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 誰才是穿越者(1 / 2)

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1661 字 2020-10-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唐朝小閑人最新章節!

可是長孫延他們都非常嚴肅的看著韓藝,他們似乎並不覺得這哪里可笑呢。

韓藝也察覺到氣氛有些不太對,趕緊坐直身板,問道:「怎么我說錯了什么嗎?」

狄仁傑道:「尚書令,其實這種考核,自古有之。」

「自古有之?」韓藝又不由得呵呵笑了起來,道:「開什么玩笑,你這忽悠的技術實在是太低了一點。」

「這是真的。」

長孫延點點頭,道:「因為在春秋時代,戰爭中是要投入大量的戰車,幾乎都是以車戰為主,這對於駕車的技術要求是非常高的,而當時出征的可都是貴族子弟,平民多半是不能上戰場的,故此在君子六藝中,就有『御』這一項,這其中也包含著駕車技術,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駕車者,是必須要通過各種考核。」

韓藝一臉困惑道:「這不可能呀,小野也經常駕車,也沒有說要通過考試才能夠駕車。」

長孫延道:「那是因為之前有馬車的人比較少,有馬車的人不是王公貴族,就是朝中大員,因此這種駕車的考核並未普及,如今宮中的車夫,以及給官員配備的車夫,其實都是要經過嚴格的考核的.....。」

不等他說完,韓藝就極為好奇道:「這個我一直認為都是熟能生巧,這如何去考?」

後世的駕照,駕的是死東西,當然是可以流程化的,可馬車那可是活的呀,這怎么去考呀!

程處亮很不耐煩道:「你小子還真沒有讀過書,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啊!」

韓藝沒好氣道:「我想喝酒。」

「當我沒說。」程處亮趕緊揮揮手道。

李思文笑道:「考核標准一共有五項,其一,鳴和鸞。鳴和鸞是裝在車上不同部位的鈴鐺,是要求車夫在駕車時,鈴鐺響得有規律,不能亂響。

其二,逐水曲。就是讓車夫在水邊泥濘道路駕車,要求一定要平穩,不能偏離道路。

其三,過君表。這跟你在訓練營里面安排的一些訓練很相似,就是在道路中設置一些障礙物,要求車夫駕駛著馬車從中通過,但是不能觸碰到任何一個障礙物。

其四,舞交衢,在交叉路口,要求車夫駕車在交叉道上,往來馳驅,旋轉適度,要如舞蹈一般優雅。

其五,逐禽左,這是關於戰車方面的訓練,這我們沒有考慮。」

韓藝聽他說得頭頭是道,不像似臨時編造出來忽悠他的,驚訝連連道:「聽起來,還真像似自古有之啊!」

程處亮道:「這我們騙你干什么,我年輕的時候還學過的,只不過如今打仗不用戰車,咱們學來也沒有什么用,現在『御』多半指的都是騎術,貴族子弟學得也是騎術。」

韓藝又道:「既然的有的話,那為什么我從未聽過誰家車夫,要通過考試,才能夠駕車。」

長孫延笑道:「那只是證明你沒有關心這事,我想蕭府的車夫應該也經過這方面的訓練。」

「也許是吧。」韓藝點點頭,道:「不知你們為何今日又要提起這事呢?」

狄仁傑道:「這是因為朝廷放寬了乘馬車的限制,導致商人也能夠光明正大的乘坐馬車,西北貿易又為中原帶來了大量的馬匹,那邊宇文車行又在大量的生產馬車,從而導致我們長安的馬車是驟增,反而車夫不夠用了,導致很多人就隨便找下人駕車,從而引起不少事故。」

韋待價道:「你可知道,昨日又有一輛馬車因為車夫駕駛不當,撞傷了三人,今年已經是第三起了。」

這個問題,韓藝還真沒有考慮到,以前馬車很少,馬也不夠,就車也不夠,道路還不好,顛簸的難受,導致很多人都愛乘轎,基本上只有那種大貴族,朝中大臣,皇親國戚才有馬車坐,但是如今商業化之後,什么都多起來了,其中就包括有錢人。

更為關鍵的是,水泥馬路和四輪馬車的出現,導致馬車變得是四平八穩,不再顛簸,再加上朝廷放寬馬車限制,導致長安城內但凡比較富裕的商人,都去購買馬車,區別就在於,馬與車的好壞而已。

然而,沒有人想到會發展成這樣,導致車夫立刻就變得稀缺起來,以前那些商人連馬都沒有,不可能養車夫,要知道中原民間的馬多起來,主要還就是因為西北貿易,以前馬都是戰略儲備,可不是什么人都買得起,也不一定有買,然而,如今西北已經徹底融入大唐,西北沒有可汗,只有商人,在商人眼中,這馬匹就是商品,導致西北的馬場也是急劇增加,大量的馬匹販賣到中原,就連中原都有不少商人開始養馬,因為商業盛行,蓄力也成為主要的生產力。

韓藝點點頭,道:「那你們是怎么打算的?」

長孫延道:「自然是規范駕車行駛,因為這個是會危及到每個人的生命安全,我們打算修訂出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用律法的形式來規范,必須得通過考試,獲得朝廷頒發的一種證明,才能夠駕車,沒有這種證明就駕車,等同於犯法。」

哇!你們想得忒也超前了吧!韓藝覺得這非常有趣。

但這個發生在唐朝,其實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因為唐帝國本身就崇尚一種非常嚴謹的思維,從唐朝的建築風格就可以看出一二來,什么都講究整齊,對仗,長安城就跟棋盤一樣,一點棱角都沒有,做事也都非常嚴謹,什么都得規范。怎么規范,自然是用律法來規范,所以唐朝的法制思想其實也是很強烈的,《唐律》就是非常嚴謹的一部律法,一直都被後世參考,很長一段時間就是中原律法的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