第十一章 慕容(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561 字 2020-06-18

魚立本和劉侍郎跑華清宮這種事薛崇訓是一清二楚,內廠的人把他們的行程寫得十分詳細,不過太平公主在華清宮一直與長安有來往是正常不過的事,他不會做任何事。然後沒多久華清宮就派人來傳達了太平公主的意思,希望薛崇訓在河北工程上多聽聽南衙大臣的諫言……誰去報信、又誰去替政事堂當說客一目了然。長安都城官僚特別多,衙門林立,看起來人多又復雜,其實就那么大一個城,很多事彼此心里都有數。

太平公主不是隨便能讓官僚們忽悠的人,她雖然沒有要求薛崇訓一定要怎么怎么做,但一個提醒已經足夠引起薛崇訓的重視了,因為它是太平的意思。這其實是一種壓力。

沒多久慕容鮮卑的使節上表,使團帶著鮮卑公主慕容冬進京來了。薛崇訓並不想親自召見,更沒興趣在麟德殿設宴,直接讓禮部官員按制接待,並與吐谷渾談國事。

竇懷貞在處理政務上也是有點能力經驗的人,當即就上書建議冊封鮮卑公主為嬪妃,讓她住進大明宮。本來吐谷渾就是晉朝的盟國,人家公主都送來了,還能不給個名分?宮中女人無數,又不多她一個。薛崇訓很快讓人批復了奏章。

吐谷渾使者除了禮儀上的過程之外,不談別的,就建議朝廷出兵吐蕃,晉軍、吐谷渾軍、末氏吐蕃組成聯軍對付邏些城開春後的攻勢,杜絕末氏的人口地盤被吞並。吐谷渾想要晉軍調精兵五萬,伏俟城集結騎兵三萬,組成步騎八萬進入吐蕃。他們開口就是五萬精兵,其實也不算獅子大開口,那吐蕃國不是一般的小部落聯盟,地盤在東方僅次於中原王朝,瘦死的駱駝也是第二號強國,要與之在吐蕃境內開戰少了七八萬人的規模根本就沒用。

五萬人馬的軍隊遠征,補給線又長,這將是天寶二年的一項極大負擔。

朝廷還沒答應吐谷渾的建議,但上至皇帝下至大臣情知出兵吐蕃勢在必行。和河北的進退比起來,為了節約兵力財力而放棄河隴地區的局面是極不明智的干法。薛崇訓已經下旨將武功縣新炮十二門命名「龍虎大炮」,提前向河隴地區運送。隨行有一個神機署的官員,他的職責只有一個,就是在必要的時候拿出聖旨摧毀這些大炮。戰爭的前奏就從那十二門炮離開關中就已經開始了。

慕容冬到長安前已經被冊封為修媛,九嬪之列,在後宮的品級是很高的。因為突厥公主與晉朝和親也是封九嬪,吐谷渾慕容氏與晉朝關系很好,其公主的位置自然也不能低於突厥公主,況且慕容冬是吐谷渾汗王的親妹妹。

她進入大明宮後,就與護送的鮮卑使者分開了,將由後宮的機構負責接待。這時太平公主、皇後等人都在華清宮,受命掌管後宮大權的人是金城公主。金城公主熟知慕容氏與薛崇訓的淵源關系,隆重接待了慕容東,將其安頓在太液池南岸的一處宮室中。

薛崇訓回宮聽說慕容冬已經到大明宮了,立刻就要召見一起用晚膳。雖然出於政治聯|姻關系慕容冬成了薛崇訓的後妃,但他對這個小娘的感情還在幾年前河隴的事兒上。在他的印象里,冬兒是個很瘦弱的小女孩,當時薛崇訓在廊州遭李隆基余黨暗算險些丟了性命,一個萍水相逢的小女孩是他的救命恩人;她的身世也不簡單,竟然是慕容氏在吐谷渾內斗中逃出來的公主……這人就是慕容冬了。

事情已經過去了好幾年,但薛崇訓一向恩怨分明,記得非常清楚。後來慕容氏得到了唐、晉兩朝的有力支持奪回吐谷渾的權力,並迅速與長安修復關系,其中一力支持的人其實就是薛崇訓。他為何對慕容氏報以極大的信任,除了慕容嫣姐弟的周旋,其實隱藏著的最大原因就是很少參與正事的那個小丫頭慕容冬。

還有在吐蕃戰爭中,慕容冬被吐谷渾大相伏呂挾持與吐蕃贊普和親言和,薛崇訓率萬騎襲擊吐蕃王帳,極度冒險。那場戰役不僅是軍事冒險,也有慕容冬的原因。有時候薛崇訓干事的目的很簡單,並不惜巨大的代價,有點意氣用事,所以他本來就不覺得自己具備開國之君的一些特質;但正如張說所言,人的氣運得靠命,一場荒唐的冒險卻奠定了吐蕃之戰大捷的基礎……而且他想,當初在廊州通化縣時如果不是遇見慕容冬,早就被政敵弄|死了,還有後來的什么事?

對那個瘦弱的小女孩,薛崇訓內心里有種身為兄長一般的感情,這是完全區別於男女之情的東西。他想對一個女子好,保護她照顧她卻絲毫沒有占有的願望,而且能寬容她,這種兄長一般的關愛並非情哥哥情妹妹的借口……薛崇訓內心里承認,他對慕容冬這個毫無血緣關系的小女孩的感情,甚至比他的親妹妹河中公主等人還要親。正好像一句話一樣,兄弟有時候不是朋友,朋友卻常常親如兄弟。

薛崇訓在蓬萊殿叫人准備了四樣普通的菜餚,已經坐在桌子旁等著慕容冬了。也許再次見面的場面不夠隆重,但他願意像家人一樣與她相處。他坐著的時候也在想,不能讓慕容冬成為政治犧牲品,他願意縱容她出宮、給予她各種自由,讓她在長安仍然像公主一樣的生活。他沒有想要殘害和占有這個丫頭,他十分清楚宮廷後妃的錦衣玉食對於普通百姓人家的女子或許如同天宮,但對貴族來說實在是一座囚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