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九十三 商人愛財,取之有道(1 / 2)

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2673 字 2020-10-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唐朝小閑人最新章節!

這李績特地派人來請,那肯定不是什么小事,但是韓藝也沒有想到,那小將官直接將他請到了兩儀殿。

等到韓藝到來時,殿中就兩人,李治和李績。

看上去,李治的精神是要好許多,畢竟這壓力減輕不少,他如今不用再天天批閱奏章。

但是這也演化出一個非常有趣的制度,就類似於主席與總理,武媚娘就是總理,她主持日常事務,李治就專門負責軍國大事,一般情況下,這李績都不需要跟武媚娘照面,因為臨時約法是嚴格限制武媚娘干預軍政。

「微臣參見陛下。」

「愛卿免禮。坐。」

「多謝陛下。」

韓藝坐在了李績的對面。

他們兩個如今可是代表著文官之首和武官之首。

李績面色嚴肅道:「西北大都護那邊傳來消息,裴行儉從大都護府出兵,是兵不血刃奪回了小勃律。」

韓藝愣道:「兵不血刃?」

李績點點頭,道:「因為在得知裴行儉出兵之後,吐蕃與大勃律的軍隊便撤回了大勃律。」

韓藝喜道:「這真是好事呀。」說著,他又向李治道:「陛下真是英明神武。」

這小子!李治笑了笑,道:「你這些恭維之言就等會再說吧,雖然咱們兵不血刃拿下了小勃律,但是也出現一個問題,裴行儉認為小勃律是難以抵擋住吐蕃和大勃律的攻擊,如果再將小勃律交還給小勃律的王子,只怕到時又會重蹈覆轍。」

李績點點頭道:「老夫也贊同裴行儉的看法,小勃律乃是同樣西域的要沖,再交回給小勃律,變數太大,就還不如由大都護府直接統管。」

小勃律之前只是大唐的藩國,可不是說領土,裴行儉當然希望直接將小勃律納入大唐的版圖,這樣也算是他為大唐開疆擴土,要知道大唐帝國可是非常崇尚開疆擴土,因為整個風氣都很尚武,那尚武民族就是要開疆擴土。

韓藝沉吟半響,搖搖頭道:「我並不贊成這么做。」

李治詫異道:「為何?」

韓藝道:「司空方才已經說了,小勃律乃是通往西域的要沖,那自然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周邊勢力錯綜復雜,如果直接納為我大唐的版圖,那么勢必會讓我大唐與周邊地區產生利益矛盾,如果由小勃律的王子繼續統治當地,那我大唐便進可攻,退可守。」

李績皺眉道:「但是小勃律的地理位置對於安西四鎮的防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那里落於敵人之手,那就可以直接威脅到安西四鎮。」

李治也是稍稍點頭。

韓藝道:「可是我們在西北的駐兵本來就少,就算直接統治小勃律,也還是用小勃律的士兵去布防,那我們何不派一些將軍去幫助他們鞏固當地的防守。如果我們就這樣占領了小勃律,這也會讓周邊藩國警惕我們的,說不定下回都不會請求我大唐派兵援助,這會有損我們大唐在那邊的形象。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目前我們大唐並沒有足夠的實力,徹底掌控住那邊,如今我大唐的版圖已經足夠大了,理應先鞏固國內的統治,而不是去占領更多的領土,這領土打下來容易,想要守住可是難啊。」

李治思索再三,如今國家連財政都沒有恢復過來,是有些力不從心,這藩國跟直接統治,兩回事,吐蕃這一掃盪,小勃律肯定是滿目瘡痍,納入版圖之內,那必須得花錢,又看向李績,道:「司空你以為呢?」

韓藝又老調重彈道:「等過幾年,國內發展起來,鞏固了遼東地區、西北地區,以及吐谷渾地區的統治,我們便能將重心放到那邊去。」

李績看了眼韓藝,他也知道這是需要錢的,否則的話,也不需要找韓藝來商議,點了點頭,向李治道:「老臣覺得尚書令說得也不無道理。」

李治嗯了一聲,道:「那就這么辦吧,繼續扶植小勃律的王子統治小勃律。哦,涼州已經傳來消息,吐蕃的使臣馬上就要到關中了。尚書令,一直以來都是你負責與吐蕃交涉,這回也由你去吧。」

