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 絕不放棄!(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531 字 2020-10-25

「你說得對,我們得有新東西拿出來。」陳恪沉聲道:「我反思過上次的奏本,為什么沒有打動官家」…只因為全是理論和推測、沒有真憑實據!」

「是。」趙宗績點頭道:「人人都有一番道理,我們光用道理,是壓不倒別人的道理的……,何況是兩位宰相的大道理。」

「所以這次,我們要用事實說話!」陳恪壓低聲音道:「請求丈量從商胡口到橫隴故道的地勢高低吧!」

「起」,…」趙宗績苦笑道:「要說丈量距離沒問題,我拿根繩子就辦到了。可是這地勢高低怎么丈量?」這個要是能丈量出來,大家也沒必要爭論了只要能證明,橫隴故道比商胡口的地勢高,哪怕只高三尺五尺呢,也足以讓官家叫停六塔河工程了。

「我有一套辦法。」陳恪心說對不起,沈大科學家,你的發明俺用一下,大不了日後見面,

把我默寫的物理化學書送給你。絕對虧不了你。於是他便坦然了:「可以測量出河道的落差!」

「真的?」趙宗績登時ji動道:「有這種方法,你怎么不早說?」

「如果最後的結果出來,證明二位相公是錯的,讓他們臉往哪擱?」陳恪這話還有後半截……,六塔河工程,乃是大宋皇帝御批,如果被證明根本是錯誤的,讓官家的臉往哪擱?

「顧不了那么多了!」趙宗績斬釘截鐵道:「是數州百姓的性命財產重要,還是某些人的臉面重要?」

「好,這個法子叫『分層築堰法,!」陳恪便將方法講給他聽。

~~~~~~~~~~~~~~~~~~~~~~

「黃河水,自古就是三分水,七分泥,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平緩處沉積下來,由於年久失修,河床逐漸增高。商胡以下,許多河床已經比堤外地面高出三、四丈形成『地上河」水往低處流,如果下游河床高於上游,水流肯定放緩、停止、甚至倒流。

繼而在上游低下處---商胡口再次決堤!」再次面聖時,趙宗績請求再議『六塔河」朗聲道:「所以孩兒認為,之前水臣沒弄清河道落差,便輕言回河,是極度不負責任的!」

「呵呵」,…」官家微笑道:「怎么沒丈量?每次工程之前,他們都會用標桿測量高度的。」

「站在山上,怎么用標桿測量山的高度?」趙宗績道:「河床也是一個道理,用樹標桿法根本測不出地勢的高低!」

「哦……」官家笑問道:「怎么聽著,你好像有辦法呢?」

「有人教了孩兒個辦法。」趙宗績點頭道:「孩兒覺著,很有道理。」

「說來聽聽。」官家饒有興趣道。

「可以利用水面的天然水平尺,量度地勢的高低。我知道在一些落差很大的河段,為了讓船逆水而上,人們會修數道船閘。船進入一道閘門後,落閘、水漲、船高,船就可以駛往上游;然後在船的身後,落下第二道閘門,水位再次升高,船又可以再上溯一段河道,這樣從一道船閘升上另一道船閘,水面一次次上升,這個辦法,不正可以用來,分次測量從商胡口到橫隴舊道之間的各段高度差么?將各段高度差加起來,正是兩處的落差。」

「……。」官家琢磨了片刻,點頭道:「道理是不錯,可六塔河雖窄,也有四十步寬,你要建那么多閘門,不現實吧?」

「據孩兒所知,修堤需要大量的土石,民夫往往在河堤邊上就近取土,形成一條基本連續的土溝,不費多少力氣,就能將其開通,形成一條與六塔河平行的小河道,然後在商胡口一端,築一道橫截小河的堤堰。」趙宗績盡量簡單明了的講解道:

「然後從六塔河下游往里灌水,使水流向商胡口一帶。當小河水面,和堤壩齊平時,再在上游剛露出水面的溝底處築壩,再灌水,再往下游築堤壩……,這樣一個個堤壩攔蓄水的高度加起來,便是從商胡口到橫隴舊道的地勢差了。」

官家仔細琢磨起來,過了好一會兒,頜首笑道:「這是個好辦法,是誰想出來的?」

「是孩兒的一個朋友。」趙宗績道:「他叫陳恪,是一名太學生。」他和陳恪商量過,京城發生的事情,瞞不過官家的耳目,還是坦白交代來的好。

「陳悔」,」官家奇道:「難道是編字典的那個?」

「是。」趙宗績點頭道。

「難怪。」官家恍然一笑,坐直了上身道:「難為你們能想出這樣的法子,寡人准了!」

「多謝叔父!」趙宗績ji動道。

「既然是你們出的主意。」官家眯眼笑道:「就由你們倆去做吧,我給你兩千禁軍,用最短的時間,把結果呈上來。」

「遵旨!」趙宗績唱個肥喏。

「績兒…。」官家讓他起來,望著他的眼睛,溫聲道:「你知道,這樣會得罪幾位相公么?」

「叔父,我不怕得罪他們。」趙宗績目光清澈道:「就算把他們得罪光了,我還能當我的富貴閑人,是吧?」

「哦……哈哈哈」,」官家笑起來,笑聲越來越大道:「不錯不錯,這樣想就對了!」

邊上的宦官胡公公心說,聖人這是多久沒這么笑過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