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神功聖德碑(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554 字 2020-10-25

在這個背景下,狄青甘願解除一切職務,俯身去開辦武學教育,從基礎上改變大宋軍官的頹勢,官家自然是贊成的。

況且,狄青提議設立武學,並非他的首倡,而是范仲淹的慶歷新政中的一項,慶歷二年十二月,置武學教授。翌年五月,正式在汴京武成王廟設立武學,以太常丞阮逸為教授。但因為新政旋即失敗,八月即停辦。在陳恪先前那段歷史上,要等到熙寧五年,才會在原址重設武學,以兵部侍郎中韓縝判學,生員以百人為額,選文官知兵者為教授……當時在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中,這項小小的舉措並不顯眼,大家忙著反對青苗法、保甲法這樣的**,也沒有遇到什么阻力。

但現在,因為陳恪這只蝴蝶的出現,重設武學被提前了十幾年。而且規格提高到由皇帝擔任山長,狄青掛宰相銜判武學事……如此高的規格,叫文官們感到十分吃味,甚至有人上綱上線,說這是朝廷『重武輕文』的開始。

在文官們的ji烈反對下「皇家武學院』的名頭,被改為了『汴京武學院』,官家也沒有擔任山長……哪怕只是掛名,都會讓傲嬌的文官們傷心。

狄青說,為了保證武將們的忠誠,不應該由別人擔任山長。官家無奈道,話雖如此,但是官員們反對的緊。山長一職只能暫時空缺,先把武學開起來,其他事情慢慢再說吧……

~~~~~~~~~~~~~~~~~~~~~~~~~~~~

陳恪原先以為,文官們會擔心形成武將集團,與其分庭抗禮。誰想到,文官們反對武學的原因,竟是嫌皇帝涉足太深,太過抬舉武學了。不過這也正常,一樣新鮮事物的出現,總有個被認知的過程,傲慢的文官們,還意識不到這所軍校會帶來的改變,而等到十幾年後,他們明白過來,一切都將已成定局。

文官們看不起正好,省得他們插手,狄青正可以放開了搞。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是頭開壞了,日後想要有個好結果,就千難萬難了。所以陳恪建議狄青,不要著急開辦學校,先把地址選好了,資金籌到位,等到秋闈之後,自己幫他仔細參詳,把章程一點點敲定,明年春天再開不成。

至於這一科的武舉,時間倉儲,肯定來不及系統教育了。陳恪建議他以培訓班的形式,臨時給他們進行輔導,能提高多少就提高多少。

狄青對陳恪,現在是言聽計從,自然無不應允。

轉眼進了八月,大水已經完全退去,但是汴京城中,十幾萬間民居被沖垮,地面的淤泥足有三尺高,就連內外城的城牆,都被泡塌了三分之一……幾十萬人依舊無家可歸、汴京城的安全也面臨著極大的威脅。

眼看著寒冬將至,接任首相的富弼,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但是富相公不慌不忙,命朝廷出錢,雇佣受災百姓,由官府出料,重建受毀房屋。到立冬之前,不到三個月時間,便修建了公私廬舍十余萬處,使百姓居有其所。

鑒於百姓損失慘重,許多人家瀕於破產。他又請旨,免除京城三年的各種稅賦,以助百姓盡快回復元氣。除此之外,在災後防疫、重建等方面,富弼都有著豐富經驗,在他的指揮下,大宋的官僚體系有條不紊的運轉著,為他們的百姓遮風擋雨,避免了災後的二次傷害。

然而這時候,舉國關注的焦點,已經不再是災後重建,更不是狄青的武學院,因為大宋朝最隆重的盛典——朝廷的掄才大典,馬上就要開始了。

盡管今秋只是取解試,正式的考試還要等到來年,但宋朝人對科舉的重視,絕對超乎尋常。大家關心貢院的重建,完全超過了對自家重建的關心,在各方面的優先保障下,順天府只用了半個月,就把貢院修復完成,里面的桌椅用度也全都煥然一新。八月初一,富相公蒞臨檢查過後,親手貼上封條,只待八日後秋闈啟用。

陳恪他們也開始考前報名,因為他們屬於隨遷子女異地考試,手續比較麻煩,審查也比本地生源嚴格多了。好在宋代的公務員,官僚習氣還沒那么重,也不會存心折騰人,三天下來,便將所有手續辦理完畢,只待開考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