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朝中無韓藝,廖化當先鋒(1 / 2)

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1963 字 2020-10-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唐朝小閑人最新章節!

李治這一回來就直接出動軍隊接管,並且軟禁所有的樞要大臣,這是意氣用事么?還是憤怒的表現?甚至於破罐子破摔?

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但不是最主要的,李治可不昏庸,這種危急時刻,他豈敢任意妄為,他知道這種時候,必須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每一個政令就能夠保證絕對執行,這才可能力挽狂瀾。

如果這時候還用李義府他們的話,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相互推卸責任,又相互攻擊,半天下來什么事都干不成,這文人相輕啊,畢竟他們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而且更為關鍵的是,他們乃是危機的制造者,索性就都不用了,文臣那一套已經玩不轉了,用武將比較干脆,而且此時此刻,必須得控制住局勢。

但是武將畢竟出不了主意,他們只能控制局勢,你問李績該怎么力挽狂瀾,李績也想不出個辦法來,畢竟這專業不對口,這還得找一些專業人士來來商議對策。

李治在來的路上就已經考慮好了,他將崔戢刃、王玄道、任知古、狄仁傑、鄭善行、張大象給召到兩儀殿來,等於就是組成一個臨時的內閣。

這前五人都是中下層官員,而且他們非常年輕,也就是說他們入仕不深,沒有介入任何黨派之爭,他們是可以團結在一起的,並且李治對他們都有所了解,知道他們都有才干,是朝中後起之秀,本來也是重點培養的對象。至於張大象么,主要就是因為他一直跟韓藝,李治打算再讓他掌管戶部。

其實張大象都不想來,你們都已經玩成這樣,找我來有什么用,我也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李治開門見山道:「如今長安的局勢你們可能比朕都還要清楚,而朕現在唯一能夠依靠的,也就是你們幾個了,希望你們能夠幫助大唐度過這個難關。」

這有求於人,語氣自然得溫和的多。

任知古立刻站出來道:「陛下,微臣認為此時此刻,長安都還只是其次,畢竟長安有陛下在,又是京師之地,有重兵把守,關鍵還是那一群西北商人,如果此事處理不慎,西北一定會發生動亂的,朝廷必須要慎重處理。」

李治點點頭,道:「這朕也知道,張侍郎,如今戶部是什么情況?」

張大象道:「回稟陛下,戶部現在不但拿不出一文錢來,而且賬上都還欠了好幾萬貫,根本拿不出什么來跟他們貿易。」

李治聽得呆愣半響,差點沒有吐血,他即位一來,第一回欠賬啊。

也就是說,這幾年的家底,都已經賠的是一干二凈,渣滓都沒有給他剩!

崔戢刃突然站出來,道:「陛下,微臣認為西北之事,倒是好解決。」

李治聽得一喜,道:「你有什么辦法,快快說來。」

他當然知道西北的利害關系,沒有李義府那么傻,以為兀可烈他們就是一些商人,確實是商人,但是他帶著整個西北地區的財富過來的,那就不是普通的商人,他在來的時候,就吩咐契苾何力穩住這些商人,不准放他們走,如今此時西北亂了,那朝廷根本沒法去管,那長安都岌岌可危,而且內憂外患,這個就徹底玩完了。

崔戢刃道:「如今這流民遍地都是,他們難道就不怕被流民給搶了么,那些那些貨物在他們手中,就如燙手山芋,他們肯定也急著脫手,臣建議先將他們的貨物全部給買下來,至於這錢么,就都先欠著,反正那些西北商人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他們只能相信朝廷,如今讓他們帶著貨物回西北,他們也不敢,畢竟如今到處都很亂。」

李治聽得是喜憂參半,喜的是,這樣做的確可以拖得不少時間,憂得是,京畿之地,都變得這么不安全了。這京畿地那是重災區,當初韓藝在長安建立起了商業文明,商業文明勢必是工商階級,如今這作坊、店面全都關門,工人全部失業,可想而知,京畿地現在是一個什么情況。

王玄道補充道:「他們都非常相信韓藝,陛下也可以告訴他們,韓藝已經在回來的路上,到時由韓藝跟他們談,他們一定會答應的。而我們可以用他們的貨物,爭取賣給長安的富商、地主,換取糧食來補給軍隊,如果沒有糧食,這局面是難以控制得住。」

崔戢刃道:「洛陽應該還有一些存糧,應該也趕緊派軍隊接管。」

太倉其實已經見底了,關中地區本就缺乏糧食,不是糧食少,而是吃糧人太多了,這糧食都是從外地運進來的,而太倉這兩年都沒有進過什么糧食,因為很多州縣都沒有繳稅,而官員的俸祿里面都包括糧食,養這么多人,這糧食消耗非常大,而李義府那邊還要建設官營,都需要糧食,軍糧雖然沒有動,但是這種情況,軍隊的糧食是一定要充足,這個是不能斷的,一定得未雨綢繆。

李治點點頭道:「就按你們說的辦,崔中丞,此事就交由你去辦。」

「微臣遵命。」

狄仁傑站出來道:「陛下,長安尚且如此,那些州縣的情況估計更加嚴重,極有可能發生動亂,微臣認為這才是當務之急。」

李治忙問道:「那你可有辦法解決?」

狄仁傑道:「微臣認為如今應該朝廷立刻下令各地州縣,不准再向百姓征稅,最大可能的去減輕百姓的負擔,延緩局勢進一步加重。」

這是非常正確的,目前唐朝經濟是在從小農經濟走向商業經濟,但還是以小農經濟為主,而小農經濟最怕的就是三點,天災、征稅、鹽價。天災沒有發生,但是這後兩者李義府都干了,這是非常致命,官員為了彌補這個窟窿,肯定是往死里征稅,想盡一切辦法讓百姓交稅,而如今天下鹽價已經賣得一百多文錢,最開始是十文錢,翻了十倍之多,百姓要不破產就有鬼了,小農經濟經不起什么風浪的,而且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它不會主動停下來的,只能強制讓它停下來。

張大象道:「可是這樣一來,國庫就更加沒錢了。」

狄仁傑道:「可是,如今想要從地方上將糧食征收上來,也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不加以制止的話,官員都會打著朝廷的名號去問百姓征稅,但是他們越征稅,情況反而會越糟糕,結果就是他們就算將糧食繳上,他們的官位也保不住,那么他們極有可能就會將征上來的糧食中飽私囊,如此就還不如不征,這樣還能給百姓喘息之機。如今只能將僅存的所有物資,都用來保證軍隊的供給,至於其余的支出,就先不去管了。」

道理很簡單,你越征稅,地方就越亂,越亂你這個官更當不下去了,反正這烏紗帽是怎么也保不住,那征上來的糧食,就沒有交上去的必要,因為征稅的目的本也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