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章 王元澤 (上)(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542 字 2020-10-25

「搬到哪兒?」兩人一愣。

「武成王廟。」陳恪理所當然道:「既然還空著,咱們就用起來。」

「可樞密院不給用啊。」

「這不是你們操心的問題。」陳恪淡淡道:「明天,我去一趟樞密院。」

「要不,等著你回來了,咱們再搬?」

「不,先了搬我再去,」陳恪笑道:「我最不願干的就是求人,我是去知會他們一聲。」

「哦……」郭漢一愣,旋即大笑道:「痛快!一天的鳥氣都順了。俺老郭就喜歡大人這樣的漢子!」

「只是,得罪了樞密院,怕沒什么好處吧?」蘇進憂心道。

「唉,新任的樞密使曾相公,端方君子也,而且十分關心軍事。」陳恪搖頭笑道:「你們肯定沒見到他,否則不會這樣境況的。」

「我們這樣的小吏,豈能見到樞相?」蘇進苦笑道。

「這不就結了,等我的好消息吧。」陳恪笑道:「不說了,咱們喝酒,再談談開課的安排。」

~~~~~~~~~~~~~~~~~~~~~~~~~~~~

第二天,蘇進、郭漢帶領師生到武成王廟占場子,陳恪則來到大內樞密院,遞名帖求見樞相。

曾公亮對陳恪還是很看重的,很快便接見了他,還從大案後起身,坐到他身邊,笑道:「仲方啊,得忙著籌備婚禮了吧,怎么有空來我這兒?」

「因為有更重要的事兒,需要下官操心,」陳恪望向曾公亮,開門見山道:「相公,為何要置武學院於死地?」

「怎么講?」曾公亮一愣。

陳恪便向他結結實實告了一狀。

「果有此事?」曾公亮難以置信,命人將管勾校閱房的郎中換來……樞密院把持軍國機務,下設十二房,包括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校閱房,廣西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雜房、支馬房、小吏房等,其中校閱房主管訓練將士等,因為慶歷三年,第一次設立武學院時,就是由這個部門管,所以三年前的皇家武學院,也『循例』歸在此房之下。

可見,朝廷是多么的不重視武學了。

不一時,那郎中來了,曾公亮問他,是否確有其事?

當著事主,郎中沒法否認,卻振振有詞道:「陳學士見諒,咱們也是無可奈何,朝廷連年入不敷出,政事堂下文要求各部院,削減一切不必要的開支。咱們樞密院本來就占大頭,自然被緊盯著……」頓一下道:「所以咱們不得不想方設法削減,武學院不能作戰,又沒法提供武將,朝廷等於白養他們,所以樞相要求我們……」

「老夫沒說過吧?」曾公亮皺眉道。

「是,是上任樞相韓相公。」那郎中縮縮脖子道。

「一個武學院,師生加起來,不到二百人。」陳恪冷笑道:「就算全砍掉,能省出幾個錢?」

「聊勝於無……」郎中並不怕他。

「好一個聊勝於無!」陳恪冷哼一聲道:「官家任命我權守皇家武學院事,千叮嚀、萬囑咐,要我一定將武學院辦好,為大宋培養出優秀的將領,一洗多年積習之不善。你卻輕飄飄一句『聊勝於無』,就讓聖命化為烏有!」

「本官可沒接到旨意,」那郎中卻不是個怕事的,也冷笑道:「總不能憑你一句話,就改弦更張吧?」

「這簡單,咱們到御前去求證一番。」陳恪說著站起身。

「唉,仲方消消氣,」見雙方要鬧僵,曾公亮趕緊讓那郎中退下道:「這里面肯定有些誤會。」

「沒什么誤會,根子里,就是樞密院的人,想廢了武學院。」陳恪重新坐下,氣哼哼道:「敢問相公和武學院,哪來這么大仇?」

「此言差矣,」曾公亮大有長者之風,並不計較陳恪的咄咄逼人,苦笑一聲道:「其實朝廷早憾於武將之無用,一直想建立一種武官的培養制度。所以在武舉之外,慶歷三年五月,首開武學於武成王廟,並以阮逸為武學教授,希望仿效太學、國子監,培養出合格的後備武官。」

「然而,事與願違,武學並不那么有吸引力,沒有人願意入學充當武學生。對此,當時的參知政事的范文正公上疏官家道:『國家興置武學,但卻苦於無人願意入學,長此下去,只怕敵國認為我國沒有英雄。不如下令取消武學的名義,如果學生中有喜好兵法者,可由本監官員做保,讓其秘密地去讀兵書。』」陳恪冷笑著接話道:「於是,大宋,乃至華夏史上第一所專門培養軍事人才的學校——武學只存在了不足百日,就被迫結束了自己的使命。」——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