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二章 狀元島(上)(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517 字 2020-10-25

這才端起茶杯,一臉陶醉的嗅著茶香,結果被那香氣濃郁的茶湯,熏得險些打了噴嚏。他是忍了又忍,才將那個毀形象的噴嚏憋下來。

然後『三轉茶碗輕吸慢品』,即分三次喝盡。飲茶時口中還要發出吱吱聲,表示喝得很香,以示對主人的欣賞和贊揚……這可不是唐禮,而是日本人自創的,與古羅馬人在宴會上,要使勁打嗝一個道理。

奉茶完畢,藤原賴通這才提筆,緩緩寫起一些臨別之語。與藤原經清一樣,他也只認識漢字,不會說漢話。陳恪在京都期間,都是由精通漢語的和尚做翻譯,但這次談話,關白大人顯然不想讓旁人參與。

陳恪也提筆回應,字里行間洋溢著感謝之情。

這讓藤原賴通感到很有面子,笑著問他:『對扶桑的看法如何?』

陳恪想了想,提筆寫道:

『國比中原國,人同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

銀瓮儲清酒,金刀膾素鱗。

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陽春。』

這其實是明朝時候,倭國使者答里麻的《答大明皇帝問日本風俗詩》一詩,十足的自吹自擂,結果被朱元璋當場就削了個半死。

***,小小倭國,竟然敢以漢唐正統自居,豈不是笑我中華已經不純?

但陳恪用來拍藤原賴通的馬屁,就再合適不過了。果然見老頭喜得胡子直翹,連連叫好,又連稱不敢當,半晌才小心翼翼的問道:『大人的詩真是絕妙,老朽喜愛之極,只是不知這『金刀膾素鱗』之句何意?』

陳恪這才意識到,***,這幫孫子是吃素的。這時候,他有兩個選擇,一是告訴他『素鱗』不是魚,是指你們用大米做得魚餅。這玩意兒是平安時代的著名點心,不過沒人用金刀去割。當然,詩人們,本來就是浪漫不拘的,適當誇張也是允許的。

不過他沒有這樣輕易應付過去,而是選了個較難的辦法。只見他寫道:『我在長岡城吃過一道名菜,曰『魚生』,印象深刻……』

公卿們不吃這道菜,已經有幾十年了。以至於藤原賴通好一會兒才想起來。也得虧他快七十了,要是換那些短命鬼,都沒聽說過什么是魚生。

既然陳恪提到,他自然要給出解釋,否則人家還以為日本人小氣呢。藤原賴通寫道:『公卿遵旨不食。』

『武士可食?』

『可。』

『那太可惜了……』陳恪輕輕一嘆。

『為何?』藤原賴通不解道。

『食魚長生。』陳恪給出答案。

「啊!」藤原賴通的臉上,浮現出一種『多年便秘、一朝通暢』的感覺,他先是激動的嘰嘰咕咕一頓,然後竟俯身給陳恪施禮。

陳恪倒也沒扶他,加上語言不通,也沒廢話,就生受了這位關白一拜。只是在紙上寫道:『關白這是為何?』

『多謝大人解開困擾老朽多年的謎團。』藤原賴通一臉激動的寫道:『公卿的壽命,不及武士一半,原來是因為,沒有吃魚啊!』

『何止如此?』陳恪搖搖頭,把這些家伙作死的行為,列了幾條出來。他確實有心讓日本公卿能健康長壽起來。

不這樣,怎么跟那些吃嘛嘛香、如狼似虎的武士斗……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