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儒之根本(1 / 2)

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2043 字 2020-10-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唐朝小閑人最新章節!

這話多漂亮,聖人說的是不是真理?是的話,這真理肯定去追尋來的,而不是與生俱來的,那么話劇中的孔聖人追尋真理,這非常合情合理啊!

儒生們紛紛點頭,雖然裴清風的名望也是極高的,但是經過韓藝的一番詭辯,他們寧願相信韓藝的解釋,因為如果遵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話,儒家就要低道家一等,畢竟老子思想出現的更早,這是儒家大忌呀,儒生必須捍衛儒家的地位,在這一點上,任何東西都可以放棄。

其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句話,韓藝在查找儒學資料時,曾也看到過,對此是感到非常憤怒,覺得這句話嚴重阻礙了華夏民族的進步,其實這也是為什么孔聖人的話比聖旨還好用一些,大家將孔子的話視為信仰,孔聖人打得屁,那都充滿了真理的味道。這其實是一種思想統治,韓藝認為不管孔子說這話是出於什么意思,你影響力這么大,這話真不能亂說。

這要是以前,韓藝肯定是否定這句話,但是他要托古改制,那么他就必須承認儒家思想都是對的,是決不能否定儒學的,那么他只有去另做解釋。他也料到了可能會有人借此事來抨擊他的話劇,他是做過准備的。

裴清風對於韓藝的這一番詭辯著實無奈,因為韓藝總是拿著道教、佛教的威脅來換得儒生的認同,這可不是純粹學術的爭論,太無恥了。但他還是保持著君子風度,笑道:「韓小哥言之有理,其實我是認為這話劇意義並不能體現我儒家的思想,我們儒家思想遵從的是仁、德、信、禮、義、忠、孝、廉、恥,等等。至於那格物致知,不過是《大學》中的一句話,究竟是什么意思,都各有說法,我認為少年孔子缺乏了儒家思想。」

他是聰明人,引力這玩意,世上就韓藝一個人知道,一旦這門學問得到儒生的認同,那么韓藝的聲望肯定會與日俱增,但是韓藝在他看來,不過就是一個田舍兒,一個商人,怎能擁有如此名望。如果韓藝回歸儒家正統,那么韓藝就沒有任何優勢了。

這一句話倒是提醒了儒生,格物致知只是儒家思想中一個微不足道的理論,不是核心思想,你演孔子當然得表達儒家的核心思想,這有本末倒置之嫌。

起初他們沒有在意這一點,主要是因為四大家族都推崇這個理論,如今裴清風的一番話倒是點醒了他們。

一個儒生就道:「裴公子這話不錯,雖然少年孔子挺好看的,但總讓人覺得少了什么似得。」

「不錯,韓小哥,我建議你多增加一些儒家的主要思想,如德治、禮治、仁治。」

「若是韓小哥有何不明白之處,我們都願意提供幫助。」

......

當初鄭伯隅等人也就此向韓藝發出過質疑,韓藝是利用儒道佛之爭說服了他們,但那只是私下討論,在這里,韓藝哪里敢這么說,萬一傳出去了,道家、佛教不得來找他麻煩,道家的始祖是李唐的祖先,佛教是他老丈人的信仰,哪邊對於他而言都是禁區啊。

但是,韓藝既然考慮過這個問題,當然也准備好了一番在大庭廣眾下的說辭,笑道:「裴公子說得的確不錯,格物致知的確不是儒家的主要思想,但卻是支撐起儒家思想的擎天柱。」

眾人聽得震驚不已。

這完全就是沒有任何理據的,傻子都不會相信呀,若非格物致知是出現在《大學》中,幾乎沒有人會去在意,連主要思想都談不上,怎么就成了支撐起儒家思想的擎天柱。

韋季不敢置信道:「你說是就是啊!」

韓藝道:「我是有事實依據的。」

裴清風卻顯得非常害怕道:「韓小哥,此話可莫要亂說,否則可能招來禍事,慎言,慎言。」

你娘的,老子不過說句話而已,這也會招來禍事,那還讓不讓人說話呀,我看你就是禍事吧!韓藝暗自不屑,道:「因為我不是儒生,故此對於儒家思想的一切,我一直都非常慎言,我確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裴清風面對韓藝,倒也不敢大意,但是這完全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從未有人這么說過,這真是不可思議。

一個儒生好奇道:「韓小哥,你這從何說起啊?」

韓藝笑道:「眾所周知,儒家的主要思想就是德治、禮治、仁治,但這可以用一句來總結,就是根據我華夏民族在這一片特定土地上長期生活所形成的價值觀、習慣、慣例,然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建立成一套行為規范和准則,力求創造出一個和諧友愛的國度。不知大家是否認同?」

大家均是點頭。

德治、禮治,這不就是一種行為規范嗎。

而這是人想出來的,又不是盤古開天辟地弄出來的。

那么韓藝說的當然是對的啊!

韓藝又向裴清風問道:「不知裴公子以為如何?」

裴清風知道韓藝陰的很,不敢貿然點頭,仔細一想,這話沒錯,而且與格物致知沒啥關系,於是道:「當然是如此,但不知這跟格物致知有何關系?」

「這其中是大有聯系。」

韓藝笑道:「因為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儒家思想是在特定土地上形成的,也可以說這一片特定土地是儒家思想的發源地,是誕生聖人的土地,那么要更好的規范行為,去創造和諧美滿的國度,首先是不是應該了解這片特定的土地,這是最基本的,好比說寫字,你得有筆有紙吧,你哪怕是拿石頭在石壁上寫,首先得你知道石頭是可以在石壁上寫字的。

同樣的道理,那么作為儒生,是不是應該去探究這一片特定的土地,探究這一片誕生過聖人的偉大土地,如果你連自己生活的環境都不了解的話,那你談什么創造和諧的國度。怎么去探究?這就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引力存在在這一片土地上,我們是不是應該了解,很多學術中都存在著太陽、月亮、星星,我們是不是應該去了解。風是如何形成的?水又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去了解。只有將這一切都了解清楚了,我們才能根據這片土地的特殊性,去規范行為,創造和諧的國度。」

眾儒生聽得沉思了起來。

相比起德、仁、禮,韓藝這一番話明顯要更加深奧一些。

韓藝目光一掃,暗笑,不就是宣傳造勢么,我要忽悠不了你們,那我就甭混千門,改混佛門得了。又繼續說道:「聖人雲,百善孝為先,那就拿孝來說吧。何謂孝?我認為最基本的是不要讓父母活活餓死,你得在父母年邁不能動的時候,養活他們。你總不能說雖然我父母已經活活餓死了,但是我很孝順,你這么說會被人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