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孰是孰非(1 / 2)

紹宋 榴彈怕水 1798 字 2020-06-18

「李卿不妨細細說來。」

趙玖笑出聲以後,倒是沒有繼續失態,而是回到了御座之上端坐,並斂容以對。「岳飛何以無能誤國?」

「陛下……李御史!」就在這時,御史中丞李光忽然出列,先是對趙官家微微躬身,卻又即刻回身,對著李經嚴肅以對。「岳太尉此時正在前線與偽齊大軍相對,而雖說御史可以風聞言事,不以言獲罪,但也須知道軍情嚴重!故此,若事涉軍情,還請暫時勿論是非,以免影響軍心!」

趙玖情知李光是在回護自己下屬兼摯友親弟,卻並不言語。

「好教中丞知道,此事與眼下軍情雖然有關,卻非是直接相關!」

李經聞得提醒,先是對李光正色做出答復,復又朝御座中的趙官家嚴肅相對,「陛下,臣所言非是風聞,乃是親自查探所知,存有實據,絕非肆意攻訐大將……」

「說來。」趙玖愈發好奇了……他是真想知道,岳飛到底是怎么跟無能兩個字聯系到一起的。

「陛下,臣月初方入京城為監察御史,首要之任便是與御史台同僚一起監察御營各軍整編定額一事,而臣這些日子在樞密院調閱卷宗,檢查各軍整編結果時,對比各軍匯總上來的各項數目,卻發現岳飛部中有一類數字與其余各軍中相差甚多……」言至此處,那李御史懇切相對。「官家,若是這數字各軍皆有不同倒也罷了,可實際上卻是各軍相差無多,唯獨御營前軍不同,可見確系是岳飛本領欠缺,處置無能!」

趙官家面色不變,心中卻終於驚疑不定起來。

畢竟嘛,對方這『憑據』,已經隱隱有大案牘術……大數據的感覺了,而數據是不會騙人的,大數據更不會騙人。

當然了……

「到底是什么數字不同?」趙玖正色相對。「李卿如何便知道是岳飛無能?須知,便是與其他各軍有所不同,也說不得是什么無用數據,指不定便是氣候、軍士籍貫所致,如北人用面食,不喜稻米,御營前軍多河北籍貫,後勤上某些數字大有不同,乃是尋常之事。」

「臣不至於無謂到那種地步!」李經言語中終於顯出幾分憤然之態了。「臣也不是挾私報復……」

「朕沒這個意思。」趙玖眼見著對方要情緒化,只能無奈催促。「李卿盡管說來。」

「官家。」這李御史終於懇切揭開了謎底。「臣細細查探,發現岳飛所領御營前軍的各級軍官數量竟是其余諸軍的數倍以上!」

話說,經筵本無定制,但能出席這個場合的都得是清貴大臣……譬如這次趙官家登基後首開之經筵,乃是以呂好問呂相公為主講,翰林學士、六部尚書、台閣御史列席,並無其他人參與。

換言之,在場的都是文化人。

但即便如此,李經說出這個言語之後,垂拱殿上依然顯得有些嘩然之態。

「這說明什么?」

不是裝模作樣,實際上,趙官家一時間還真有些恍惚。

「說明岳飛無能啊!」李御史繼續懇切相對。「官家何必裝聾作啞,袒護此人?且不說軍官數倍他處,靡費巨多,只說如此多的軍官從何而來?還不是官家讓他整軍,他殊無膽魄,只是將那十萬東京留守司兵馬中的底層軍士大略裁去,其中軍官卻不敢輕易處置,以至於冗官充斥軍中……如此多的軍官,上下臃腫,也難怪偽齊劉逆在東平開戰多日,他卻只在汶水畔連動都不能動了!」

殿上愈發嘩然,不少人交頭接耳,而片刻後,御史中丞李光也正色出列:

「官家,臣等固知此時在戰時,不宜處置前線帥臣,但無論如何,還請官家早做防范,一則速起御營中軍或御營右軍往援東平,二則須在戰後對御營前軍與東平鎮撫使張榮做出處置……」

趙玖面色不變,但心中還是有些茫茫然,他還是沒弄清楚這里面的邏輯。

而此時,連今日的主角,首相呂好問也正色出言了:「官家,臣以為李中丞言語還是妥當的,當然,具體事宜還是應該即刻召集樞密院上下討論,制定方略,再速速決斷。」

趙玖終於出聲,卻還是顯得猶疑:「軍官不是越多越好嗎,如此方能如臂使指吧?」

此言一出,殿中一時無聲。

但片刻之後,監察御史李經徹底忍耐不住,憤然相對:「陛下,軍官越多越好,臣委實未聞!」

「陛下。」御史中丞李光也正色言道。「軍官素有定制,而如岳飛這等節度使、太尉,雖有添置各級軍官幕屬之權,可比別處幾位節帥多了數倍軍官又算是哪樣?就不怕過猶不及?這么多軍官,定然是他之前整編部隊之時未能清靜所致,而非是為了『如臂使指』!」

趙玖這個時候終於反應了過來,卻又覺得好笑起來。

這件事情,本質上沒有誰有壞心……如果真要說存了私心,恐怕也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是對著被清流排斥的殿中侍御史萬俟卨而來的,因為萬俟卨直接負責監管御營前軍的整編……至於岳飛這里,說到底,是這些大臣按照常理來推斷,不信如此年輕的岳飛有那個本事,所以就按照大宋軍隊多少年的尿性進行了合理推測。

比如說,他們把岳鵬舉在前線汶水一帶的稍駐,當成了無法控制軍隊而被迫不能支援前線,然後又根據這個『鐵一般的事實』去調查研究,直接發現了更加『實錘』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