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章 違章建築(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452 字 2020-10-25

那算盤聲起自寬大的桌案上,兩個一賜樂業人分坐兩邊,每人面前都擺著一具寬大的串檔算盤。

算盤起源於漢朝,但其功能完備是在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葯鋪櫃就畫有一架算盤,將畫面攝影放大,便是一具與後世一模一樣的串檔算盤。

一賜樂業人是來到大宋後才接觸算盤的,但已經是運用最熟練的一幫人,他們自幼入蒙學習,便開始練習珠算,到了二十歲上下,就能運指如飛,且一點錯不出了。

那口大木箱打開了,赫然擺在簽押房的中央,陳恪過一會兒,便從箱內把地契拿出來,依序送到兩人面前。

左建德和周定坤的目光,都只盯著算盤前的賬冊掃視,左手毫不間歇飛快地撥弄著算珠,右手同時揮毫記錄賬目,寫出的賬居然均是字體工整的行楷!這些一賜樂業人也不知如何才練出了這一手一心三用的功夫!

包拯讓出了自己的大案坐在一旁,手中拿的是那份都能倒背如流的契約,眼睛不時看著陳恪三人在那里忙碌,心里卻一陣陣的羞愧……

他一直以思維縝密自得,覺著在與那些大戶的談判中,替老百姓爭取到了很大的利益,自己表現還是不錯的。但讓陳恪一番分析,他才發現,自己簡直是個無知透頂的蠢貨,被人家買了還幫著數錢。

此刻,他深深震撼於陳恪他們專業的表現,才知道,原來商業是這樣精細繁瑣、錙銖必較的一門學問。可笑大宋的官員,卻總以錙銖必較為恥,以寬簡大略為榮。殊不知,那是對朝廷和百姓最大的犯罪!

人因無知而愚蠢,官員因無知會給朝廷和百姓,帶來不可估量損失。

老包正在深刻的反省著,算珠聲突然停了,簽押房中一片沉寂。

「算出來了?」包拯回過神來,望著正在紙上寫字的陳恪。

「嗯。」陳恪擱下筆,輕輕吹干墨跡,將那張紙呈給了包拯。

包拯那只向來穩定的大手,此刻竟微微顫抖,仿佛那薄薄的一片紙,重逾千鈞一般。

「觸目驚心啊!」看完之後,包拯長嘆一聲,痛苦的閉上了兩眼。

整個十三行鋪,土地總面積是八千一百七十三畝。

整個十三行鋪,一千七百一十三戶人家,建築總面積,是五千一百三十七畝。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整整差了三千零三十六畝土地!

換言之,那些大戶用買五千一百畝土地的價錢,買去了八千一百畝,開封府竟白送給他們三千畝!

「三千畝土地,三百萬貫啊!」包拯長嘆一聲,緊閉著的雙眼,竟淌下了淚水。

「老龍圖,賬不能這么算。」陳恪輕聲安慰道:「總不能把所有土地都蓋上房子吧,總得有街道、巷子的空吧?中間還有三條河道,這都占了地兒了。」

「那也用不了三千畝!」包拯搖頭道:「七八百畝撐了天了。」

「是。」陳恪點點頭。

「那剩下的兩千二百畝去了哪里?」包拯很快調整好情緒,事情已經發生,沒有時間自哀自怨,全力以赴去應對才是正辦。他皺眉道:「老夫去過數次十三行鋪,見那里房挨房、房擠房,街道窄得無法錯車,怎么會有這么多空地呢?」

「不是空地,眼睛不會騙人,那里確實蓋滿了房子。」陳恪兩眼光芒轉瞬即逝道:「不過有太多的違章建築了!」

陳恪上輩子,正經歷了一個『逮哪拆哪』的年代,哪怕沒做過地產行業,都通過報紙、網絡,和朋友的解說,對這行當的內幕十分了解。

這一行最喜歡的是什么?違章建築!與合法建築同樣都是土地,卻意味著可以忽略不計的補償款,幾乎白白拿到手。

前面說過,後世的各種城市病,在汴京城中都有存在,那么汴京城是否存在違章建築?

答案是,不僅有,而且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