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以人為本(1 / 2)

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2575 字 2020-10-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唐朝小閑人最新章節!

「是啊!法是法,德是德,兩者雖有唇齒相依的關系,但卻也有著不同。」李治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忽然向長孫無忌說道:「太尉,朕記得你當初曾與朕說過,這人情難免,可這人情、律法、道德三者又該如何平衡了?」

長孫無忌微一沉吟,道:「要說這法制,就不得不提秦朝,商鞅變法雖然換得一個強大的秦王朝,幫助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統,可是統一之後的律法過於苛刻,不近人情,有失仁德,故不得長久。但法制又不是不可缺少的,即便是漢武帝,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卻也同時強調法制精神。因此我朝律法才會主張德主刑輔,禮法並用,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對於刑法要求寬大、簡約、穩定。寬大在於立法,盡可能的讓人不致於陷入犯罪,即便犯罪依舊要求寬大處理,給予較輕的處罰。

老朽生平最反對秦朝的嚴刑峻法,草菅人命,輕罪重刑,亦或者動輒得罪,以致百姓無所適從。

再來就是簡約,律法應當簡約明了,讓百姓與官員盡可能的了解律法的內容,便於掌握。決不能使律法繁瑣、雜亂、前後重疊,彼此矛盾。至於這穩定么,自然要求每一條律法都經過千錘百煉,律法一旦頒布,就不應輕易變動,律法一旦失去了穩定,那法就不是法,只是你言我言。若是做到的這三點,那么律法、人情、道德便可平衡。」

其實唐朝能夠成為世界強國,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部好的法律,以及一種寬容的精神,才能為大唐的崛起奠定了基礎,營造了一個寬容、公平、和諧的社會環境。

但是長孫無忌這一番話,顯然是針對百姓的,而非是統治階層,當初就是他一手策劃的房遺愛謀反案,並且還誣陷了吳王恪、李道宗等人,他有資格談論律法嗎?在他看來,他當然有,這不是一回事,那是政治斗爭,是統治階層的斗爭,律法只是他們的打到敵人武器罷了,他本身就是立法者,因此律法不是束縛他們的繩子。

「舅舅一番高論,朕受益匪淺啊!」李治由衷的點點頭。

韓藝他們也都是受益匪淺,說的確實好,而且唐朝也確實是這么做,德主刑輔,用道德去教化百姓,不要動不動就上刑法,現在刑部的大牢里面一共才關押了五十九人。

長孫無忌道:「陛下過獎了。」

李治呵呵道:「那我們就看看這些學員,是否又了解我大唐的律法思想。」

這皇帝親自閱卷,本就是一種榮耀,一般人的卷子,皇帝怎么可能會看。但是李治沒有打算改卷,只是閱卷,看看這些學員對於律法是否真的熟悉,因此李治和長孫無忌著重看得多半都是最後面那片關於律法的文章,前面的題目,他們只是粗略的看一下。

長孫延、獨孤無月、韓藝三人並未看,長孫延和獨孤無月是要改卷的,韓藝自問沒有資格去改卷或者閱卷,就坐在一旁陪著。

「這篇文章寫得真是好啊!」

李治拿著一張試卷,忽然顯得很是激動,又拿給長孫無忌,道:「舅舅,你看這篇文章。」

長孫無忌拿來一看,很快就陷入了沉思當中。

韓藝、長孫延他們面面相覷,彼此眼中都是困惑,他們也沒有看過試卷。

「不錯!不錯!」

長孫無忌突然笑著連連頭,道:「這篇文章真是新穎,令人眼前一亮呀。」又向長孫延道:「延兒,這是你教的么?」

長孫延茫然道:「孩兒不知爺爺說得是什么?」

長孫無忌將試卷遞了過去。

長孫延接過來一看,韓藝和獨孤無月也都偏過頭來,只見標題,殺人償命。這題目取得,太吸引眼球了,已經成功了一半。

但這卻是一片反證論文,文中的觀點,就是殺人償命乃是復仇的心態,律法如果是基於禮法道德,就不應秉承這種精神,由此引發對於當前律法一系列刑法的論證,好比說打人,唐朝律法打人也分打的程度,有損發膚比沒損,罪行要重很多,理由就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基於這一點,那么朝廷的處罰也是杖、鞭刑,朝廷也損害了百姓的發膚,即便是罪犯,那也有父母的,父母是無罪的,朝廷也不能輕易的傷害罪犯的父母。

