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價錢決定文理(1 / 2)

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1793 字 2020-10-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唐朝小閑人最新章節!

在西郊一處偏僻的山谷間,有著幾畝田地,當初雲休就是被困於此,這里也可以說是雲休的噩夢,今日這山谷又迎來了不少客人,只見田邊站著幾人,他們的目光一直注視著田間,但見一頭牛拉著一輛全新的插秧機行走在田間,一個年輕人在一個老者的指導下,正在使用著插秧機,臉上洋溢著興奮的光彩。

田邊幾人正是韓藝、元牡丹,元禧、元樂,而田中那年輕人正是元哲。

元禧都親自到場,可見元家是多么的看重這插秧機。

過得好一會兒,田里的元哲邁著站滿泥土的赤腳興沖沖來到田邊,激動不已道:「大爺爺,二爺爺,姑姑,這插秧機果真是非常好用,這一天最多能夠種八畝到十畝地,而且只需要一個人和一頭牛,可比以前增加了近十倍。」

種二季稻最困難的地方就是人與時間,因為要搶時間,而這一個插秧機,完美彌補了這兩點。

韓藝笑道:「不僅如此,經過我們賢者六院的研究,這插秧機不再需要鏈條,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元禧滿意的點點頭道:「如此就最好不過了,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做。」

韓藝笑呵呵道:「大伯,這都什么年代了,還什么都自己做,成本多高,如今我們元家的不正缺人力么。恰好南郊那邊興建了一家代工作坊,就是專門為其他商人制造木具、鐵具的,這個插秧機委托給他們制造就是了,如今咱們元家在長安也沒有多少人了。」

元禧這只老狐狸一聽這話,便知弦外有音,狐疑的看了眼韓藝,笑問道:「不知這家代工作坊是何人開的?」

韓藝道:「張家。」

「哪個張家?」

「就是郯國公家。」

元牡丹略顯詫異道:「戶部侍郎張大象?」

韓藝搖搖頭道:「這跟張侍郎沒有關系,是他的堂弟張大器開的。」

這不就是一回事么。

元禧點點頭,他當然知道沒有張大象,這比買賣也落不到張家頭上,既然是戶部侍郎,那當然得另說,而且元家確實也人手吃緊,道:「只要價格合適,那就行。」

元牡丹道:「大伯,這筆買賣可沒有這么簡單,這里面可還有賢者六院。」

元禧並不清楚這事,愣了愣,道:「賢者六院不是官署么?」

韓藝訕訕笑道:「是官署不假,但是為了研發這插秧機,賢者六院可也出了不少錢。」

元禧道:「那也是國庫出錢,像這等農具,以前工部做出來,都是將圖紙分發到各州縣。」這言外之意,無非就是---小子!別欺負我這老頭不懂行情!

韓藝道:「問題就這里,不瞞大伯,賢者六院為了這插秧機,耗費了不少經費,如今已經見底,可是離明年還有些日子,我曾跟其他大臣商議過,希望增加賢者六院的經費,但是他們都不答應,不過經過多番討論,最終他們答應可以將圖紙出售給商人,作為增加的經費。」

元哲微微皺眉道:「可是這東西人人都能做,其中也無利可圖,咱們造了也是自己用。」

他不是不想出這錢,只是在壓價罷了。

韓藝笑道:「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這里面還是需要一些技術的,而且自己做,成本不見得比購買要低,這里面需要巧手木匠、鐵匠,還得花心思去仿造,我不信誰家都有這么多全面的人才,如果請人做的話,就那還不如去購買。另外,這插秧機普通百姓是肯定用不起的,其實也沒有這個必要,因為百姓才幾畝地,不需要花錢置辦這插秧機,雙手足夠了,肯定是那些地主購買,他們可不缺這點錢,只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生產鏈,降低生產利潤,這里面絕對是有利可圖的。」

元牡丹道:「也就是說,我們花錢從賢者六院購買圖紙,然後委托張家制造?」

韓藝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元牡丹道:「可如此的話,張家自己也可以造,那圖紙對於我們而言,只不過是過過手,你們賢者六院何不將圖紙直接賣給張家。」

雖然是一家人,但是各自立場不一樣,可不能說一家花,而且他們可都是商人,算得比誰都還要精明一些。元家不想拿這個賺錢,他們只想使用,故此不願花錢購買圖紙。

韓藝道:「首先,張家沒這么多錢。其次,張家的代工坊只是負責生產,不負責銷售,張家在江南豈能跟元家比,如果張家還負責做銷售的話,他可連渠道都沒有,這得投入多少錢進去,還不如集中力量全力生產,因此元家在跟張家合作時,可以在契約在添加有關於這方面的條約,限制張家只能幫元家生產插秧機。」

元哲又道:「可是這插秧機多半只能在江南用,那何不將代工坊放到江南去,這樣的話,還能節省運費。」

韓藝笑著點點頭道:「你這么說倒是沒錯,可這一來,張家目前沒有這實力去江南開一個大型的代工坊,這還需要一步步來,二來,放在長安可以增加南北貿易,促進關中集團的發展,最後,如果將江南的百姓都招到作坊來工作,那江南的田地誰去耕種?江南還是得以農貿為主。」

元哲聽得連連點頭,道:「還是姑父你考慮的周詳。」

他們在江南搞得就是農業,沒有什么工業,要是將工業也都放到江南去,那不是拆自己的台么。而長安、洛陽的話不同,這一代人口密集,田地不夠分,擁有很多的人力自願,這也是為什么,手工作坊一下子就起來了。

元禧道:「說來說去,你都還沒有說得捐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