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六章 重逢(中)(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543 字 2020-10-25

「嘿……」陳恪苦笑道:「我就說,自己回國後感覺遇冷了。」

「嗯,我父王說,人得出色,但太出色了不好。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趙宗績笑道:「我以前一直以為,這是他給自己找理由偷懶。但看看那幫大臣,從大理國主獻土後,就開始陰陽怪氣,給你雞蛋里挑骨頭……你修東川城、紅水河,他們說這是『勞民傷財』、『異想天開』。你發行債券、不用朝廷的錢,他們一面讓仆人去搶購,一面卻說你這是『借機斂財、居心叵測』,你修好了運河和城池,他們又說你是想『擁兵自重』,做雲南王,甚至還把你和大理公主的風流韻事搬出來,要朝廷把你召回。」

「其實他們誰也不信你會造反,但就是不能讓你在大理待著了,萬一讓你繼續折騰下去,再把吐蕃、交趾、蒲甘也給炮制了,你讓他們的老臉往哪擱?」

陳恪點點頭,苦笑道:「我聽說,我飄在海上的兩個月,不少人還額手稱快來著?」

「這你都知道了?」趙宗績一臉憤怒道:「可見他們嫉賢妒能到了什么程度,看到別人出類拔萃,不是想著見賢思齊,而是想讓你消失,大家就不用如芒在背了,好繼續混日子。」說著重重一捶炕沿,恨恨道:「官場風氣墮落至此,人人庸庸碌碌、屍位素餐,還不許別人有建樹!這樣的朝廷能有什么指望?不徹底刷新風氣,別說收回燕雲了,現有的江山也守不住!」

「所以從今往後,咱倆就得交替沖鋒了,」陳恪卻不在意,不遭人妒是庸才,他有錢有勢有耐心,不怕被人穿小鞋。便笑道:「你沖鋒一段,我休息一下,然後你快被打成篩子了,咱倆再換過來,我再吸引火力。」頓一下,他正色道:「相信我,太優秀了不是問題,只是別人還不習慣,當他們習慣了你的優秀,就會習慣仰視你!到時候,他們非但不會再妒忌你,還會主動維護你。」

「所以兄弟,把那套庸俗的生存智慧丟掉吧。」陳恪沉聲道:「不要怕自己出眾,只怕還不夠出眾!把自己送讓巔峰,群山自然匍匐在你的腳下!」

趙宗績不得不承認,陳恪的語言有魔力,總是能勾起自己心底的那團火,他重重點頭道:「我明白了,有進無退,一往無前!」

「對!」陳恪重重點頭……趙宗績的信,就這樣發出去了。然而相公們沒有回復他,官家也沒有回復……盡管上下有別,官家和宰執都不必回復他,但這種泥牛入海的感覺,難免讓人忐忑。

「難道咱們的處理,有什么不妥么?」趙宗績一路上,都心神不寧道。

「不會的。」陳恪堅定道:「正確的處理,一定會帶來好的結果,只是有時候,這個結果是隱形的。」

不一日,使團過了界河,回到宋境,果然見邊境線上比去時要緊張許多。成千上萬的兵卒,大隊的輜重車馬,使寬闊的官道顯得擁擠不堪。

「這就是你們無事生非的結果。」趙宗績憤憤道。

兩個遼國人也是大吃一驚,他們要挾大宋的理由之一,就是宋朝不守規矩,忘了澶淵之盟的約定,在邊境線增兵、修堡、挖溝,可那都是借口,尤其是所謂的增兵,不過是些臨時招募的民兵而已。但這時邊境線上,布滿了宋朝的正規軍,十幾萬民夫夜以繼日修蓋堡壘,深挖壕溝,完全一副戰前准備。

看來宋人這回真當真了,兩人嚇得不輕,自己國家還沒做好准備呢,萬一真打起來,豈不要吃大虧?

結果兩幫人都懷著忐忑的心情,抵達了繁華依舊的汴京城。遼使由接伴使引去遼國使驛館休息。

南門大街上,同甘共苦近半年的使團,便要就地解散了。趙宗績到政事堂交差,陳恪和趙老夫子以下,則終於可以回家了。

眾人一起抱拳,道一聲辛苦。

回想起這半年來的跌宕起伏、煎熬折磨,當時可能只求快快度過,現在回想起來,卻非常享受這一路上的艱險磨難。

今日就要各奔東西,也許日後還會涇渭分明,但我們心里,有一份共同的回憶,可以讓我們哪怕在針鋒相對時,也能會心一笑……分割……第一更,目前來看還有……四更。繼續投票,我要回到歷史第二,加油加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