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 本該如此(1 / 2)

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2572 字 2020-10-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唐朝小閑人最新章節!

「徐九叔?」

元牡丹黛眉一皺。

韓藝搖搖頭道:「不是徐九,是徐九身邊那個人。」

元牡丹凝目看去,道:「那人是誰?好像沒有見過。」

韓藝道:「他是崔平仲以前的家奴,如今專門幫崔家打理買賣。」

「蒙達!」

元牡丹突然道。

韓藝詫異道:「你知道啊!」

元牡丹道:「我聽元修提起過,崔家在這期間收購了不少作坊,還有王玄道、宇文修彌,以及那個小子。」說著,她目光稍稍瞟了下正與小胖勾肩搭背,聊得甚歡的賀若寒。

韓藝笑道:「他們這是在賭博呀,幸運的是,他們賭贏了!」

元牡丹道:「如此說來,你認為曹氏兄弟背後的人就是崔家?」

韓藝點點頭道:「既然他出現在這里,那就不會有錯了。」

「韓小哥!」徐九也看到了韓藝他們。

他們急忙走了過來,向韓藝行得一禮,「小人見過尚書令。」

「行了行了,幾個老熟人就別弄得這么生分,叫我韓小哥便是。」

熊弟招著手道:「九叔!」

徐九欣喜道:「小胖,小野,你們什么時候回來的?」

熊弟道:「前些時候,我們跟牡丹姐一塊回來的。」

徐九瞧了眼元牡丹,稍稍一愣,旋即才拱手道:「徐九見過.......!」

不等他說完,元牡丹道:「九叔勿用多禮。」

「是是是!」徐九木訥點點頭,他以前也經常跟元牡丹打交道,如今元牡丹身份轉變的令他有些不知所措。

韓藝笑道:「九叔,你是來這里談買賣的吧。」

徐九笑著點點頭,又好奇道:「不知尚書令來此是.......?」

韓藝呵呵道:「我聽聞這里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作坊,於是過來看看。」

說著,他目光一掃,道:「不知你們其中誰是曹氏兄弟?」

「小人曹春(曹夏),見過尚書令。」

元牡丹打量了這二人,三十來歲,兄弟二人都生得一張標准鞋拔子臉,樣貌平平恐怕都談不上,一身工人穿著,除了精神奕奕之外,看不出有什么特別的。

韓藝倒不會以貌取人,因為他是老千,經常換各種身份,笑問道:「聽聞這作坊是你們二人建的?」

「是的。」

曹春點點頭,又偷偷的瞟了韓藝,傻笑著。

韓藝好奇道:「你笑什么?」

「沒什么,沒什么。」曹春道:「小人只是......只是太高興了。」

韓藝又問道:「高興甚么?」

曹春忙道:「不瞞尚書令,我們兄弟二人一直都非常仰慕尚書令,沒想到今日可以見到尚書令真人,小人真是...真是...!」

說到後面,他竟不知如何形容。

曹夏也是一個勁的點頭。

「我不過也就是一個普通人罷了,哦,在我未當官之前,與你們一樣,也是一個田舍翁。」

「就是因為如此,我們才非常崇拜尚書令。」曹夏立刻道。

韓藝笑著搖搖頭,又問道:「你們不請我進去看看?」

「哦,尚書令請進,尚書令請進。」

徐九他們也趕緊讓開來。

韓藝而是朝著元牡丹伸手示意。

元牡丹微微白了他一眼,她可是時刻謹記著她是活在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里。

「明白!」

韓藝這才往里面走去,經過蒙達身旁時,他拍了拍蒙達的肩膀,笑道:「你這廝眼光還真是不錯呀!」

蒙達忙抱拳道:「尚書令過獎了。」

「是你謙虛了!」

韓藝指了指他,然後往里面走去。

來到作坊內,頭回入到里面的小胖、小野,頓時覺得有些震撼,眼前的這一切完全改變了他們對於作坊的印象,他們甚至都覺得這應該不算是作坊,只見一個個大機器整齊的排列著,但是人數卻是不多,甚至有一兩台機器邊上都沒有站人,只見那機器自己運作著。

