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九章 秋來春早去(中)(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495 字 2020-10-25

「那,什么法子更好?」曾公亮緊緊盯著他道。

「這,暫時沒想到……」王拱辰掉進了曾公亮的陷阱里。

「哈哈哈……」曾公亮大笑起來:「諸位,這就是所謂的為了反對而反對吧!」

眾人忍俊不禁,王拱辰的臉,登時漲得通紅。

「都不要激動,」富弼忙打圓場道:「咱們還是先聽聽,別人怎么說。」

「武學的意義毋庸置疑,否則三年前,朝廷也不會批准復設武學院,還冠以『皇家』之名。」孫汴表明立場道:「適當的改革也是必要的,但樞相的提議,未免激進了點吧?」

這樣,兩位參知政事都表示反對,二位宰相不宜過早表態,而兩位樞密副使那邊,其實也有意見,但是東西兩府向來不睦,他們絕不會給樞相拆台,讓政事堂看笑話的……曾公亮的提案,為何如此惹人非議,就連富相公都不是很滿意。蓋因其實在牽扯太大了:

他提議從今往後,凡欲參加武舉者,必須先於皇家武學院中學習,學制三年,分上中下班。而武學院的畢業考,則是武舉的預備考試,無法從武學院畢業,便沒有資格參加武舉。

還提議,提高武進士的地位,朝廷選將用人,以中過武舉者優先。甚至應當硬性規定,想獲得七品以上的武職,必須有武進士的資格才行。

對於那些因功勞和能力,被提拔起來的武官,也需要先到武學院學習,畢業後參加武舉,考中方可授予七品以上。

這意味著,一旦他的議案通過,大宋的武學、武舉、武將,將被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皇家武學院的地位將大大提升,一個可怕的武將集團隱隱浮現。假以時日,與文官抗衡也不是沒可能……

不過這樣一來,似乎可以沉重打擊那些將門貴胄,改變軍隊是簪纓世家之禁臠的現象。

想到今年查空額時,軍隊中的種種**不堪,皆透著末世的景象。若任由那些將門胡作非為下去,大宋朝拿什么去抵御異族的入侵?大家都要淪為亡國奴!

富相公等人當然知道,僅靠運動式的反腐,是於事無補的。風聲過後,就會死灰復燃、甚至變本加厲。只有終結將門把持軍隊的局面,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軍隊的風氣。

支持武學改革,會對文官集團造成威脅,甚至給大宋帶來危險。但不支持的話,軍隊爛透了,國家羸弱不堪,一有外戰則原形畢露,亡國滅種並非危言聳聽。

兩難的選擇,擺在了相公們面前……

「咱們還是聽聽,仲方怎么說吧。」一番權衡之下,富弼心中的天平開始悄悄傾斜。

「遵命。」陳恪站起身,先向眾位相公行禮,然後朗聲道:「以下官愚見,世上一切貪腐瀆職,皆因控制不力!控制不力,包括權力難下行、監督不到位、以及反饋不及時三方面。正是這三方面的原因,導致了諸位相公好好的決議,到了下面就走樣。因為下面人知道,相公們難以奈何他們,所以才肆無忌憚。結果他們撈盡了好處,卻害得相公們背負了罵名!」

陳恪這番話,在一般人聽來,似乎言之無物,然而諸位相公卻眼前一亮,仿佛抓住了什么東西,可以解釋長久困擾他們的難題。

「而武學院的建立,對朝廷控制軍隊,絕對大有好處!」陳恪沉聲道:「毋庸諱言,之前朝廷任用軍官,皆出自將帥貴胄之推薦。這樣的人得到了任命,也不會感激朝廷,而只認其恩主,以為自己的升遷,皆系於恩主之身,自然會將恩主擺在朝廷之前。」

「朝廷的公器,都被將帥貴胄們用來培植私人、收買人心。長此以往,朝廷對軍隊的控制力,自然衰落至極,百弊由此生焉!」頓一下,陳恪接著道:「想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扭轉武將們的觀念,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官職是朝廷所賜,自己的衣食俸祿是民脂民膏!他們的恩主,只有官家一人而已!他們必須要聽從皇帝和朝廷的命令!」

「而扭轉武將觀念,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脫離原先的環境,接受一段長期教育。」不得不承認,陳恪很懂得說服別人,因為他總是從對方感興趣的地方下手:「除了兵書之外,還要教他們《孝經》、《論語》、《孟子》、《左氏傳》這些讀書人的書,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大忠大義!」

「假以時日,這些忠君愛國的軍官,占據軍中半壁江山,哪怕只有小半壁,局面都會徹底扭轉。」陳恪竭力描繪著美妙前景道:「到時候,所有軍隊、上下內外,都置於愛**官的監督下,看哪個還敢陽奉陰違、損公肥私!」

為了讓武學院涅槃重生,陳恪把節操丟得干干凈凈……

不過效果那是相當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