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拒絕的權力(1 / 2)

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2372 字 2020-10-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唐朝小閑人最新章節!

鄭伯隅、崔偲、盧秋子三個老頭子一甩寬大長袖,氣沖沖的離開了,這韓藝的強勢是他們無法接受的,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韓藝出身不好,你就一個跪在地上聽他們訓話,你要反駁的話,就會讓他們仿佛受到了侮辱,這是他們最無法接受的。

韓藝對此是謂然一嘆,這是他不想見到的,但是他卻難以阻擋這一切的發生。

那智囊王德儉輕描淡寫的一招,就讓韓藝的縱橫聯合付諸東流。

從另一方面來看,也可以說是韓藝與山東士族的聯盟,本身就是非常脆弱的,可謂之不堪一擊。

說到底還是階級矛盾太嚴重了。

士庶天隔。

他們總是用一種有色目光來看待韓藝,但這不是個人問題,也不是誰弄出來,是歷史的長河造就了這一切,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士族就是瞧不起庶族,更別提農夫出身了。

問題就在於,韓藝如今也不甘願當一只看門狗,他也有他的夢想,他需要的是主導權,而不是同意權,他絕不會願意受制於山東士族的,這種合作是根本無法長久下去。

韓藝心里也清楚,畢竟他們的實質利益,完全就是南轅北轍。

對於這些士族而言,家族利益肯定是大於一切的,儒家統治,也只是為家族利益服務的。

而門第婚姻那可是山東士族的命門所在,一旦觸碰到這一點,甭管輕重,都是山東士族不可以容忍的,甚至可以說是零容忍。

與山東士族分手,對於韓藝而言,雖說弊大於利,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他遲早還是發展自己的科學思想,要獨立出一種新的儒學,要走上前台,這托古改制的道路,他會一直走下去的,但絕不可能一直處在山東士族的「照顧」下,而且他已經將自己視為未來關隴集團的領導人,而山東士族是關隴集團的死對頭,兩邊是水火不容,爭爭斗斗已經數百年了,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與山東士族鬧翻,對於韓藝今後的計劃其實還是有利的。

當然,說是過河拆橋,其實也不為過。

畢竟現在大唐日報已經起來了,就憑韓藝的策劃能力,高歌猛進,那是輕松加愉快的,只要掌握輿論導向,韓藝就不懼怕這些貴族。

只是他沒有想到,他和山東士族的蜜月期會如此之短暫,這倒是破壞了他原本的計劃,不過這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小藝哥,我已經打聽清楚,外面確實有些對崔盧鄭王不利的言論,似乎有人故意將話題引到他們身上去。」

茶五畢竟跟在韓藝身邊這么久,而且專門幫助韓藝打輿論戰,是自然形成的,還是有人故意操縱的,他還是看得出。

韓藝點點頭,這是他預料中的,如果是自然形成的,就需要一個時間,不會在某一刻爆發出來,道:「那外面的言論是偏向哪一邊的?」

茶五道:「我想前面許敬宗的事,已經引起了大家的不滿,因此現在談及崔盧鄭王的買賣婚姻,輿論倒是沒有偏向崔盧鄭王,大家各執一詞,相互爭論。」

「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韓藝皺了皺眉,我與朝中貴族,始終有著無法逾越的鴻溝,想要與他們聯合,看來是難於上青天,既然如此,那我唯有將這條鴻溝填平了,可是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該如何做是好呢?

正當這時,茶五又走了進來,道:「小藝哥,宮中來人,說讓你明日去上早朝。」

難道---!韓藝雙目一睜,眼珠亂轉起來,道:「茶五,你立刻去給我收集關於崔盧鄭王買賣婚姻,以及關於我朝崔盧鄭王的現狀來。」

.......

翌日。

韓藝早早就起床來到皇宮,情況與以前沒有任何區別,那是相當的孤立,沒有一個朋友,入得大殿,還是站在最後面。

但是韓藝的出現,還是引起了大臣們的主意,心里大概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在剛開始的時候,當然是討論北邊戰事的問題,這是首要問題,但是不同於歷朝歷代的是,自李世民北伐成功之後,唐朝一直都是壓著北方民族在打,而且突厥也是天災人禍,不成氣候,因此對於此戰大唐王朝是信心滿滿,事實情況也是如此,程咬金大軍進軍非常順利,關鍵在於大唐現在的後勤太強大了,不打仗都沒有辦法消耗糧食了。

商量的結果就是這一次要消滅突厥殘余,制定的計劃也是圍殺阿史那賀魯的大軍,不能再跟他們講和,就往死里弄。

在這一點上,大臣們是空前的團結,眾志成城,因為阿史那賀魯原本已經投靠了唐朝,是在李治即位之後,他就叛亂了,顯然是看不起李治啊,大臣們覺得你這是在羞辱咱們的皇帝,這可不行,必須讓他付出沉重的代價,如果這都不制止的話,那很多少數民族都會選擇叛亂。還有就是唐朝是一個尚武的國度,軍方在朝中的力量非常強,如今的當朝第一人李勣,就是來自於軍方,將軍們當然要打仗,不打仗他們怎么立功啊。

另外,唐朝對於大臣們的要求是出將入相,能文能武的臣子,皇帝就最喜歡,好比崔義玄出身於清河崔氏,但是人家帶兵打仗也很厲害,這些人雖是出身書香門第世家,但他們也崇尚武力解決問題,不會說懼怕打仗。

可謂是文武一心。

只是如今唐朝的國力太強,當然,也可以說是周邊的敵人太弱了,這就造成一種非常奇妙現象,戰事雖重,但遠不及內部問題棘手。

現在重要的問題,還是在於內政,李治剛剛掌權,又沒有提出什么主張來,是繼續延續貞觀政策,還是改革?大臣們心里也沒有底,大唐其實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上。

在商討完戰事之後,李治喝了一口茶,面帶微笑,道:「朕最近聽聞民間輿論四起,都在討論關於買賣婚姻一事,不知是否?」

一個大臣立刻站了出來,道:「回稟陛下,確有其事。」

李治點點頭,道:「關於買賣婚姻一事,朝廷曾明言反對,並且下令阻止此類事發生,可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並未起到喝止的作用,朕對此真的深感困惑。」

安靜!

朝堂上一片安靜。

李治當即就傻了,怎么沒有人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