韓藝忙道:「陛下,這回吐蕃派來的使臣,無非也就是解釋這事,希望我大唐放棄對他們的制裁,反正他們都已經從小勃律撤兵了,臣認為咱們也不必咄咄逼人,也狗急了也會跳牆的,這隨便派個人去應付一下就行了,臣最近忙得很。」

「什么叫做隨便派個人應付,你如今可是尚書令,說話還如此隨意。」李治沉眉道。

韓藝訕訕道:「陛下教訓的是,微臣失言了。」

「那就派中書令去吧。」

李治也沒有怎么勉強韓藝,這一次談判其實就是走個過場,因為吐蕃已經退兵了,又問道:「關於貨幣政策,執行的如何?」

韓藝道:「回稟陛下,一切都非常順利,預計明年,長安、洛陽就能夠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

李治點點頭,心中好生苦澀,敢情這幾年是在倒退啊!

韓藝似乎看穿了李治的心思,又道:「不過後年的生產規模以及國內的預計就能夠翻上一倍。」

李治又是驚喜道:「一倍?」

韓藝點點頭道:「在貨幣的刺激下,消費將會日益劇增,這將會促使生產規模的擴大,生產規模的擴大,又會使得印花稅的增加,朝廷和百姓都會從中得利。」

李治這才露出笑容,道:「有兩位愛卿在,朕可安心啊!」

韓藝忙道:「這非微臣一人的功勞,皇後與其余的大臣都是功不可沒。」

李治笑道:「如此說來,皇後還做的不錯?」

韓藝點點頭道:「皇後的能力確實毋庸置疑,臣也是深感佩服。」

李治點點頭道:「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吐蕃的這番舉動,預示著這一場打仗打不起來,軍方是非常失望,如今士兵可都想打仗,因為以前的福利是按照軍籍戶來算,而如今的福利是按照軍功來算,軍功越多,福利就越多,沒有出征過的士兵,即便是軍籍戶,他也沒有什么福利。

但是韓藝如今是真不想打仗,特別是與吐蕃打,這三年之內,大唐騰飛的關鍵時期,可不能讓戰爭給打斷了。

不過韓藝也沒有想到,其實吐蕃這回之所以這么慫,都不打,就直接退了,主要是因為祿東贊身染重病,祿東贊家族必須得全面收縮,保證祿東贊的權力,不會落入到他人之手,而軍隊就是祿東贊家族的最大保障,他們也不敢將軍隊都派去外面打仗,此時吐蕃也在進行著一場權力的斗爭。

可不管因為什么,這總得吹,而且得往死里吹,因為這是李治當機立斷決定的,上回吐谷渾失策,如今也算是扳回一城。

因此朝廷是立刻貼出告示,將收回小勃律的消息是昭告天下,在咱們皇帝的領導下,我們的大軍那是兵不血刃的就奪回了小勃律,可見咱們的皇帝是多么的英明神武,可見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軍隊是多么的強大。

其實那小勃律跟中原百姓毛關系都沒有,都不知道在哪里,但是百姓們聞此消息,都非常歡欣鼓舞,他們開心的不是說奪回小勃律,而是因為國力的強大,他們內心就有一種安全感,至少不用害怕被人打,他們就能夠全身心得投入到生活當中。

可見這國家的強大其實是能夠很好的凝聚人心,就清朝末那熊樣,百姓都以國為辱,怎么可能會願意為這種國家效力,打仗肯定就跑,愛還是需要理由的。這時期的唐朝可就完全不同,如今唐朝乃是世上第一個帝國,而且全方面的領先世界,那當然誰都願意成為大唐公民,凝聚力就更加強,人人都願意為國家奮戰,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當然,這只是一個小插曲,國家還是以內政為主,吹噓完皇帝之後,朝廷終於正式宣布,開始印刷代金券。

以前的代金券,就是金行一家在印,元家得也是金行代印的,沒有什么關注的點,因為金行都是秘密印刷,百姓對於代金券的信任,是完全來自於對於韓藝的信任,可以這么說,韓藝一走,這代金券就得亡,在那場危機中,已經充分得說明了這一點,韓藝一走,別說代金券,百姓連金行都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