文中大規模的論證當今刑罰的不人道之處,等於就是反對鞭刑和杖刑等傷害犯人的刑罰。

長孫延他們看得也是頻頻點頭。

李治若有所思道:「違法者理應受罰,這是理所當然的,可是這鞭刑、杖刑主要目的是為了警告,還是為了懲罰,亦或者是遵從殺人償命的思想呢?」

長孫無忌捋須道:「依老朽之見,這三者皆有。」

這杖刑罪犯,肯定也有安撫受害者的目的,帶有報復性質的。

在這方面,韓藝有發言權,因為他曾也被杖刑過,道:「陛下,微臣認為這文章寫得非常對,杖刑和鞭刑能夠得到什么?給予警告?給予警告的辦法有很多,犯不著用這種刑罰,這樣的結果,只會傷害犯人的身體,讓受害者出口惡氣,律法是為了維持公正以及治安,不是幫助人復仇的工具。而且這么做的話,同時也會給百姓灌輸一種殺人償命的思想,不利於民間的安定,沒有起到任何的正面影響。文中提倡的用勞役來代替一些杖刑和鞭刑,是非常好的,既能表現出陛下以仁政治天下的思想,又能產生實質的價值和利益,也可以起到告誡的目的。」

李治稍稍點頭,又向長孫無忌道:「太尉以為呢?」

長孫無忌沉吟片刻,道:「老朽也認為這一片文章說得非常有道理,也符合我大唐輕刑德主的思想,但同時朝廷也應該顧慮到受害者一方,如果律法讓受害者得不到安慰,那他們就會認為律法是不公正的,因此老朽覺得可將一部分輕罪的刑罰,從杖刑、鞭刑改為勞役,但是犯下重罪之人,還是當給予適當的懲罰,這不但是給予犯人的懲罰,同時還可以震懾他人。」

他在政治上永遠是取中間,從不走極端,「人情難免」這四個字其實就體現出了長孫無忌政治思想。

「太尉說得也極有道理啊!」

李治笑著點頭,道:「但此人恁地年輕,就能夠寫出這篇文章來,可見他不僅僅是在理解律法,他還在思考律法,對了,這是誰寫得?」

長孫延哦了一聲,道:「是崔有渝寫得。」

「原來博陵崔氏。」

李治笑著點點頭,道:「朕看了不少考卷,發現這士兵出身的學員比起貴族子弟而言,總是少了那么一點靈性,只能說是中規中矩,但沒有令人眼前一亮。」

韓藝立刻道:「士兵出身的學員在入訓練營期間,多半都不怎么識字,他們在訓練營接觸最多的也是律法,其它的書籍並未讀過,崔有渝之所以能夠這么一番見解,那是因為他自小就讀過儒家、道家、法家等方面的書籍,他是先知道孔孟的仁義思想,才能將這種思想應用於律法之中,不懂孔孟思想的人,恐怕也無法寫出這篇文章。」

沉默許久的獨孤無月突然道:「我看也不盡然,崔有渝在剛剛來到訓練營時,他也肯定知道孔孟思想,但是那時候的他自視甚高,誰人也不放在眼里,試問這種人又如何會對百姓懷有仁善之心?正是因為韓侍郎提出了貴族精神,讓他們明白真正貴族並非是源於自己的祖先是誰,而是源於他們先祖的品行。」

韓藝訕訕笑道:「獨孤公子謬贊了!」

獨孤無月卻是一本正經道:「我向來有一說一。」

李治哈哈一笑道:「無月說得不錯,自從你提出貴族精神,這訓練營的學員都變了一個人似得,其實你們幾個功不可沒,朕非常感謝你們為朕培養出這么一批優秀的皇家警察。」說到這里,他伸出手來,道:「將考卷給朕。」

長孫延急忙將考卷遞了過去。

李治執筆在上面寫了四個字---貴族精神。將筆放下,很是開心的向長孫無忌道:「舅舅以為朕的皇家警察如何?」

長孫無忌呵呵道:「老朽覺得還是別讓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員來考這試卷了。」

「這---朕已經有了心理准備了!」

言罷,李治倒先哈哈笑了起來。

又坐了一會兒,李治便和長孫無忌回去了,其實他本想去看看那些學員,可是他不想讓太多人見到他跟長孫無忌在一起,這會讓人有一種錯誤的政治判斷,但是他表示明日還會繼續來觀考的。

送走這兩尊菩薩之後,韓藝他們便去到食堂,在外面就聽到陣陣交談之聲,來到門口一瞧,只見學員們三三兩兩的圍聚在一起,拿著平時的課本,正在對答案,都顧不得吃飯。

「副督察!」

尉遲修寂最先發現韓藝的。

眾學員轉頭一看,紛紛起身,向韓藝行禮。

韓藝回了一禮道:「如果我說我今日才來,是因為我足夠相信你們,你們信不信?」

當即噓聲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