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重商?請先重德(1 / 2)

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2128 字 2020-10-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唐朝小閑人最新章節!

韓藝與那小書童並沒有出市署,而是繞道去了前廳後面的後堂內。

只見里面坐著三人,正是李治、長孫無忌、高履行。

韓藝真沒有想到李治竟然回來,這只是一個商人的談判而已,急忙上前道:「微臣韓藝參見陛下。」

李治沉眉望著他,哼道:「好你個韓藝,竟然將世上最為繁華的兩市比作一個蛋,你這是誠心要侮辱朝廷吧!」

我不知道你會來呀,不然我哪里敢這么說。韓藝訕訕道:「陛下,你都聽見呢?」心里卻道,你一個皇帝竟然偷聽人家說話,真是沒素質。

李治哼道:「怎么?朕就不能聽嗎?」

「當然不是。」

韓藝突然心念一動,道:「微臣只是以為陛下會因為此言而感到高興了。」

李治哼道:「高興?你這比喻能讓朕感到高興嗎?」

韓藝立刻道:「陛下,你方才說兩市是世上最為繁華的市場,這話一點也沒有錯,但是有句話說得好,沒有最繁華的,只有更加繁華的,微臣將兩市比作一個蛋,只是想要說明,兩市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遠遠沒有達到鼎盛,而且微臣深信在吾皇的文治武功下,兩市一定會比現在繁華千萬倍,載入史冊,流芳千古。」

長孫無忌等人聽得不約而同的抿了抿唇,這馬屁拍的真是赤luoluo的。

李治聽得都覺得臉紅,道:「你少在這里糊弄朕。你這話是什么意思。朕難道聽不明白,但是你好歹想一個好一點的比喻。」

汗!原來你就是計較這個啊!韓藝尷尬道:「陛下,你是知道的,微臣沒有讀過太多的書,作詩寫文章都是憑借自己的天賦,是野路子來的,想不出更好的比喻了。」

高履行呵呵道:「還請陛下勿要怪他。其實臣倒是非常喜歡韓藝的這個比喻,因為很多人都認為我大唐已經達到了鼎盛,開始有所懈怠,就好比這些商人,他們樂於滿足現狀,也一直極力在維持現狀,不思進取,故此這一回才會一敗塗地。韓藝這話說的好啊,沒有最繁華的。只有更繁華的,這句話能夠很好的激勵那些滿足現狀的大臣,同時還能鞭策陛下,不應沉迷於當今的繁華,應當繼續努力,爭取讓我大唐變得更加繁華。」

「高尚書所言極是。」長孫無忌撫須一笑。道:「陛下。古往今來,歷朝歷代都是由盛轉衰,而且都是極盛之後立刻轉衰,但真的是到達了極盛嗎?依老臣之見,那也未必,這個極盛是來自人心,如今我大唐國力強盛,四方臣服,國內四海升平,若是大家都認為此乃我大唐的鼎盛時期。那未必就是一個好兆頭,陛下應該時刻保持勵精圖治之志,居安思危之心。」

這些輔佐大臣的話,李治可不敢不聽,點點頭,頗為感慨道:「父皇說的對,以古為鏡,方知興替。」說著他微微一笑,道:「太尉和高尚書之言,朕定當謹記在心。」

長孫無忌笑道:「陛下虛心納諫,乃我大唐之福。」

李治略感羞澀的一笑,又向韓藝道:「韓藝,朕今日算是見識了你的口才,竟然還能說服他們拿錢出來幫助那些百姓從商。」

高履行呵呵道:「這一點連我也沒有想到,依如今的情況來看,他們不但甘願拿出錢來,恐怕還會爭先恐後的拿錢出來,這皆因你的一言,著實令人感到佩服。」

長孫無忌突然道:「不過韓藝,你前面說到士農工商,似乎對商居末,感到不滿?」

韓藝立刻道:「下官絕沒有感到不滿,如果說朝廷現在要重商的話,那下官會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李治哦了一聲道:「你可是商人出身,朝廷要重商,對你而言,可是好事一件,你為何要反對?你此言不是自相矛盾嗎?」

韓藝答道:「回稟陛下,這一點也不矛盾,但凡世人,都只會看重那些有價值的東西,士農工,都能為國家做出非常多的貢獻,唯獨商人是一個例外,因為多半商人都是看重自己的利益,遠勝於一切,包括國家和百姓,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己,並未為國家做出任何貢獻,陛下作為天子,自然將對這個國家有價值的人放在前面,沒有價值的人肯定就放在後面,故此士農工商的排名一點也沒有錯。」

李治笑道:「你當真是這么想的嗎?」

「微臣不敢欺瞞陛下。」

韓藝突然話鋒一轉,又道:「但那只是絕大多數商人的價值觀,微臣雖然作為商人,但是微臣並沒有同流合污,而是以國家和百姓為重,這也是為什么微臣能夠做官,能夠得到陛下賞識的原因。」

李治呵呵笑道:「朕可從未見過一個人誇自己誇的這么坦盪盪的。」

長孫無忌和高履行皆是忍俊不禁。

唯獨韓藝還是一本正經的模樣,道:「微臣只是據實以說,心中坦盪盪,當然不怕被人笑話。微臣見過很多商人,他們都在自怨自艾,說自己腰纏萬貫,能力出眾,卻處處受人鄙視。但是他卻沒有想到自己為這個國家做出了什么貢獻,能力再強,那只是個人的事,但是你並沒有為國家和百姓做出貢獻,反而還利用自己的能力,無止盡的吸取百姓的財富,這種商人就是一種蛀蟲,他拼命的吸允大樹營養,等到大樹被他們吸干之後,他們也是必死無疑,這就是唇寒齒亡的道理,他們的抱怨只是讓人感到可笑。

但是商人的這種心理又是如何養成的呢?其實也都是因為自古以來,就重農輕商。商人的自卑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當每代人都認為商人是卑賤的,商人自己也就覺得自己是卑賤的了,可以說已經是自暴自棄了,他們認為不管我怎么做,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那還不如先就做一個自私自利的商人,至少能夠過富裕的生活。然而當他們獲得大量的財富時,信心極度膨脹,又開始對於自己的處境感到不滿。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商人拼命的追求利益,甚至不顧國家和百姓,朝廷就更加不重視他們,處處壓迫他們。」

李治點點頭道:「你說的不錯,是這么個道理。這也是為何朝廷在散貧民於商的討論中,始終都有所顧慮。畢竟商人是不能倚重的。」

長孫無忌若有所思道:「這似乎也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果一人不重利,那他也不會去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