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天子之威(1 / 2)

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1813 字 2020-10-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唐朝小閑人最新章節!

韓藝也是目瞪口呆,他是算准了開始,但是沒有算到結尾,他怎么也沒有想到李治竟然想要御駕親征。

而李績更是對這四個字已經有了心理陰影。

之所以第一回攻打高句麗,沒有完成戰略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李世民御駕親征。當時李績、李道宗他們都建議繞過那一座座城池,直接攻打高句麗的核心地帶,其實這就是唐朝一貫的戰術,唐朝用兵不真在多,都是出動精騎部隊,施行突襲,出奇制勝,不管是打突厥,還是吐谷渾,都是用這種戰術。

而當時長孫無忌等人為了顧忌到李世民的安危,就選擇了求穩,采取一城一城的打過去策略,雖說突襲也不一定成功,但是長孫無忌他們選擇的策略,卻是失敗的關鍵原因,因為這樣攻城拔寨,肯定要打到冬天去,冬天一來,那就沒法打了。

可是長孫無忌他們顧忌的是李世民的安危,這皇帝在這里,你們怎么能冒險,當然是穩扎穩打。

究其根本,李世民若不御駕親征,很可能就打下來,就不會拖到現在。

如今李治又要御駕親征,這李治打仗就還不如李世民,而且李治御駕親征,肯定會帶著那些文官在身邊,文官一旦參戰,那很恐怖的,李績他能不害怕么,這果然是親生的呀。

「陛---陛下,你可是萬金之體,區區高句麗,又何許陛下御駕親征。」李績都快哭出來了,你就別添亂了,我本來有十成把握的,你一來至少減五成。

李治笑道:「司空,你方才不也說了,么,消滅高句麗乃是父皇的遺志,朕身為人子,為父完成他未完成的心願,這有何不可。」

其實李治要御駕親征的原因,跟李世民是出奇的一致,就是貪這個功勞,隋煬帝、李世民御駕親征,但都未能完成這最終目標,如果李治此時御駕親征的話,一舉消滅了高句麗,這差距一下就體現出來了,而如今高句麗就如同一棟搖搖晃晃的破屋,都已經經不起風吹雨打,只要狠狠踹上他一腳,它可能會倒下來,這他還不去的話,那不就成豬了。

而且,歷史上的明君,那都是文治武功,而如今李治在治國方面,已經頗有建樹,自他接過大權來後,國力一直蒸蒸日上,再加上韓藝的到來,百姓也是豐衣足食,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唯獨就是沒有立下什么軍功,這高祖、太宗都是馬背上的英雄,作為唐朝的皇帝,那必須得文武雙全,唐朝追求的也是出將入相,李治當然也想想展示一下自己的雄才大略。

他說得輕描淡寫,可李績是心急如焚,他又不好意思說,上回失敗,就是因為你爹不聽勸,要御駕親征,結果關鍵時候,選擇錯誤,無功而返,我都已經背了很多鍋了,只能一個勁的跟韓藝使眼色。

韓藝已經想明白李治為何急於御駕親征,你越勸他,他反而會認為他們看不起自己,肯定就要賭這一口氣,鬧到後面,只怕沒有回旋的余地,於是道:「陛下,如今談這些還為時過早,臣以為朝廷還得將注意力放在籌備上面,打仗打得可是後勤。」

李治反正是拿定主意,也沒有打算跟他們商量,我就是要御駕親征,道:「這籌備一事,交予二位愛卿去做,朕完全放心。」

韓藝道:「陛下,籌備一事,可沒有這么簡單。」

李治哦了一聲,道:「你說說看。」

韓藝道:「方才盧尚書他們說得確實有道理,如今國家發展的這么好,突然大動干戈,這個確實有些不妥,好在如今還有一些時間給我們准備,臣以為可以在民間吹吹風,喚起大家對於高句麗的痛恨,只有上下一心,那我們將是不可戰勝的。」

李治點點頭,道:「卿言之有理,此事就由卿去做。」

搞宣傳,誰搞得贏韓藝啊!

「微臣遵命!」韓藝行得一禮,又道:「還有就是關於籌備攻打高句麗一事,得暫時隱瞞著,哦,陛下在宣布限制奴婢一事,可千萬別提到微臣啊!」

李治頓時謹慎起來,道:「這是為何?」這如果不提你的話,那不是我一個人扛。

韓藝道:「如果讓大家知道,這是臣建議陛下的,那么他們很快就會反應過來,咱們是在抬高外來奴婢的價值,他們可能會因為記恨臣,而選擇賭氣,就不願拿出糧食來,這事陛下得與臣暗中配合著來。」

李治聽著挺不是滋味的,這畢竟是得罪人的事,又不是他心中所願,就是韓藝一手策劃的,結果鍋還得我來背。他的作風是,盡量置身事外,利用臣子的爭斗,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這一回韓藝打算置身事外,讓他頂在前面。

韓藝暗想,以前我幫你背得鍋還少么,憑什么次次讓我來背。又道:「而且這事理應以從陛下的仁義來出發,總不能說朝廷待價而沽吧。」

李治聽得也有些道理,這個鍋他是背定了,但只要能夠消滅高句麗,其實什么都好說,點點頭道:「好吧,朕答應你就是了。」

商議完後,出得大殿,李績又一把拉住韓藝,激動道:「你方才為什么不反對陛下御駕親征,你可知道上回攻打高句麗,就是因為......!」

這老狐狸說一半,就止口不言,但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韓藝嘆道:「司空,你都勸不住,我又豈能勸得住,依我看,這事只有一人可以阻止陛下。」

李績忙問道:「何人?」

「皇後。」韓藝道:「等我有機會見到皇後,便將這事告知皇後,讓皇後去勸,咱們就別操這心了。」

李績稍稍點頭,這事做臣子得還真不好勸,你總不能說,這仗你不去,咱們就能贏,你去了,咱們就不一定贏了,這不是打天子的臉么。而皇後與皇帝是夫妻,有些話臣子不能說,但是皇後可以說,要是當初長孫皇後還在世的話,李世民也不一定會御駕親征。又道:「限制奴婢一事,你為何事先不跟老夫商量,此事就算老夫答應,其余的將軍也不一定會答應,你這不是成心讓老夫為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