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零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 (下)(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566 字 2020-10-25

「哈哈哈……」雅州府衙,張方平早已得到通稟,來到門口迎接王珪一行。他是個身材高大、面皮黝黑、聲音洪亮,看上去是個很直爽的官員。但那雙深如秋潭的眼睛,讓人知道這個半老頭絕不簡單。他雖然比王珪大十來歲,但也是京中舊識,如今在這西南邊陲重逢,自然十分開心。他抱拳朗聲笑道:「禹玉老弟,別來無恙啊!」

「安道公,風采更勝往昔!」王珪連忙行禮道。陳恪站在他身邊稍靠後些的位置,也跟著行禮。

張方平向前邁一步,一把扶住兩人道:「這位就是新科狀元郎吧!」

「正是本科狀元及第陳仲方!」王珪一臉與有榮焉的引薦道:「仲方,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張安道公!」

「下官拜見張相公!」陳恪只好再次見禮,對方如今是以三司使行知益州府、提點兩川軍務,自然當得起相公的稱呼。

「好好好,狀元郎不必多禮,」張方平一臉親切的扶起他道:「老夫是久聞大名、如雷灌耳了。咱們神交已久,還是以兄弟相稱吧。」

「張公折殺下官了。」陳恪這話的意思是,那就不稱你為相公,但再隨便就太過分了。身在官場,就得說假空虛的官話,這叫他心里無比別扭。

「咱們進去說。」張方平一手拉著陳恪,一手拉著王珪,親熱的把他們迎進府去。

仆役上了茶,端上點心,張方平朝陳恪笑道:「去歲蘇老泉帶他兩個小子去見我,據說你也到了成都,卻躲著不見我,你說該是不該?」

「確實不該,」陳恪歉意笑道:「不過張公公務繁忙,下官是怕人太多,你會不勝其煩。」

「這不是實話啊。」張方平有中原男兒的爽朗性格,放聲笑道:「你是因我跟你老師不和,擔心吃臉色,所以才躲著我,對不對?」

「絕無此事。」盡管被說重了,陳恪也不能承認啊。遂搖頭道:「張公雅量高致,怎會為難個後輩呢。」

「哈哈哈,真會說話。」張方平笑道:「聽說你是先默寫了十萬字,才得以參加會試,果有此事?」

「不堪回首。」陳恪苦笑道:「但確實如此。」

「王介甫那小子,總是目無余子,你能挺過去,也叫他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張方平笑得十分開心,豎起大拇指贊道:「厲害,厲害!」

「還是比不上張公啊。」陳恪苦笑道:「我十年時間才背過十萬字,王公卻只用十天就能背過『三史』,米粒之光豈敢與皓月爭輝?」

這馬屁拍得張方平渾身舒坦,笑得臉都開了花。因為若論聰明強記,他絕對是大宋朝第一人,多少神童、天才,在他這只有吃灰的份兒。

據說他夠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年輕時曾經向人借『三史』,十天即歸還,里邊的每一句話都能牢牢記住……『三史』是《史記》、《漢書》、《後漢書》,僅一本《史記》就五十多萬字,他能十天全都背過,你上哪講理去?

「我那是家里太窮,想讀書只能去借,才不得不全都背過。」張方平笑道:「說來可笑,後來做官買回來的書,看了卻不能盡記,反倒是當年借的書,全都記得清清楚楚。你說可笑不可笑。」

~~~~~~~~~~~~~~~~~~~~~~~~~~~~~

他在這兒一個勁兒的講古,那邊陳恪和王珪,都流露出無奈之色。這真是急驚風遇著慢郎中,他們是滿心的焦急,火燒火燎的趕到這雅安城,誰知這位蜀中最高軍政長官,卻一點都不著急。

不僅是嘴上不急,看看雅安城商賈雲集、一點戒備也沒有的平靜景象,就知他是真不急。

「安道公,據小弟所知,朝廷命鈐轄司封鎖通往大理的商道。」王珪終於忍不住問道:「為何看起來,邊貿並未受影響?」

「哈哈,」張方平卻不以為意的笑道:「關閉商路,只會給商人們帶來巨大損失,還會帶來不必要的恐慌,讓人趁機得利,好處卻一點沒有。所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啦。」宋朝的大臣就是這樣牛氣,遇到張方平這樣的能吏,自然是社稷之福了。但就怕有些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家伙亂來。

------------------------分割-----------------------

因為媳婦疑似發動,結果雞飛狗跳了倆小時,把計劃全打亂了。下一章明早發吧,可憐可憐我這個時刻風聲鶴唳的家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