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必先其利器(1 / 2)

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1928 字 2020-10-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唐朝小閑人最新章節!

武媚娘這話,雖然是帶著暗諷之意,但是卻也是一種詢問的方式,實則並無鄙視之意。

韓藝十分自信道:「人口是一個國家的基本,但是依靠人口的增加,去提升國力,未免就太慢了,若要更加強盛,唯有一策可行。」

李治聽他這話,似乎還真的有辦法,不管那么多了,道:「那你倒是說說看。」

韓藝不卑不亢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進的武器,能夠令我大唐軍隊所向無敵,先進的工具能夠天下百姓衣食無憂,國庫充盈,這就是沖破瓶頸最快,也是唯一的方式。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阻礙了我大唐現在前進的步伐。」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我還當你會說什么,這一點誰人不知,但是這利器豈非說有就有的。」

韓藝道:「我以為這是朝廷的政策導致的結果。在朝廷當今的政策中,幾乎都是保證農夫有土地可耕,保證土地不被兼並,但是從未有一條政策,是鼓勵百姓去發明更加先進的農具,以至於我大唐農具沒有太大的突破。我大唐人口遠遠落後前朝,這是事實,想要利用有限的人口,生產出更多的糧∈∽,食,唯有依靠工具。」

「難道朝廷鼓勵,就能造出更為先進的工具來?」武媚娘似乎不太相信。

韓藝點點頭,道:「有道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果發明可以賺錢,可以養活自己,就跟種地一樣,為什么百姓不會去嘗試,雖然這東西需要天賦的。但是我大唐數百萬人口,他們的智慧是無窮,這是一筆珍貴的財富,只要其中有一千個人發明出各種先進的工具,帶來的利益,或許要比多一倍人口還要多的多。」

李治道:「若你照這么所言。那應該怎么做呢?」

韓藝道:「我覺阻礙這一切的,有兩個原因,其一,發明創造者,無法因此獲利,人人都可以免費拿去用,甚至連朝廷的一句贊譽都沒有;其二,就是許多貴族對於一些技術的壟斷。」

武媚娘聽得眸中閃過一抹詭異的光芒,其實以她的心理素質。不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的,但是她真的沒有想到,韓藝一開始,就直接將矛頭對准貴族階級。

這一句話若傳出去,可能就會驚起驚濤駭浪啊!

李治心中也是猛地一驚,他可還沒有武媚娘堅強,肯定被嚇到了,只覺這人比自己還要生猛一些。道:「你這兩點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韓藝笑道:「表面上是如此,其實不然。只不過這兩種情況都過於極端了,百姓無法保護自己的發明,他們的發明,也無法獲得任何利益,故此,只有極少數百姓願意去動腦筋想辦法提高工具。亦或者巧合之下發生,百姓完全沒有發明創造的概念,整天都是想著種田,因為種田能夠讓他們富裕,而發明無法讓他們活下去。

而貴族剛剛相反。貴族的秘方,一般是傳子不傳女,無非也是怕女兒出嫁後把技術外傳別家,更別說惠澤於民。這種傳繼方式,繼承的對象穩定可靠,家庭世代積累下來的豐富經驗集中到一人身上,從而形成一種祖傳秘方。然而,家族工藝技術的單子繼承模式都形成了一個封閉的格局。技術的神秘性使得喪失了外來的刺激和競爭。因而,也就越來越因循守舊,不求革新和提高。同時,與世隔絕的傳授,也使其得不到外來的信息,無法吸收別人的技術,自漢朝一來,已經有許多十分先進的技術和工藝,都因為一些家族的隕落,而相繼失傳,這是非常巨大的損失。

故此,小人認為,朝廷應當要重視這種現象。」

李治嘆道:「保護百姓的發明,這如何能夠做得到?更別提讓那些貴族交出家中的秘方。」

韓藝笑道:「小人倒是有一計,可做到這一點。」

李治急忙道:「快說。」

韓藝看得李治心急的表情,心中暗笑。

其實他早就打聽清楚了,現在的社會經濟背景,不同於清朝,清朝完全就是皇帝壟斷一切,現在多半都是貴族在壟斷。

唐朝廷的官營業,幾乎是只供官衙、皇室享用,也就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極少方面會去跟百姓去競爭,如果朝廷要普及織布機,也不是說朝廷說造織布機賣給百姓,朝廷造織布機是給自己用,針對百姓,肯定是將織布機的圖紙公開,發到各縣城去,讓百姓自己去搞。要知道唐朝是到開元之後,才開始對鹽進行榷制,也就是壟斷,如今大家都可以買賣鹽的,宋明清對鹽都是完全壟斷了。

這都是因為前車之鑒,因為隋朝是一個高度壟斷的政治體,將所有的一切都握在手里,朝廷前期就主導一切經濟發展,後期更加變本加厲,干脆就自己跳進去,大玩生產,大興土木工程,如此一來,百姓就少了生計,你朝廷什么都做了,那我們百姓肯定競爭不過你們朝廷,而且還不遵守經濟發展原則,利用行政權,高度壟斷一切資源,民間經濟幾乎就壓縮到沒有了,也就造成隋朝朝廷是非常富有的,歷朝歷代都難以媲美,但是百姓非常窮,看上去是非常強大的,但卻頃刻間崩塌。

還是那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李淵、李世民看著隋朝的滅亡,肯定就不會這么做,唐初時,朝廷只是一個規矩制定者,是一個裁判,規矩也就是市坊制,但不是一個執行者,跟百姓幾乎沒有什么利益沖突,也就是發展自然經濟。

馬周提到的那個政策是非常著名的,「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由積蓄多少,在百姓苦樂也。」,這也是唐太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治國理念。錢在百姓手中,比在國庫要好,反正都是屬於大唐的,放在哪里不是放,這錢又跑不了,所以唐朝前期的國庫是從未豐滿過。

但是貴族同樣也是百姓。但是他們有底蘊,有資本,有技術,從而就壟斷一些生產業,形成一種貴族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