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九章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下)(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523 字 2020-10-25

但柳永的命運,又是極凄苦的。他本是世家子弟,生得俊美無雙、才華更是舉世無雙,更有一顆細膩溫柔之心。他的悲劇誰都知道,一首落第之後的『鶴沖天』,便被以仁慈著稱的大宋官家,打入了另冊,命他『且去淺斟低唱,要這浮名作甚?」

從此大宋朝少了一名學養深厚的官員,卻多了個奉旨填詞柳三變。從此他便終日流連於坊曲之間,在花柳叢中尋找精神的寄托。而京城的名妓們也給了他,能給他的一切。

柳永沒有正經營生,家里也斷了他的財源,京城的名妓便爭著養他。名妓散盡千金,只求柳七官人與之一寢,求得一詞一詩。當時的汴京城中,流傳著妓女這樣的心曲:

『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

不願千黃金,願中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柳七就這樣,在紅粉陣中打滾了一輩子。他去世後,各妓家湊份子,將喪事辦得風風光光。出殯那天,汴京城里無一個妓家不到,哭聲震天。從此每年的清明節,都成了她們給柳七上墳的日子。

其實她們與其說是清明祭柳七,不如說是在同病相憐人的墓前,借機大哭一場……表面再風光,也掩蓋不了她們內心的自卑,也代替不了對未來的惶恐。

~~~~~~~~~~~~~~~~~~~~~~~~~~~~~~

待一曲唱畢,回過神來的兵丁,才上前驅趕擋路的百姓。

人群一散,筆挺坐在高頭大馬背上的陳恪,便極鮮艷的暴露在,眾位名妓眼前。

她們一愣神,旋即便明白了,一齊過來道了個萬福。

陳恪在馬上頷首以示還禮。

這份尊重,教諸位花魁倍感溫情,都依依不舍道:「眼看評花大會就要開始,狀元郎卻要離京了。」

「公務在身,不得不如此。」陳恪微笑道:「再說,我也黔驢技窮了,還是溜之大吉的好,以免出丑。」在場的名妓,幾乎人人都從他這兒求到了詞,把陳恪記憶中老辛、小李和老姜的詞,差不多刮去了一半。剩下一半,還多是亡國仇、民族恨,拿出來不合時宜的。

所以他說得是實話,再不封筆,真要露餡了。

不過在行首們聽來,這卻是他一貫的風趣。只是剛剛擺脫了哀傷,卻又陷入惜別之情,所以全都笑不出來。她們紛紛摸出隨身的佩飾、香囊、汗巾,贈與陳恪,一祝他馬到成功,早日返京,並紛紛相許道:「今日素服在身,不能多禮。來日奴奴掃榻奠枕,恭候公子凱旋。」真真叫羨煞旁人。

「狀元郎這風月班頭,真是貨真價實。」長亭中,遠遠眺見這一幕,王珪並一眾禮部官員,都一臉羨慕道:「人不風流枉少年啊!」

宋朝人的思維很奇怪,沒中進士狎妓就是不務正業,中了進士風流就是有本事。滿朝公卿,別看現在一個個一本正經,其實哪個年輕時候,都是走馬章台,眠花宿柳的煙花行首。

~~~~~~~~~~~~~~~~~~~~~~~~~~~~~

妓女們告辭後,看熱鬧的人也走了,長亭外、古道邊,頓時安靜不少。

陳恪望著前來送別的同年,只見五郎一臉的郁悶,他十分想跟著去,但岳家那邊已經定下了婚期,所以陳恪勒令他留下成婚。並嚇唬他說,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當心打一輩子光棍。

威脅奏效,五郎果然十分擔心,卻依然堅持,哪怕打光棍也要去保護他。陳恪有些感動,但當然不能害了弟弟,便告訴他玄玉和尚會加入,五郎才放了心。

四郎則跟著陳恪走,他冷靜的頭腦,機敏的判斷,其實與呂惠卿有些重疊,但兩人的用向不同。

新科進士及第後,朝廷會放一年的假,讓他們回家處理個人事務,或者到處玩玩放松放松,一年過後再回京城報道。所以四郎也不用跟朝廷打報告,只消跟著陳恪他們往家走,半路上再加入就成了。

和同年們話別之後,禮部的送行儀式開始了。當稍顯冗長的儀式結束後,陳恪看到小王爺趙宗績,出現在長亭下。他一手提著一個大大的食盒道:「七天的兩,從上往下吃。上層的是易壞的,越往下層的,就是越耐久存的。」說著壓低聲道:「湘兒從昨晚一直做到今晨,忙了整個通宵,你可不能浪費了,更不能給別人吃。」

陳恪點點頭,親手把兩個食盒放到車上,出發的時間到了。他朝趙宗績抱拳道:「多保重。」又朝眾人抱拳道:「多保重!」說完便拿過侍衛手中的韁繩,翻身上馬。

在眾人的注視下,他跟著隊伍越走越遠,直到誰也看不到誰。陳恪正有些悵然若失,忽聽到有琴聲響起,天籟般的歌聲從道邊青丘上傳來: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同樣的一首詞,前面花魁們所唱的,是獻給柳三變的,後面這首卻是獻給陳恪的。

【本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