這已經是屬於後世工廠的雛形。

遺憾的是,曹氏兄弟機器的底端是一個大木箱子,只聞里面發出陣陣怪響聲,卻看不到里面是怎樣的構造。

韓藝走到一台機器前面,拿起一卷剛剛從機器上面卸下來的紗,仔細看了看,又遞給一旁的元牡丹,旋即向徐九問道:「九叔,你可是這方面的行家,我看紗質量要好於一般的紗啊!」

徐九道:「尚書令有所不知,這紗的質量好,倒是與水力無關,而是他這紡紗機也是經過改進的,故此好於一般的紗。」

「不錯!不錯!」

韓藝點點頭,又向曹氏兄弟道:「你們這一台紡紗機每天可以紡多少紗?」

曹春忙道:「一百來斤。」

徐九道:「是咱紡紗坊的三十多倍。」

韓藝笑著點點頭,又向曹氏兄弟問道:「你們是如何研發出這機器的?」

曹春立刻將事情的緣由告知了韓藝。

原來曹春祖祖輩輩都在三門山,他曾祖父曾是一名工匠,還參與了修建大運河,後來唐朝建立之後,推行均田制,他們家分了不少田地,他祖父那輩就回到家鄉耕地,但是這工匠手藝還是傳了下來,到他父親那輩,為了灌溉村里的農田,就在這里建造了一個水車。

他父親去世之後,他們兄弟兩就開始為村里維修這水車。

後來商業的興起,令他們兄弟不想甘於現狀,因為這田地就算種出花來,也就那么多,剛好又遇到韓藝推行漕運改制,三門山一下就充滿了商業的氣息,這更加感染他們兄弟兩,他們也想做買賣。起初,他們兄弟就是利用農閑之時,做一些小器具,什么木車之類的,賣給當地的商人,賺了一些錢,導致他們的野心也就越來越大。

他們是絞盡腦汁,想怎么賺大錢,最開始是打算擴大規模,於是就請了一些人來制作木具,開始手工作坊,但是他們面對的那可是張家的代工坊,面對財大氣粗的張家,他們也無能為力,他們就在想,自己輸在哪里,那無非就是人,他們沒有錢請更多的人,更好的工匠,有一天水車又壞了,他們就來修,突然想到這水車既然能夠代替人工灌溉農田,那也可以代替人工,制作木具,如果可以這樣的話,那么就不需要人,就不怕張家的代工作坊。

於是他們就開始研究這水車,他們最開始研究的方向是利用水力做木具,這非常困難,弄了幾個月,一點頭緒都沒有,直到有一日,曹春看到妻子在用最新式的紡紗機,這才想到做木具可能差點,但是紡紗也許可行,因為紡紗機就是轉,水車也是轉,二者有想通的地方。

經過一兩年的研究,他們終於研究出來這水力紡紗機,好死不死,剛好又遇上了經濟危機,曹氏兄弟都快哭死了,他們為了這水力紡紗機,幾乎花光所有的積蓄,他們甚至都跑去過金行借錢,可是那時候別說水力紡紗機,哪怕你發明出電力紡紗機金行也不會借,因為沒有人買得起,生產多少就賠多少。

正當兄弟絕望之時,剛好遇到到處收購作坊的蒙達,蒙達知道這事之後,就立刻答應投資他們兄弟的紡紗作坊,但是讓他們別急著生產,先將機器完善一些,等到危機過去再說,於是他們兄弟又不斷的改進水力紡紗機,因為有充足資金支持,沒有什么後顧之憂,他們可以潛心研究,又在他們的妻子幫助下,改進了這紡紗機,不說水力,光紡紗機也比如今的紡紗機要先進得多。

等到韓藝回來之後,一切穩定下來,他們就開始啟動了這個水力紡紗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