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全面崩盤(1 / 2)

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2097 字 2020-10-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唐朝小閑人最新章節!

其實情況遠比李治想象中的還要嚴重的多,因為他只是看到了兩都的情況,這地方上他都還不清楚,否則的話,他恐怕會吐血身亡,這都不是影響他的皇位,這弄不好,國家都會垮了。

若只是中央財政赤字,地方上還比較安定的話,其實還是可以補救的,畢竟如今還是小農經濟為主,不會跟後世一樣,一個地方的經濟危機可以瞬間蔓延全世界。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李義府當初采納了那個玄機道長的建議,讓地方州縣提前征稅,別小看這一道政令,這可是非常非常致命,等於就是在變本加厲,加速這一場危機,直接導致州縣比兩都的情況要更加糟糕,等於就是將全國都給搞亂了。

因為在朝廷確定建立官營體質之後,各地官府立刻就變得非常腐敗,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體系的問題。這李義府他可是讓地方上先用稅收先墊著開支,那這稅都不用上繳了,而且是讓你花出去,不是讓你存著,那這里面的油水是可想而知的,而李義府根本沒有這么多人手去監督各地州縣,他派出去的人,也都是一些心術不正之人,和當地官府勾結著一塊撈錢,沒有辦法,他們的老大就是這德行,這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故此,各地地方州縣的前期投入其實是非常大的,基本上將錢都用光了,道理很簡單,誰會幫朝廷省錢,這錢在倉庫里面,那就是朝廷,用出去就是自己的,換誰都會用出去。其實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錢,但是那些官員都認為,只要鹽酒一到,這價格賣高一點,錢很快就會回來的,不可能會被查到,自然就往死里撈。

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鹽價剛剛才開始上漲,鹽販子就都冒出來了,百姓都買了私鹽,誰還去買官鹽,官府的鹽都屯在倉庫里面。

這資金就周轉不過來,他們還不敢上報,因為這真要查起來,他們個個都自身難保,財政虧空的這么厲害,正當沒有辦法的時候,李義府派人來暗示他們可以提前征稅。

李義府讓他們征稅,那是為了彌補中央的債務,這各地官府自身還有債務的,許多州縣的官府都是拿著雞毛當令牌,提前征收兩年的稅,反正是上面吩咐的,他也不怕。同時,也籌備嚴厲打擊走私販。

但是想要嚴厲,是比較困難的,唐朝的官府那都是小官府,沒有太多的人手,因為他們以前要干得事也不多,這要打擊走私販需要人手,一下子也招不到那么多人來,他們就跑去跟士紳商量,咱們一同打擊走私販。

然而,他們根本沒有料到,那些士紳、地主都已經跟韓藝為首的走私集團捆綁上了,因為之前朝廷沒有料到會有走私的情況,就沒有出台這方面的律法,還是比較寬松的。

同樣的,當時那些士紳、地主也沒有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當時他們認為那些人是在送錢給他們,他們也不覺得這是犯法,就被韓藝給忽悠進去了。

如今朝廷要嚴厲打擊走私販,他們就是走私販,就是他們害得官府兩頭不著岸,他們是想下船,也是不可能的,只有一條道走到黑,等於都被韓藝給綁架了。

也就是說這官府是在跟走私販商量著如何打擊走私。

這怎么可能會有效果。

這些人都是出工不出力,還幫著打掩護,玩得是風生水起啊!

