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我是你姨夫啊!(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521 字 2020-10-25

如果畫成俯瞰圖,你會發現,別的朝代的皇宮,都有嚴格的中軸線,講究對稱、法度嚴謹,只有宋朝的皇宮,固然每一部分都講究法度,但整體像搭積木似的堆在一起,只求功能齊全,其它就顧不上了……

當然所謂的『寒酸』,也是因為放在歷史的長河中縱向比較,單單在這個年代,大宋皇宮還是世界上最富麗堂皇的建築群。每個初次站在宣德門下的子民,都會深深震撼於其高大雄偉。

但不包括陳恪,因為宣德門形制與後世故宮的午門相同,而且還小了一號。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對參觀過北京故宮的人來說,很難再有一座宮殿,能讓他大驚小怪。

進了宣德門,一座坐落在三層丹陛之上的宏偉宮殿撲面而來,這是大慶殿,相當於後世的太和殿。這讓陳恪感覺不太習慣,因為在太和殿與午門之間,還有個太和門,南北兩個開闊的大廣場,盡顯泱泱的皇家氣象。

但這宋朝的皇宮,一進了宮門就是正殿,只有殿前的三層平台作為緩沖,比紫禁城不知寒磣多少。看來那不與民爭地的傳聞是真的了……這讓陳恪對宋朝的官家,終於多了一絲好感。

「這邊走。」趙宗績示意陳恪右拐,沿著北廊向東走,進左長慶門,北行一里左右,過左銀台門,上了分隔內外宮的東西大街。在這條御廊上,又行了一里左右,到了垂拱殿門前,趙宗績才說一聲:「到了。」

領著陳恪進了垂拱殿,趙宗績讓太監進去通稟。等候的時候,有小太監請兩人到耳房烤火,又端來了姜湯,還拿來兩雙干凈的鞋履……雖然打著傘,但這一路走來,兩人身上還是濕漉漉的,尤其是腳上的鞋,已經完全完全濕透了。

待兩人擺弄停當,內侍也來傳了。

兩人趕緊起身,屏息凝神,穿過層層帷幔,到了御堂門口,便見一位穿藍色紗袍、碧玉簪發、眉目和氣、面帶病容的中年人,坐在胡床上朝他們微笑。

「孩兒拜見叔父……」趙宗績馬上深深作揖。

「草民拜見聖人。」陳恪也趕緊馬上深深作揖……來的路上,他已經反復確認,這就是大宋朝臣見君的禮節,雖然明知是因為『跪禮』沒有發明出來的原因,但他還是感覺暗爽……不用三拜九叩,實在是太好了。

「平身吧。」一把溫和的聲音響起道:「績兒,這就是陳三郎吧。」

「是,叔父。」趙宗績道:「這是就陳恪。」

「唔……」官家微笑的打望著陳恪,見他身材高大,肩寬腰細,端的是英氣逼人,又穿一身太學生的白衫皂帶,眉宇間難掩書卷之氣,給人一種文武雙全的感覺。他不禁微笑贊道:「陳司諫養得好兒子!」

陳恪也在偷偷打量大宋,這位溫和的中年大叔,言談舉止讓人如沐春風,要不是在這皇宮中做不得假,他真無法將其與一國之君聯系起來。

「不要拘束,你父親和寡人馬上就成連襟了,」官家笑起來道:「論起來,你還得稱我一聲姨夫呢……」

「……」陳恪這個汗啊,雖然他們私下里也這么開玩笑,但誰敢去攀這門親戚?口中連道『不敢』。

「就算不叫姨夫,」官家微笑道:「也該自稱『為臣』,而不是『草民』,莫非嫌承事郎的官階太小?」

「不是,草民……哦不微臣,」陳恪對見到大名鼎鼎的宋仁宗,還是有些緊張,這才恢復正常道:「實在是沒把自己當成個官兒,這承事郎,不提就忘了。」

「呵呵呵,忘了可不行。」官家揮揮手,便有宮人,端上兩個錦墩。

趙宗績謝了座,便端坐下來。

陳恪也不知道該不該坐,有些愣怔……前世的電視劇告訴他,宮里規矩多,比如賜坐是對高級大臣、或者像趙宗績這樣的王公才有的待遇,自己這樣的小咖,不跪著就不錯了,哪還奢望有個座?

「坐吧。」官家微笑道:「不要拘謹,自家人閑談私聊,便當我是你姨夫就好了。」

陳恪口稱不敢,擱了半邊屁股在錦墩上。

~~~~~~~~~~~~~~~~~~~~~~~~~~~~~

「其實咱們也算神交已久。」官家讓人給陳恪和趙宗績,上了兩碗當歸紅棗湯,讓他們喝下去驅寒。待兩人一飲而盡,這才微笑道:「你的《字典》,還是寡人作的序哩。」

「官家的恩德,」陳恪趕緊起身道:「微臣銘感五內。」

「坐下說,不要動不動就站起來,你不嫌難受,寡人還難受呢。」官家笑著責怪道:「那算什么恩德,你自己可能都不明白,這本《字典》對大宋朝意味著什么。」

「微臣確實不知,」陳恪輕聲道:「只是覺著該做這件事,便做了。亦沒想過會驚動官家。」

趙宗績頗為意外的看他一眼,心中暗笑道:『還以為你在誰面前,都不知天高地厚呢,這不在官家這兒,也乖得跟小貓似的。』

「往大里說,此乃文教之盛世,我大宋的百年國策,亦因此而光大。」官家微笑道:「識文字、讀經典、知禮儀、明信義之人,將大大增加,我大宋文教之昌盛,必遠超八代。」

「官家謬贊了。」陳恪這個汗啊,難道皇帝要開夜校掃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