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二章 禽情只自迷 (中)(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506 字 2020-10-25

陳恪呷一口杯中美酒,卻笑道:「要說這人啊,總是沒個知足。半個月前擔驚受怕的時候,要是知道會和趙宗實一起被封為皇子,估計你做夢都會笑醒了。」

「唉……」趙宗績不好意思的笑笑道:「這場競爭實在太殘酷了,它不看經過,只看最後的結果。」

「這倒是。」陳恪點點頭道:「不過沒有經過,哪來的結果。跟過去比,你的進步已經很大了。」頓一下,如數家珍道:「在官家心里,你是敢為敢當的拼命二郎。富相公、曾相公對你的印象也極好。還有司馬光、王安石一干中堅的支持。轉過年來,我那幫同年回京,你也有搖旗吶喊的先鋒隊了。可以說,你的陣營已經粗具規模,剩下的就是如何凝聚人心,發展壯大了。」

讓陳恪這一說,趙宗績也是精神一振,笑道:「看來是我貪心不足了,」頓一下道:「不過你也別怪我,之前咱們摸著黑,盡管聽著四周野獸嘶鳴,可看不見,尚能夠自欺欺人。現在天亮了,漫山遍野的虎狼現出身形,換了誰,都得害怕。」說著,他的嗓音有些哽咽,便打住了。

陳恪很理解趙宗績,趙允讓死後,趙宗實的呼聲不減反增,確實讓人挫敗。

「其實你們的差距,沒有看上去這么大。」尋思片刻,他給趙宗績斟酒道:「滿朝文武中,趙宗實也好、你也罷,你們的鐵桿終究是少數。大部分官員,總會支持希望最大的那個……哪怕他只比你高一點點,他就會理所當然的成為眾人追捧的焦點。」說著笑笑道:「這個規律放之四海而皆准,在這場勝者通吃的游戲里,更是這樣。」

「嗯。」趙宗績點點頭,感到心里敞亮點了。

「但事實上,先笑的不一定笑到最後,後來者居上的例子,實在不勝枚舉。商鞅變法前,秦國只是瀕臨亡國的西鄙之邦,比之齊楚,乃至趙魏都多有不如。楚漢爭霸前,在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面前,漢高祖顯得那樣弱小。三國時,曹孫劉皆一世雄主也,卻被司馬家奪了天下。可見時局變換,此消彼長,並非是一成不變的。而現在,又有那么點逐鹿中原的意思。」

「你說要打仗?」趙宗績難以置信道。

「我只是一比,」沈默搖頭笑道:「這幾天里,我一直在琢磨,官家這手五子並封,到底是個什么意思。聽說要觀察你們的才干,這明擺著是個幌子。官家打小看著你們長大,對你們幾斤幾兩還不清楚?」

「是。」趙宗績點頭道:「官家大智若愚,心里敞亮著呢。」

「這時候正確的路子,」陳恪沉聲道:「應該是選擇一個良才美玉,悉心雕琢培養,這樣才能安定人心。按說你們五個里,最出尖兒的就數趙宗實了。其秉性、才干、人望,有口皆碑。把太子之位傳給他,何其穩當?而官家現在五子並封,擺明了給你們拉幫結派的機會,這樣將來,無論誰能脫穎而出,都要經歷一番慘烈的搏殺,甚至登上皇位之後,還要面臨被其余幾個掣肘的局面,給國家平添幾分亂象。這也是大臣們反對如此激烈的原因。」

「是啊,」趙宗績深表贊同的點頭道:「官家到底想做什么呢?這里面的玄機,讓人琢磨不透。」

「誰能堪透,這太子之位就是誰的了!」只聽陳恪一字一句道:「看不透的,只能完蛋。」

「你……看透了么?」趙宗績的聲音有些發顫道。

「嗯。」陳恪緩緩點頭道:「觀陛下一生行事,何其謹慎?太子者國本也,他豈能不慎之又慎?所以其所為,必然深有圖劃!」

趙宗績點點頭,聽他繼續道:「依我看,官家是看不上趙宗實的。他處處學著官家,幾乎是沒有一處不像的,但是學得再想,也不會超過本尊吧?最多就是個第二個官家。」頓一下道:「進入朝廷幾年來,我也漸漸看清楚,如今這大宋朝,看似鮮花著錦,但其實已經危機處處,矛盾重重。其中最無解的難題,就是國庫入不敷出。若你當上皇帝,你會怎么辦?」

「無非就是開源節流。」趙宗績輕聲道。

「說得簡單,官家不是庸常之主,歷任相公也皆是一世人傑,他們會不知道要開源節流,為何一直不做?」陳恪淡淡道:「是因為做不到。先說開源,我們總說,聖天子在位,幾十年不加賦稅,然而我朝百姓的稅負之重,是唐朝的七倍。這汴京城以天下膏血奉養之,看上去如人間天堂一般,但你要離開開封地界,往河北路、陝西路,江南路、荊湖路、廣南路去看呢?會發現無論是魚米之鄉、還是荒瘠之地,百姓皆家無余糧、只是能勉強度日罷了。再加稅,就是與民奪食了,到時候老百姓活不下去,是要起來造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