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才子、大儒與奸臣(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502 字 2020-10-25

有這二人在,便足以讓名妓們趨之若鶩了……

至於最後一個由應屆生主辦的文會,與華麗盛大的前兩者不同,顯得那么的低調無華,卻又有十分高端的影響力。它的創辦人不是才子,而是分叫張載的中年人。

張載,字子厚,今年三十八歲,關中人,面黃肌瘦、其貌不揚,完全沒法跟劉幾、蘇軾、陳恪,這樣的青年才子相比。卻得到當朝宰相的支持,在大相國寺設虎皮椅,開講《易經》。因為他已經是舉世聞名的儒者,所創的『關學』亦被認為是儒家重要的流派之一。

為什么要講《易》,而不是別的,因為《易學》號稱『萬法之源、無所不包」被認為是一切哲學的哲學,所有學問的最高境界。據說只要通了《易》,看什么都是一目了然,世間再沒有難得倒你的學問了……至於區區科舉,自然更不在話下。

但你要以為,只有那些喜好儒學的老頭子,才會參加他的文會,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張載喊出的口號,著實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他說我們讀書人,不應該尋章摘句、吟風弄月、蠅營狗苟、沾沾自喜;那我們要做什么事呢?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四句口號一經喊出,頓時引來粉絲無數,不知多少人前來聽他開講。但張載只講了一半,便停了。因為一天晚上講學之後,他從洛陽前來趕考的表侄,程顥、程頤兄弟前來拜會。

不錯,這二程兄弟的『程」正是程朱理學的『程」正是他們創立了後世統治華夏幾百年的理學。這種未來的聖人,自有不凡之處,雖然才二十三四歲,對儒學的造詣,卻已經十分深湛了。

張載雖然是二人的表叔,但在徹夜長談,聽取二程對《易經》的見解後,他竟感到自己的學問還不夠,第二天便對前來聽講的人說:「今見二程深明《易》道,吾所不及、儒輩可以師之。」

於是把講學之位,讓給了兩個表侄,自己坐在下面聽講開了。他這種虛懷若谷的高風亮節,更為自己,也為兩個表侄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其風頭完全不遜色於其它兩大文會。

~~~~~~~~~~~~~~~~~~~~~~~~~~~~~~

三家之所以不遺余力,除了為自己打造名聲,其實都有吸引同道、網羅英才的目地。將來不管是做官還是做學問,都是需要支持者的。現在打下基礎,要比春闈後再去聯絡,效果好上百倍。

所以人家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宗旨,另外兩家自然不能落後,太學文會那邊由劉幾,擬出了一份《示諸生榜》,張貼在會所各處:『科舉亦豈為無實者設哉?春闈咫尺,為學者盍亦凜凜?中庸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某不敏,與諸生交,敢以此為勉,亦自勉也。』用**裸的提高成績考第一,誘惑諸生前來聽講。

嘉佑學社那邊,則由蘇軾起草,擬了一份《贈學社諸公疏》,來激勵同學,要比劉幾干巴巴的太學體,文采風流多了:『誰可人自為師,家自為學?要在得則相善,失則相規。俾盡所長,各言爾志。白雪陽春,人皆得句;高山流水,行遇知音。毋獨擅其已能,冀相忘於下問。其來漸矣,聲名盛同里之揚;以數考之,事業應吾儕之奮。自今以始,願締其盟。」

三家各出手段,都吸引到不少的年輕俊彥。嘉佑這邊,數月來有千余名舉子加入,其中出挑的十幾人,名曰鄧綰、章敦、林希、蔣之奇……還有一人是他萬萬想不到的。

此人叫王韶王子純,陳恪一見他,就瞪大了眼,這不正是那日在無憂洞,救了六郎的那位白衣俠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