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生財之道(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494 字 2020-10-25

「有什么不合適的。」包拯攏須搖頭笑道:「掙錢花錢、天經地義,老夫沒要求人人和我一樣。只是別忘了,達則兼濟天下!」

「學生定當盡力而為。」陳恪肅容道。

「眼下就有用你的地方。」包拯笑笑,有些不好意思道:「這次洪災之後,許多人家一貧如洗。官家仁厚,向開封百姓保證,免費重修被沖毀的房屋。結果現在,遇到問題了……」

「什么問題?」陳恪能猜到,但不說。

「缺錢啊!」包拯苦笑道:「起先,朝廷粗略統計,有一萬多棟房屋需要重建,平均每棟的重修費用在五十貫,也就是五十萬貫……」

「呵呵……」陳恪差點從椅子上滑下去,直以為自己那五十萬貫露餡了。

「但後來報上來的數目,卻是整整兩萬套。」好在包拯並無含沙射影之意,只聽他道:「這是因為很多房屋,從外面看著還好,但其實內里已經朽壞了,修都沒法修,只能重建了。」

「嗯。」陳恪點點頭,他在十三行鋪,看到過不少這樣的危房。

「可是朝廷拿出五十萬貫,已經是勒住褲腰帶,硬擠出來的了,而各地都遭了災,自顧尚且不暇,哪有力量支持京城?總之一句話,我再也拿不到錢了。」說著他滿面憂色道:「今年春夏洪災,冬天必然奇冷無比,眼下離入冬還有一個多月,要是再拿不出錢來,可就要有近十萬百姓無家可歸了。」

「老龍圖的意思是?」陳恪沉聲道。

「我聽說你是這方面的天才,十來歲就能掙下萬貫家財。」包拯老臉通紅道:「你看有沒有辦法,幫開封府弄到這筆錢?」包公是君子,君子不言利,現在卻要求著人找錢,自然覺著臉上掛不住。但為了治下百姓,也顧不上那許多了。

「五十萬貫啊。」陳恪沉吟起來道:「真不是個小數目。」

「那是……」包拯點點頭道:「要是小數目,老夫自己便能解決了。」

「不過在某些時候,還真不是大數目。」陳恪嘿然一笑道:「老龍圖是守著金山要飯啊。」

「你就別賣關子了。」包拯苦笑道:「快告訴我金山在哪,我去拿來救急。」

「十三行鋪啊。」陳恪淡淡笑道:「我測算過,那五千畝地價,其實遠超過五百萬貫。」有一個誤解,好像覺著一千年前的宋朝,哪怕是首都的低價,也不該多么貴。

但在下結論之前,應該先了解幾個數字,兩千兩百八十美元、百分之八十、七萬三千五百畝、一百五十萬人——這分別對應著宋朝的人均生產總值、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以及汴京城的面積和人口。

只有了解了前兩個數字,才能直觀體會到宋朝到底有多富裕……要知道,在兩千零七年,中國人均生產總值才一千二百美元。雖然到陳恪穿越前的二零一二年,這個數字上漲到了五千四百美元,但是靠什么拉動的『雞地皮』,親,你懂得……

而後兩個數字,則告訴你汴京城的人口密度有多高,所以作為一種數量有限的稀缺資源,汴京城內黃金地段的價格,不比零七年北京三環內房價低。而那時,北京三環內房價已經達到一萬五了,土地出讓金的價格也到了五千元一平。現在大宋朝的黃金地段,一畝地才賣一千貫,等於一千五一個平方。

五千對一千五,顯然宋朝的土地出讓價,還很不到位……至少陳恪是這樣看。

盡管他後世,對政府靠土地出讓金過日子深惡痛絕。此刻,卻支持包拯這樣去做。因為兩者最大的不同是——後世開發商買了地蓋房子,是為了賣錢。而現在,則為了自住……哪怕不自主,也只是在有錢人間買賣,扒不了老百姓的皮。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