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西域之重(1 / 2)

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1802 字 2020-10-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唐朝小閑人最新章節!

不是為了做買賣?難道虔心朝貢來的?不是吧,你又不是真主。這回輪到韓藝犯傻了。下意識問道:「那是為什么?」

長孫無忌、高履行、韓瑗同時面色微微一變。

韓藝一瞟,忙道:「陛下,微臣多嘴了,還請陛下治罪。」

這種外交大事,豈是韓藝這小官能夠參與的。

李治卻笑道:「無妨,無妨,關於這事,朕也想聽聽你的建議。」

韓瑗急忙道:「陛下,此事事關重要,草率談論,怕是不妥。」

李治笑道:「話雖如此,但是韓藝只因一個微不足道消息,就讓大食使節吃了一個悶虧,可見他是很有辦法的一個人,正是因為此事事關重大,朕才想多聽聽其他人的看法。」

韓瑗見李治一臉堅決之色,便也不再多言。

李治這么做的目的很簡單,他就是希望多聽一些不同的意見,而不是一家之言,再好吃的菜,天天吃也會膩的,要換點新鮮的吃,就這么簡單。

韓藝一看這情況,覺得有些緊張,他寧可李治不跟他說。

但是李治偏偏還就說了。

原來事情的起因還是因為大食國的擴張,當年大食國雖然滅掉薩珊王朝,但是讓薩珊王朝的一個王子逃到了吐火羅,這個王子又派遣使節來向李治求助,希望大唐能夠幫助他復國,於此同時,西域臨近唐朝的各藩國面對大食國的東擴,心里都很擔憂,於是也紛紛借此朝貢的機會,派遣使節來唐朝請求李治出兵幫助他們抵御大食國的擴張。

而大食國來此就一個目的,跟唐王朝建交。

這要是平時,李治也就信了,多個朋友總比多個敵人要好,反正目前也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但是這時候你浩浩盪盪的來跟我建交,擺明其中有貓膩呀,而且這把戲中原人都玩了幾百年了,這就是中原人的遠交近攻,一方面穩住唐王朝,一方面實行東擴策略。

這果然是大事啊!

韓藝聽得微微都有些冒汗。

李治說得興起,道:「既然談到這事,朕也想聽聽你們的建議。」

長孫無忌一看到韓藝在,立刻選擇了沉默,不發表任何意見,反正你們談就是了,我不答應的話,你的聖旨也下不來。他就怕自己參與的話,談著談著,又刺激到李治那敏感的神經線,結果又回到廢王立武上面去了。

韓瑗心里明白長孫無忌不便開口,於是立刻道:「陛下,咱們東邊還有高句麗,西邊還有突厥殘余,這都是我們大唐王朝的世仇,若不先征服他們,怕會養虎為患,而且我們一直都在對他們發動戰爭,若再增兵西域,百姓負擔會非常沉重,任何事都有急緩之分,臣建議當先滅高句麗、突厥,再圖西域。」

突厥不用說了,絕對的世仇,李世民不滅他們,豈能洗刷渭水之盟的屈辱。而高句麗的話,當年李世民發動高句麗戰爭,喊出的口號是「為中原子弟報仇!」兩國立刻就成為世仇了,雖然當時未有成功,但是一直在打。李世民後來也不敢大舉進攻,怕加重百姓負擔,於是就采取了騷擾政策,專門挑春耕、秋收之時對高句麗開戰,騷擾一月半月就撤,高句麗就那么點點人,打起仗來沒有人耕地,目的就是要破壞他們的農業生產。

這兩年還打了一次大仗,蘇定方再度率領大軍重創高句麗,但也是打完就閃,不再念戰。因為高句麗就喜歡跟人打持久戰,你去進攻,他們就是堅壁清野,因為高句麗冬天很冷,一旦到了冬天,敵人的糧食補給不上來了,他們就開始大舉反攻了,李世民就是因為如此才遺憾退兵,前面一直高歌猛進,唱著唱著就覺得冷了。

唐王朝吸取了這個教訓,不跟高句麗打持久戰,我看你不爽,我就打你個耳光,最多三個,打完我就走了。高句麗正面剛不過唐朝,主動攻擊就是死路一條,還不就只有挨著。

但是在唐王朝的統治者眼中,高句麗就是眼中釘,不滅不快,都在等機會。

「這朕當然明白。」

李治道:「但是大食國已經漸漸威脅到我們在西域的諸藩國,一旦讓大食國征服那些藩國,可直接能夠威脅到我大唐,而且西域對於我大唐而言也是至關重要,關系著河隴地區的安定,也不容有失啊。」

語氣非常堅定,也微微透露出李治的雄心壯志,就是西擴之心,高句麗彈丸之地,滅它是遲早的事,******也已經滅了,就剩西突厥的殘余勢力,草原有駐軍,吐蕃也臣服了,至少不敢在唐王朝面前跳了,東邊又是海,海上就一個窮的叮當響的扶桑國,不就只有西域可以擴張了。

歷史書上寫的李治懦弱無能,那純粹是狗屁,李世民太偉大了,李治從小就活在李世民的陰影中,他必須要走出來,那么就要干一些李世民沒干過的事,他也是一個皇帝,跟李世民是一樣的,他不喜歡人家總是說他是天可汗的兒子,他也要做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