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零章 秋(中)(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545 字 2020-10-25

「險些為王元澤所誤矣!」待陳恪說完。趙宗績跌足道:「那我應該如何是好?」

「如今朝廷財政困難,西南又不是重點,」陳恪沉聲道:「所以這注定了,解決問題所花費的代價越小,你越能讓官家和相公們高看。」

「不錯。」趙宗績點點頭道:「何以教我?」

「軍事上的事,你聽孫沔的即可,他在廣西打了多年仗,就算贏不了,也不至於輸得太慘。」陳恪道:「我只有一點建議,就是其實交趾撮爾小丑,之所以敢屢屢犯邊,無非仗著朝廷將邕州視為最後防線,之南的地區便不管不問。生活在那里的各峒蠻族,得不到朝廷的庇護,才不得不忍受交趾人的侵襲,甚至與其狼狽為奸。」

趙宗績點點頭,專心聽他說下去。

「你到了邕州後,應該設法召集左、右江地區四十五個部族首領,到邕州共商大事。」陳恪沉聲道:「比如請朝廷設置將校,重新鑄造印章給這些人,免除各峒賦稅,但代價是各峒都得派出丁壯,組成廣源州軍,抵御交趾的入侵。只要能讓這些部落團結起來,交趾人就占不到便宜,只能乖乖退回去。」

「如果能把他們聯合到一起,自然萬事大吉。」趙宗績想一想,躊躇道:「但要是那么簡單的話,恐怕早就有人這么做了。」

「是的,他們不具備這個條件,但你具備。」陳恪用下巴指一指遠處站里的光頭侍衛道:「東川軍中,每個部落的子弟都有,他們已經成為袍澤多少年了,自然親密無間……如果你讓一部分人保留軍籍待遇,回到自己的部落,說服自家的長輩,然後由他們來組建本族的護衛隊,應該不難擰成一股繩吧?」

「原來你組建東川軍,還有這樣的用處啊!」趙宗績不禁嘆服道:「這樣肯定就沒問題了。」

「我這些侍衛,便出自東川軍,」陳恪笑道:「我給你十個人,讓他們幫你溝通全軍。」

「太好了!」趙宗績的憂慮一掃而去,大笑道:「如此,何愁大事不成……幾天後,趙宗績南下廣西,離開了汴京城。等再收到他的信時,已經入秋了……

這時候,秋季錦標賽拉開帷幕,六十四支精英球隊捉對廝殺,單敗淘汰,更強的球隊,更刺激的比賽,更激動人心的勝負,都牢牢吸引著汴京民眾的心。

在南熏門外五里處,矗立起一座在此時人看來,如龐然大物般的球場。盡管因為趕工的緣故,其外觀還很粗陋,但能容納兩萬多人同人觀戰,自然創造出無與倫比的現場氣氛。

每輪比賽,組委會都會選取一場焦點戰,放在球場中。因為想入場看球的人太多,組委會『只能』采取售票的方式,讓觀眾憑票入場。仍舊是場場爆滿,收入十分可觀。

球場還修建了容納數百人的貴賓區,價格比普通票高上幾十倍,還是一票難求。陳恪早就琢磨透了有錢人的心理,知道這些人不是不在乎錢,但能在人前風光,顯出自己高人一頭來,便都舍得花這個錢。

根據賽會的猶太會計師測算,如果能修建足夠的球場,門票收入加上球場內銷售商品的收入,就能抵償所有的開銷。

這邊球賽如火如荼的進行,那邊又到了秋季經筵的時間。

這一年的經筵講官,有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和陳恪……與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一同講經,讓陳恪感到壓力山大。

其實他也不必妄自菲薄,因為一本《尚書偽經考》,已經奠定了他經學大家的地位。登門求教或者挑戰的士子絡繹不絕,甚至有人要拜他為師,只是陳恪太忙,竟沒有時間與他們深談。

去年他靠論偽一炮而紅,今年大家都想知道,他准備繼續朝哪本經典開炮。然而陳恪今年不破壞了,他將《小戴禮記》中的兩篇,《中庸》、《大學》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並列,稱其為《四書》,今年經筵,他便講這個。

看過《尚書偽經考》的,都知道他對《中庸》和《大學》的推崇,現在見其拿出來與《論語》、《孟子》並列為《四書》,趙禎便問道:「為何要將這《四書》,從十三經中拿出來講?」

「十三經龐雜無比,有禮儀、有史書、有詩歌、有卜筮,固然無不浸透著先哲的精神,然而對於士子來說,想從詩歌、或者史書中,感悟出聖人之道,實在是既困難又飄渺。經典之混雜,恐怕是我宋儒。至今不能准確描繪聖人之道的重要原因。」

「所以微臣用了多年時間,從十三經中找出了這四篇專門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章,士子先專心鑽研《四書》,待其對聖人之道有所了解後,再去讀其他經典,自然其義自現,斷不會發生誤解。」

「哦,有點意思。」趙禎笑著看看眾臣道:「咱們就聽他講講,聖人是如何修齊治平的。」

眾大臣也紛紛點頭。

於是陳恪便開始講《中庸》,道:「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之定理。」

陳恪並非第一個強調《中庸》的,其實二程都很推崇此篇,只是兩人還沒到出成果的時候,便被他捷足先登了。

《中庸》之中,實乃包含著儒家修行的方法論,其所謂中庸之道,並非現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於介紹儒家修養人性的方法——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也包括介紹儒家作人的規范——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和智、仁、勇等。

其所追求的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至誠至德……分割……下一更得明天上午發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