非常諷刺的是,當初武媚娘利用這些地主,打擊商人,如今韓藝也利用這些地主打擊武媚娘的新政,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其實若沒有這些士紳、地主的幫忙,貨不可能出得這么快,韓藝也沒有這么多人,因為他們都是地頭蛇,對於當地的情況非常了解,他們要在本地散貨,那是非常迅速的。韓藝的走私等於就是農村包圍城市,因為在城內,官府還是比較強勢,但是鄉村就是士紳比較強勢,私鹽都是從鄉村涌入城內的,根本沒法去調查。

不過,當朝廷開始大規模打擊走私時,韓藝的走私團隊突然減緩出貨,那些地主是非常感激呀,他們賺得夠多了,也不太想頂風作案。

但是百姓們哭了,這走私本其實利於百姓的,雖然比以前的鹽價要貴不少,但是比官鹽還是要便宜,畢竟韓藝是要擠兌官鹽,順便賺錢。可是如今的話,官府為了錢,將鹽鐵價格抬得非常高,這突然又沒有私鹽,鹽價看著就漲上去了。

這鹽價上去之後,物價跟著就漲,什么都貴起來了。

其實走私集團只是減緩鹽的出貨,但是其他商品的走私都還在繼續當中,韓藝只是帶一個頭而已,還有很多人都在走私,那睦州的貨照樣賣到全國各地,他們這種走私其實只是避稅而已,官員都讓他們給收買了,這也是為什么關稅也征不上去,但是他們現在也開始漲價,走私也是買賣,又不是販毒,這鹽鐵價格漲上去了,而且風險大多了。

這倒也罷了,問題是官府還要提前征稅,有些地方是征收兩年的稅,百姓等於面臨著雙重打擊。

這都沒法活下去了,百姓要么不肯交稅,要么就逃走,而這均田制征稅,得讓百姓固定在土地上,這樣便好征稅,百姓紛紛出逃,這就沒法征稅,而且官府征稅還得依靠士紳,士紳當然不答應,提前征兩年的稅,你憑什么呀?國家又沒有打仗,我要幫你們征稅,那我這士紳也當不下去了。

這邊征稅征不上來,那邊還還征召人員,打擊走私販,招人都得發工資,財政負擔就越來越重,中央也顧不了他們了,都已經亂成一鍋粥。

但是有兩個地方是例外的。

一個是揚州,一個是睦州。

這兩個地方不但沒有受到半點影響,而且因此變得非常富裕,可笑的是,揚州和睦州是唯一受到表揚的州縣,因為他們將稅收全部都交齊了,沒有拖欠一文錢,包括一部分鹽稅,那都是揚州施舍給朝廷,揚州有得是私鹽,只是買一點意思一下。

既然揚州和睦州將錢都交齊了,那就沒後必要派人去逼揚州、睦州交稅,因為沒有理由啊。

殊不知其實整個走私集團都是在為著這兩個州在轉,一個負責生產,一個負責中轉,揚州和睦州的官府是穿一條褲子的,非常有默契,睦州的貨物在揚州轉一轉,然後銷售到各地去,走私頭頭全部躲在這里,包括譚洞、彭靖、張劍波這三大走私頭目。

在一間豪宅中,三人正坐在餐桌上交談,面對滿桌子的美味佳餚,三人都不太感興趣,這玩意天天吃,也就那個味,他們倒是對於這個游戲更加感興趣。

「東主,真是神機妙算啊!你們是不知道,如今那些個地主、士紳看到咱們手下的小弟都怕的要命,生怕咱們再逼著他們再去販鹽。哈哈!痛快,真是太痛快了!」

「你們先別高興太早。」

譚洞頗為嚴肅道:「東主的計劃才進行到一半,如今物價都已經被咱們抬高,各地州縣也正在提前征稅,在這雙重打擊下,百姓根本支撐不了多久。我們現在還得去帶個頭,暗示那些地主得趕緊兼並土地,這機不可失啊。」

張劍波道:「這應該不是什么難事,就算咱們不去提醒他們,他們也會這么干的,這些個地主個個都黑心的很。可我很納悶,東主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些個地主鄉紳,一直都在跟東主作對,可東主的整個計劃,他們都從中受益,咱們走私鹽,他們可是從中賺了一筆去,如今又慫恿他們兼並土地,他們又賺了一筆,我真是想不明白。」

彭靖道:「要是你能夠想明白,那你就不用跟咱們混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