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朝政重地(1 / 2)

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2052 字 2020-10-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唐朝小閑人最新章節!

韓藝這話是什么意思,就是勸長孫無忌不要退居二線,反正李治都打算講和了,你何必再退一步了。

長孫無忌眼中閃過一抹驚訝,他從未小覷韓藝的野心,有野心那是好事,如果韓藝沒有野心的話,縱使他相信韓藝,韓藝也沒有能力扛起觀眾集團這面大旗來。如今他雖未明說,但是也暗示將會推韓藝上去,他萬萬沒有想到韓藝竟然會在這時候勸說他停止這個計劃。

如果他還在的話,那么韓藝肯定還得繼續潛伏。

這簡直讓人匪夷所思啊!

長孫無忌沉吟片刻,道:「你當真這么認為?」

韓藝點點頭道:「我起初就說過,我步入仕途,主要還是想為國家和百姓做點事,如今是一個過渡時期,陛下掌權之後,肯定會改變一些貞觀時期的政策,在大唐帝王功績簿上留下完全屬於自己的一筆。然而,太尉是最熟悉貞觀時期的政策,如果由太尉輔助陛下度過這個過渡時期,我認為對國家和百姓都有利。」

這一番話那真是從國家和百姓的角度出發,絕無虛言。

長孫無忌皺眉,道:「那你認為陛下改變貞觀政策,是對,還是錯?」

他肯定是守舊派,對於革新,他還是有著很大的保留,甚至於反對。

韓藝道:「太尉,首先,這是必須的,如果只是蕭規曹隨的話,這陛下又如何一展心中抱負,觀秦皇漢武這些偉大的帝王,都在登基後采取了一系列的變革。貞觀時期的大唐與如今的大唐有很大的不同,那時候的國家是千瘡百孔,因此有很多政策是根據當時的大唐制定的,而如今的大唐是四海升平,豐衣足食,那么肯定進行一些變法,讓國家變得更加強大。我也認為這是有必要的,但是一些基本政策,還是不能變的,例如律法思想,慎刑,少刑,還有馬賢相提出的藏富於民,這些是不能夠去動的。變法不能說是推翻前面的一切,只是在那基礎上,根據當前的局勢,稍作改變。」

長孫無忌點點頭,不禁思考起來,如果李治真的是想講和的話,那么他的確可以不用退居二線,可以繼續當這宰相,但是,他不得不考慮一點,就是李治對於他已經不信任了,這是臣之大忌,如果他繼續留在上面,李治肯定會非常照顧他,他的一舉一動,都將在李治的監視當中,而且他的建議,肯定會遇到非常大的阻擾,李治肯定不會讓他再權傾朝野,另外,還有李義府他們在邊上虎視眈眈。

算起來,還不如退居二線,這樣的話,由韓藝來幫他開口,他的建議反倒容易被李治所接受,他也變得更加自由。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他覺得留在那里,也是非常危險的,他留在朝中那就是一面旗幟,還是會有很多大臣會看他的臉色行事,那么他就可能也會被迫跟李治發生沖突,因為他底下還有很多大家族在,他也受制於這些人,他是老大,得為那些人說話,這勢必又會造成一種進退維谷的局面,好比他就不能去參加武媚娘的冊封典禮。

韓藝這么說,當然有把握長孫無忌不會這么做,不然他不白忙活一場了,很簡單的一點,這一山不容二虎,那邊有李勣在,長孫無忌現在還留在上面,李治只會重用李勣的,不會再重用他的,還會不斷的削弱他的勢力,李義府等人也會繼續攻擊他,長孫無忌這么高傲的人,如何受得了被李勣給壓著,要么就硬起來,跟李治剛正面,不然的話,就還不如退居二線,還能避免受辱。

他之所以這么說,只是想暗示長孫無忌,現在李治想要講和,你現在趕緊去請求退休,李治肯定會萬分感激的。

長孫無忌沒有思考多久,因為他前面就已經下定了決心,他如今都一把年紀了,總歸要離開的,等到離開的時候再來交托給後人,那他也不會安心的,還不如現在就交給他們,自己還能幫他們把把關,於是擺擺手道:「還是免了吧,老夫已經老了,做起事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唐的將來還是得靠你們這些後輩啊!」

韓藝道:「可是大唐目前還需要太尉。」

「老夫還能夠活個一兩年吧。」

長孫無忌呵呵一笑,心里非常滿意,這有野心是好,但是野心也不能太大了,韓藝幾番表態都是出自為國為民,非常具有原則性,這讓長孫無忌對於他要更加放心了,開口道:「韓藝,老夫退下之後,希望你能夠來接替老夫---。」

「太尉我---!」

長孫無忌擺擺手,打斷了他的話,道:「老夫對此也考慮過許多,思來想去,還是你最為合適,你也不需要謙虛了。」

說著,他話鋒一轉,道:「不過老夫只能暗中支持你,尤其是在最開始的時候,給予你的幫助可能會非常少,這就需要你自己的奮斗。而且依老夫之見,這也並非是易事啊!」

韓藝皺眉道:「太尉此話怎講?」

長孫無忌笑道:「經過此事之後,陛下一定會提拔你,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能夠干什么,陛下又會提拔你做什么?」

這個韓藝倒是還真沒有想過,因為這個不是他能夠控制的,他想當宰相,李治會讓他當嗎?如實道:「太尉,這不是我能夠去考慮的吧?」

長孫無忌道:「你必須考慮這個問題,升官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非你擅長的事交給你去做,你只會越辦越差,那樣的話,你在朝中的敵人一定會彈劾你的,這會讓你得不償失的。古往今來不少大臣都拒絕過升官,不管是出自什么原因,這些人都是聰明人。

好比說李勣,當初陛下曾多番讓李勣參與朝政,但是李勣卻都婉拒了。雖說他一直以來都避免參與朝政,保持中立,但是這只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也知道他並不擅長處理朝政,他擅長的是領兵打仗,如今的李勣已經今非昔比,但是你看他對於朝政還是不聞不問,因為這會給他帶來麻煩,故此他永遠不會統領三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