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章 主考(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478 字 2020-10-25

「考個別頭試還有問題,不要娶我女兒了。」蘇洵哼一聲,臉色終是緩和了些道:「今日我聽歐陽公講,他意欲革除太學體,這科他不當主考則罷,萬一是他的話,你們嶄露頭角的機會就到了!」

按照蘇洵的分析,這一科的主考是歐陽修的可能性極大……否則官家在前年,把他召回京來作甚?而且兩年里,歐陽修那張大嘴到處噴人,得罪的大臣海了去了,按說把他外放十次都夠了。可官家就是護著他,讓他去修史書、主持典禮,還不斷的給他加官進爵。

這層層加碼為了什么?在精研權術的蘇洵看來,分明是官家欲大用歐陽公的表現。而歐陽修『眼里不容沙子、肚里藏不住話』的性格,入中樞、掌部院都不合適,就連台諫也不行……歐陽大俠的殺傷力實在太大了,若給他自由開火權,只怕要人人自危,誰都不敢上班了。

那么只剩一種可能,就是即將舉行的大比!官家要用他當主考!

這個推斷很關鍵,因為關系到孩子們的前途——不是能不能考中的問題,蘇洵相信,以這哥仨的能力,不管怎么變花樣,考中都絕無問題。但是考中只是邁過官場的門檻,最終能夠達到什么高度,還得看考試的名次。

蘇洵對科舉相關的研究,可能是大宋朝最深的了。他很清楚,在這個論資排輩的大宋朝,一個人的才學能力,並不是你高升的依據,如果沒有過硬的後台,你再大本事,也只能等著三年一磨勘,慢慢向上爬。九成的官員,一直干到退休,都熬不到四品……這個高級官員的最低標准。

那剩下的一成是怎么個情況呢?根據蘇洵分析,得出結論是——絕大多數都有及第早、名次高這兩個基本條件。起點高,進步就快,少年及第,仕途就長,這兩點決定了高官大都是少年得志者。

何況官家也好、相公也罷,都是有戀童癖的,對少年成名的天才,總是百般寵愛……犯了錯說是『年輕人哪有不犯錯的」不立功,說是少年老成,立了功更是誇成天上有、地上沒的。這樣令人發指的偏護下,哪還有個混不好?

『譬如那王安石,要不是二十歲就險些中了狀元,你看文彥博、歐陽修那些人,是不是還這么捧他的臭腳!』蘇洵憤憤想道。

~~~~~~~~~~~~~~~~~~~~~~~~~~~

「若不是呢?」蘇軾小聲問道,畢竟今科主考只在官家心里,如今距離人選公布不到數日,卻一點風聲都沒有,這更加說明,官家對這一科的重視了。

如果是歐陽修,一切好說,若不是的話,蘇洵就沒譜了。他雖然相信孩子們的才學,但那見了鬼的太學體,壓根就不說人話,他們在四川從沒訓練過,來汴京不到一年時間,硬去學的話,只能如邯鄲學步,學出個四不像,怎么跟那些長期浸淫此道者相比?

「若不是,這次就當是熱身了。」蘇洵斷然道:「我聽說,以後每一科的間隔會縮短,你們在二十五歲之前,應該還能參加兩次,就不信遇不上個伯樂。」

「……」小子們不說話了,不知道二蘇怎沒想,反正陳恪是不會再等四年了。當大官有什么好的?混不如在地方上,當一方土皇帝來得自在。所以考第幾名他都認了。

不過他也很想知道,蘇洵到底猜沒猜對,因為是歐陽修的話,對趙宗績將是個福音——除了歐陽修之外,知制誥劉敞,也是坊間猜測的熱門人選。如果官家選擇了後者,就意味著把嘉佑元年的這幫子進士,全都跟趙宗實聯系上了……劉敞可曾經當過趙宗實的老師啊!

就在這種等待與猜測中,初八日,宮里同時出來了幾路內使,為首的一路,居然是胡總管帶隊……這位老公公可不會輕易出宮,在這種敏感時刻,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去請主考官進宮。

胡言兌幾乎是一出宮,就被眼線盯上了,不斷將他的路線傳到各處有心人府上。

其中一條線,是連著汝南郡王府的。

賦閑在家的趙允讓,閉著眼靠在躺椅上,他的幾個兒子,或坐或站,焦急的等待著消息。

「報,胡總管出了舊梁門!」

「報,胡總管上了金梁橋!」

「太好了!」趙宗懿激動起來道:「看來是劉師傅了!」

「不見得,」趙宗輔卻冷靜道:「歐陽修家也在同一個方向。」

果然,片刻後探子又來報:「胡總管過了劉師傅宅,往銀梁橋去了!」

「老四真是個烏鴉嘴!」書房內,馬上一片哀嘆聲,不用再探,也知道官家最終選了歐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