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零章 緋聞(中)(2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師 1500 字 2020-10-25

當然隨著年深日久,這一條執行起來,有了很大的彈性。這是肯定的,不然推薦一名官員,就得擔一輩子風險,換了誰也受不了。於是那些上頭有人的,遇到這種情況,一般就是象征性的罰傣了之。當然,上頭沒人甚至得罪人的,就只能自認倒霉了。

是以薛宗孺當時並不擔心,咱朝里有人啊!我姐夫可是副宰相,還不一句話的事兒?

確實是一句話的事兒,可歐陽修非但沒替他說情,反而撇得很清,給朝廷上疏說:「不能因為臣是參知政事,而對其有所寬容。

,如果歐陽修不開口,別人看在他的面子上,也不會為難薛宗孺,但他既然開口了,大家也樂得滿足他……

薛宗孺被降職後,對歐陽修自然一肚子火。你丫就算不想吭聲,閉嘴總可以吧?光想著自己當賢臣良相了,還有沒有一點人性?

他是越想越憤恨你不是想名垂青史么,我非給你攪黃了不可。

為了一出胸中那口惡氣,也叫歐陽修沒臉見人,薛宗孺編造了這樁緋聞。

為什么用緋聞呢?因為早在慶歷四年春,歐陽修身上便曾鬧過一起沸沸揚揚的「盜甥案,歐陽修撫養長大的外甥女,成年嫁人後,因與家奴通奸,被下在開封府牢里,審理時竟招出與歐陽修也有奸情。諫官錢明逸上本參劾歐陽修,弄得朝野轟動。

雖然最後查無實據,不了了之,但歐陽修一蹶不振了好些年,成為他一生都擺脫不了的風流官司。

所以薛宗孺要造謠,馬上想到了男女之事,而且這次更進一步,從外甥女換成兒媳婦了!

不過薛宗孺只告訴過一人,就是他的同年好友劉謹,說完消了氣,也覺著太過火,便沒有再到處說。

說起來,那還是幾個月前的事情。本來連造謠的人都快淡忘了,卻被劉謹又想起來,告訴了他的同鄉彭思永,才變得不可收拾起來這件事真是陰差陽錯?以唐介多年的經驗來看,未必!

就像那「盜甥案」其實是時任開封知府的楊日嚴,為報復早年在益州任上時,歐陽修曾參他貪姿不法,而指使獄吏教張氏攀誣的一樣。這次的「長媳案」也未必不是朝中小人,處心積慮編造的一條毒計!

可查明真相也無法還歐陽修清白了。他本來就有「前科」造謠者又拿同樣性質的謠言來詆毀,那是最奏效的,洗都洗不掉。

因為別人肯定會說,怎么人家不造別人的謠?專門一而再、再而三的造你歐陽修的謠?蒼蠅不,丁無縫的蛋,還是你這人作風有問題,才會被人抓住不放。

歐陽修不用聽人家這樣議論,光想一想就覺著惡心死了,而且他怎么說也說不清楚!

自從事發之後,歐陽修的日子便天昏地暗,別說公媳已經無法相處,便是父子見面,也甚尷尬。這幾天,歐陽發住在官衙不回家,吳氏也回了娘家,歐陽修也無顏上殿議政,請病假在家閉門謝客,只一個勁兒給皇帝寫奏章。

他說蔣之奇彈劾我的這件事情,是連禽獸都不會干的事,我若是干了,陛下把我千刀萬剮、挫骨揚灰了都行。這件事絕不能含含糊糊、

稀里糊塗就這么過去,朝廷必須徹查到底,要么還我清白,要么殺了我!

緊接著上疏說,鑒於目前的情況,我請求朝廷讓我辭去參知政事的職務,以便於監察機關徹查!

一個月內,連上九道奏疏,完全一副不清白毋寧死的架勢!

那廂間,歐陽修的學生們都氣炸了肺,紛紛上書聲援師相。王韶還把蔣之奇揍得一冬都卧床不起……

這蔣之奇何許人也?嘉估學社的重要成員也!

他非但是嘉估二年的進士,跟歐陽修之間算是師生關系。而且後來蔣之奇能考制科,還是歐陽修推薦的。雖然在御試中被刷了下來,但怎么說也過了閣,這才聲名鳩起,被選入御史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