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囊中之物(1 / 2)

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1588 字 2020-10-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唐朝小閑人最新章節!

似曾相似呀!

又是修路,又是大興土木。

但是好招不怕使第二回。

韓藝做事永遠是選擇最為簡單的方式,這一套路數,大家都非常熟悉,上手也快。

而且,即便西北沒有戰事,韓藝也是有這打算的,因為他剛剛從高句麗掠來不少的奴隸,而其中有些人是頑固反唐份子,難以教化,故此中原商人還不一定鎮得住,韓藝已經打算將這些人全部扔到西北來,讓更加彪悍的西北酋長來教訓他們。

比流氓,誰怕誰呀!

另外,也不會有損中原大國的名聲。

而修建道路,是貿易之根本,想要連通西北地區,道路一定要通達。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建造金行也是韓藝的規劃之一,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浩大的工程,就是修建學院。

這是一定的,哪怕是賠錢,也得建。

民族之間的融合,用武力只會適得其反,沒有哪個民族是能夠通過武力征服的,必須還得通過文化,軟實力。

而文明文化其實才是唐朝的最強兵器,因為唐朝的文化,非常之特別,它沒有獨尊儒術,也沒有固守中原文化,唐朝的文明文化本就是吸收了很多民族的文化,就連統治者都是胡漢雜交出來的,它本身就具有一個包容性,胡人也能夠在唐文明中間找到自己的影子,這種會有一種歸屬感,而唐朝的文明文化乃是當今世上最為先進文明文化,任何方面都是如此,博大精深,璀璨奪目,無可匹敵。

宋朝武力雖不行,但是文化非常高,同時期的遼、金二國,都說:「吾修文物,彬彬不異於中華!」,而這一句話,恰恰證明,他們已經被同化了,可見宋朝當時已經拿出了最強兵器,只可惜後來來了一個完全不可同化的民族,導致功虧一簣。

而如今這年代,誰敢說,「吾修文物,彬彬不異於中原。」那簡直就是自取其辱,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就可以將對方給懟到牆角里面去。

可見唐朝還沒有使出自己的最強兵器,就是派了個天可汗去打打頭陣,唐朝還有很高的提升空間,因為唐朝的最強武器都還收著沒用。

所以這學院是一定要修建的,賠錢也得建,只要對方接受,那就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打一場戰爭,可以修建多少學院。

而此時西北百姓當然願意接受唐文化,他們的市場在中原,要是不懂漢語,不懂漢字,怎么去跟中原商人交流,其實經過上回的修路工程,就已經有很多人直接說漢語,因為老板都是漢人,你要不會說漢語,你就永遠沒法升職。

但是這不是一句話就能夠概括的,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計劃,幸虧這就是韓藝西北計劃的第二步,否則的話,時間這么趕,他哪里拿得出來。

大家就坐在一起商量,他們當地的情況如何?那里又可以開辟的新的道路?你們州縣又有什么特產?怎么將這些特產運營成商品?大家怎么資本化?

人人都是熱情高漲,干勁十足。

要知道當初簽訂牧場協議的時候,參與的都是各部落的酋長,但是這一回,坐在這里可都是商人,哪怕是酋長,本質上也是一個商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改變,只不過沒有人注意到。另外,這個計劃其實就是穩固了他們的地位,因為現在他們是最清楚朝廷政策的人,那么其余人當然得聽他們的。

談著談著,大家就都覺得給錢不如給政策,你給我錢,最多最多也就是回到半年前,但是給政策給我,那我得到就要更多。

故此,現在誰要再談讓朝廷補償錢,那絕對一腳將這人給踢出去。

而且這邊的消息,很快也傳到了長安。

雖然沒有談成終站協議,但是吐蕃撤兵了,那么就宣告這一場戰爭告一段落,不會今後會不會繼續開戰,但大家總算可以松一口氣了,這段期間兩線作戰,大家都是身心俱疲呀。

朝會結束之後,大臣們都是輕松愜意的從大殿中走了出來。

「唉...總算是結束了,真是要命啊!」

「看來陛下調韓尚書回來談判,乃明智之舉呀,你看,韓尚書一到,祿東贊只能無奈退兵。」

「倒也是的,這回韓尚書可是立下不小的功勞,據說遼東戰役,韓尚書也是功不可沒,而這邊又退吐蕃大軍,要是他還能穩定住西北局面,這中書令只怕是非他莫屬。」

「這已經在韓尚書的口袋里面了。」

.......

「看來有史以來,最為年輕的中書令要誕生了。」

「是呀!其實韓尚書最近立下不少功勞,只不過年紀太輕,沒法繼續往上升,但是這一回,相信沒有人再敢多言,只不過我覺得中書令,就還不如升韓尚書為尚書仆射,統管戶、兵、工三部。」

「言之有理。」

......

「宋國公,恭喜,恭喜,你們蕭家又要出一名宰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