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三少爺的劍(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510 字 2020-10-25

~~~~~~~~~~~~~~~~~~~~~~~~~~~

演武堂中,只聽到柳濠來回踱步的聲音,陳恪安靜的立在一旁,等待他的回答。

許久,柳太爺終於立住腳,轉身挑釁地望著他道:「小子,聽說你辦法很多?能干很多別人辦不到的事?」

「不能這么說……」陳恪嘆口氣道:「比如這件事,我就沒有辦法。」

「有辦法,你要是能幫我辦成一件事,我便還你庚帖,從此兩家再無瓜葛。」

「什么事?」陳恪警覺道。

「我有一個老弟,他現在遇到大麻煩了。」柳濠嘆口氣道:「我想幫幫他,卻沒有辦法。」

「誰?」陳恪沉聲道。

「告訴你也無妨,」柳濠面帶驕傲道:「他正是當今樞密使,面涅將軍狄漢臣!」

「狄元帥……」陳恪倒吸一口冷氣道。

「不錯。」柳濠頷首道:「當年在西北鏖戰,他還是我的下屬,如今,他已經是西府大臣,我大宋軍人的驕傲了。」說著又嘆口氣道:「但是現在,有人意欲置他於死地,你能幫他化險為夷么?」

「是不是文彥博那廝?」陳恪猛然想起一事,沉聲問道。

「哦?」柳濠不禁要刮目相看了,驚訝道:「你是從何而知?」

陳恪當然不會說,我是從歷史書上看到的……事實上,到了千年以後,狄青依然能為人耳熟能詳,多半原因,要歸於他所遭受的不公與悲劇的結局上。

陳恪依稀記得,狄青在當上樞密使數載之後,突然遭到了文官們的集體杯葛。為了整倒他,文官們不惜造謠附會,用各種迷信說法,來動搖仁宗皇帝的意志。盡管直到最後,文官們也沒找出他的任何劣跡,然而狄青還是被排擠出京。

之後在朝廷無微不至的關照下,每隔半個月,便會有使者去噓寒問暖……宋朝開國百年,這樣的待遇只有狄青這一份,真不知他到底做了什么,讓朝廷這樣放心不下。

狄青憂憤交加,不久便生背疽去世了……直到二十年後,國家用兵西域,苦無良將,才想起了這位英年早逝的常勝將軍。然而,大宋男兒的從戎建功之心,早就隨著狄青之死煙消雲散,再也回不來了。

那些文官們得逞了,世界依然以他們為中心運轉,大宋朝所有的榮光全都歸於他們,所以好男不當兵,都去抱著書本苦讀,擠破頭當官去了。最後沒辦法,竟讓太監領軍,演出一出出可笑的活劇,硬生生把個大好河山,拱手讓給了一群野人。

可恨的是,當災難降臨,這些文官跑得比誰都快,基本上全須全尾的逃過長江去,在江南的花花世界繼續作威作福,直到南宋滅亡,徹底沒地兒逃了,才遭到報應……只是太晚了,億萬無辜百姓,已經變成了枯骨。

陳恪什么都知道,但他更知道,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做不了那種力挽天傾的偉人。在另一個層面的歷史中,王安石早就證明過,改革,不是鬧著玩的,偉人也不是那么好當的,弄不好就成了千古罪人……

正是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陳恪才會對當官興致缺缺,要不是因為在大宋朝,做官就是特權的代名詞,他連科舉都不會考。他就打算做個閑官、享受生活,多找刺激,趕在靖康之前,把這一輩子醉生夢死的糊弄過去。我死後,管他洪水滔天……

但發生在眼前的悲劇呢?管還是不管?對於一個見義勇為壯烈過的人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只是在經過六塔河事件後,陳恪已經充分認識到高層的厚黑與無恥,所以他一點信心都沒有。

幫狄青翻牌,幾乎是不可能的。

~~~~~~~~~~~~~~~~~~~~~~~~~~~~~~

「我是猜的。」陳恪回答柳老頭的問話道:「沒有東府大臣的支持,不太可能動搖到西府大臣。」

「果然厲害!」柳老頭對陳恪生出些信心道:「我當你答應了?」

「這件事,我可以盡全力出謀劃策。」陳恪緩緩道:「但是,小妹的幸福,不能用來當賭注。」

「可以……」柳濠也一字一頓道:「只要我看到你的努力,可以不附加任何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