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千萬不要得罪讀書人(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567 字 2020-10-25

頓一下,蘇洵最後放緩了語氣道:「我不敢把這告訴鄉里人,只能寫入《族譜亭記》,私下告誡我的族人莫受他的影響,二來讓他自己聽說了面熱內慚,汗出而食不下也!」

這得多大仇啊,不僅罵個狗血噴頭,還得刻在碑上。蘇老泉發起狠來這股子刻毒勁兒,真叫人不寒而栗。

『不過,我喜歡……』陳恪卻暗暗贊道,就像孔夫子教導我們的——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回去青神的船上,蘇洵一掃陰霾,抱著一壇酒,邊飲邊笑,仿佛做了件極快意之事一般。

陳恪四個坐在船尾,小聲說話。

「你老子這手太狠了,竟然在族譜碑上如此詈罵程浚,把程家直接逼到牆角了。」宋端平挑起大拇指道:「果然姜還是老的辣!」

「何止老辣,簡直是毒辣!」陳恪也服氣道:「蘇老伯這一手,比我的主意高過了,可謂一招定乾坤!」

「……」蘇家兄弟卻有些尷尬,畢竟是家丑,現在卻被老爹外揚了,他倆自然無法像陳宋二人那樣輕松,更不好評價。但兄弟倆都是極聰慧之人,自然知道,讓老爹這樣一鬧,局面徹底逆轉了。

蘇洵的作法看似魯莽,卻是兵法中的『先下手為強』。知道沖突不可避免,我便搶在你下手之前,先抓住你的問題大做文章,務求痛快淋漓大白天下,讓兩家的矛盾舉世皆知。

更何況,程浚還是省級干部,這樣兩家接下來再有什么官司沖突,必然是眾所矚目。

只要眾所矚目了,事情就好辦了。因為若是府縣官偏袒的話,勢必會被人說成是『官官相護』。這在別的朝代,不算什么大事兒。但在宋代例外,且不說有磨勘司、御史台如何,單說本朝疊床架屋的官職設定,就要了老命。

宋代極品的任官制度暫不贅述,只要知道,『知州』也好,『知縣』也罷,都不是正式的官職名,而是一種『差遣』,全名分別叫『知州事』、『知縣事』。而其本官,可能是京城某個衙門里的主事、員外郎之類,只是從來沒去上過班罷了。

不是大人們故意曠工,而是那里本來就沒他們的位子。真正坐在他們位子上的,本官卻是別的衙門,也都是被『差遣』過來的。

別說外人看的暈頭轉向,就連官員本人,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屬於哪個衙門。

不知道就對了,此乃太祖皇帝玄妙的帝王之術,你不用知道自己屬於哪里,只要知道自己的『差遣』,把自己當成大宋王朝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就行了。

至於那些沒有『差遣』的官員,就不幸成為傳說中『冗官』之一。多而無用謂之『冗』,而大宋朝多而無用的官員,幾乎占了官員隊伍的一半之數。便造成狼多肉少的局面,尤其是那些搶手的官職,都是好幾人皆覬覦一旁,就等著現任犯錯,好接過他的『差遣』了。

沒有固定任期的差事,還有那么多等著接班的,讓官員們不得不小心謹慎,『四平八穩、不惹是非』,就成了絕大多數官員的當官經。

所以事情一旦鬧大,官府只能秉公處理,什么『慣例』就都是浮雲了……

而蘇洵將炮打程家的大字報,刻在族譜碑上,讓程家人想要匯蹤滅跡、消除影響都不可能……除非他們把蘇氏的族譜碑砸了,但那無異於挖人祖墳,事情就更大了。

所以程家人非但不能毀掉這塊碑,還得派人守著,以免有人栽贓陷害。

但程家又不敢告蘇洵誹謗,因為他所指控的每件事,都是有根有據的。若是倒查開來,丟人的只能是程家。

這就像兩人打架一個道理,任你力氣再大,倘被我捏住了卵子,就一點咒念都沒了。

----------------------------------------分割-----------------------------------------

天熱,吹風扇吹得眼皮紅腫發癢,都影響看東西了。怎么破,求指導。

當然,推薦票票不能少……

更新最快的武動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