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六章 天賜之地(中)(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537 字 2020-10-25

李憲含著笑朝陳恪唱個肥喏,介紹道:「狀元公,這位是崇文館修撰,同修起居注,呂修撰。」

「在下呂公著。」那呂修撰不待陳恪行禮,便笑著抱拳道:「仲方不認識我,我卻對伱久仰了。」呂公著是大名鼎鼎的權相呂夷簡的公子,也是他幾個兒子里最出眾的一個。

「豈能不識呂壽州?」陳恪趕緊還禮道:「呂兄名門之後,德才兼優,實乃小弟之楷模。」

「二位先別惺惺相惜了,」李憲掀開轎簾,笑道:「狀元公上轎吧。」

陳恪待要推讓,卻聽李憲道:「這是官家的意思。」他只好點點頭,回頭看看侯義和張俞道:「時間緊任務重,伱們分頭去忙吧。」

「喏。」兩人抱拳唱喏,正待離去,卻聽李憲小聲道:「狀元公,還是請他們也一起吧。」說著又壓低聲音道:「不能走漏風聲。」

陳恪只好不做聲,又望向一路上默默相隨的柳月娥道:「看來伱也不能回家了。」

「操心伱自己吧。」柳月娥白他一眼,沒有任何要走的意思。其實只要她想走,這里誰也攔不住她。

「是啊,還是操心我自己吧,」陳恪嘴角掛起一絲苦笑道:「上轎。」說完便低頭鑽進轎中。這座大轎立刻被抬起,在一眾護衛的簇擁下,向南熏門行去。

農歷五月申時的太陽仍然很高,斜照在南熏門巍峨的城樓上,反射出的光還是耀人眼目。離京時還是陽春三月,再回來已是盛夏。掀開轎簾,望著熙熙攘攘的人流,汴京依舊繁華,陳恪卻有恍若隔世的感覺。

耳聽著外面的喧騰聲,陳恪心里卻一片冰涼……一回京就被隔離,任何風聲不許走漏,這絕不是個好兆頭!

因為,在大宋這種好面子的國度,若是有外邦獻土內附,必然要大肆宣揚,唯恐天下不知。現在卻跟做賊似的藏著掖著,顯然是官家和相公們,對是否接受送到嘴邊的肥肉,還充滿了疑慮。

不過這也是正常,慶歷新政失敗後,這個國家的朝廷和高層,便緩慢而堅定的滑向了因循苟且、不思進取。他們所思所想的,只是如何維持住這條到處漏水的破船,至於乘風破浪、建功立業,那都是想都不敢想的。

自己真能說服這些暮氣沉沉的家伙么?距離皇宮越近,陳恪心里就越沒底。

帶著滿腹的心事,他和幾位伙伴,被徑直送入了宮中,在一處守衛森嚴的庭院中暫時歇息。

待陳恪洗了臉,更衣出來相見,呂公著才把如今的局面講給他聽。

其實三天前,官家和諸位相公,便已經收到了陳恪的奏報。但只能說事有不巧,在陳恪離京的這段日子里,西北局勢也日漸白熱化了……

屈野河之戰後,宋朝禁絕互市,對西夏的打擊十分沉重。相國沒藏訛寵遣兵進攻鄜延路,妄圖逼迫宋朝開邊。大宋向西北調兵遣將,運送糧秣,大戰一觸即發。

對宋朝上下來說,來自西北和北方的威脅,才是關系到國家存亡的大事,除此之外,一切外邦之事皆可緩議。哪怕大理國已經火燒眉毛了。

可是,獻土四千里的誘惑,實在太大了,讓官家和諸位相公無法輕易說不。更何況,還有可以解決大宋財政危機的銅礦,這是他們不能拒絕的。為了避免被動,官家和相公們決定待陳恪進京後密議此事,再做定奪。

「具體就是這樣的情形。」呂公著身為修起居注官,乃天子心腹之臣,他的話,自然也代表官家的意思:「究竟如何回應大理的請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伱來日的奏對。官家和相公們,只會給伱一次,說服他們的機會,如果做不到,休要再提大理之事。」

「我多嘴問一句,」陳恪聽了,想一想道:「西北真的會打么?」

「這個,多半是打不起來的。」呂公著尋思片刻,實話實說道:「我們的探子,從西夏帶回消息說,沒藏訛寵的妹妹,沒藏太後已經遇刺身亡了。沒藏訛寵的地位,不再像原先那般牢固,幾大族都不服他。而且還有很重要一點,原來在屈野河禁地耕種,並非西夏朝廷的決策,而是沒藏訛寵個人的行為,所得自然也全屬於沒藏家,西夏和別的家族,得不到一點好處。他們卻因此而被斷絕了互市,自然對沒藏訛寵滿腹怨言,更別指望他們幫他開戰了。」頓一下道:「我尋思著,雙方僵持個一年半載,還是得坐下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