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坐標(2 / 2)

越戰的血 遠征士兵 1558 字 2020-11-02

但話又說回來了,咱們的目的是為了打仗,是為了炮彈會打得准,所以只要會算得對會知道怎么算就成了,管他是不是真的理解了呢!

接著就到野外進行實地測算,首先要做的就是算兩點間的距離也就是長度……

當然,算這長度不能用米尺去量,這在戰場上誰會給你時間和機會拿著皮尺去量一量的……這炮兵自然有炮兵的方法和工具,這方法不然就是三角函數,工具就是被他們稱為「方向盤」、「標竿」和「計算盤」的東西。

這方向盤和標竿我在現代也見過,在建工程蓋房子的時候常常看到有人拿這玩意瞄來瞄去的……

現在知道這玩意測的是角度……就以要測a與b兩點之間的距離來說吧,用方向盤當然是無法直接讀出ab兩點之間的距離的。

方法就是構造一個三角形,比如在a點右側或是左側量距離幾十公尺的地方插一根紅白相間的標竿,假設這標竿為c點,這樣就構成了一個由a、b、c三點構成的三角形,且ac的長度是已知的。

然後在用方向盤分別從a、b兩點瞄准c,於是就得到了兩個角度……好吧,已知三角形兩個角度和一條邊,就可以求出三角形任意一條邊的長度了,什么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定理,在計算盤上叭啦叭啦轉幾下,再加減乘除一翻,就得到了ab兩點的距離了。

這計算盤是一種機械計算器,用來算正弦余弦值的……這玩意上有一個直徑20厘米左右的鋁制圓盤,上面刻著密密麻麻的刻度,只要把這刻度調到想要的度數上,兩個塑料片指針就會指向相應的正弦余弦……

至於正切余切……有讀過書的人都知道,正弦余弦顛過來倒過去的除一下就得到了嘛。

粱連兵就愣是不信這樣就能算出長度,一直說這是假的……怎么可能嘛,就用這鬼玩意照一照,這a、b兩點都沒量呢,就能知道他們的距離?然後他還真較真了……竟然找了一根繩子從a點牽到b點,然後一量長度……嘿,嘴里直喊:他媽的見鬼了!

當然,這a、b兩點的距離不可能會是敵人的目標,因為敵人的目標如果都會讓你用方向盤在上頭瞄准了,那還用得著炮擊嗎?

所以,這a、b兩點都是在已方戰壕上,計算出這個ab的長度後就好辦了,兩點的觀察員同時瞄准對面敵人的同一個目標……很快就得到兩個角度,再由兩個角度計算和ab的長度算出我軍陣地距離敵人目標的精確距離……

好吧!如果這時後方的炮兵陣地知道我軍陣地的坐標的話,加上這個距離和角度計算下就是敵人陣地的坐標了。如果不知道的話就用已知方位物比如已知座標的某某高地,用同樣的方法計算距離並進行計算。

當然,如果要進行炮擊的話還要計算出目標的高程……炮彈打過來是個拋物線,所以光知道坐標還沒用,因為同一個坐標不同高度的東西彈著點是不一樣的。這個高程用的也是同樣的方法,總之就是這個三角形翻來倒去,幾次後就能把敵人的坐標和高程給算清楚了。

原理上是很簡單……說到底來來去去都是一道題:已知三角形的兩個角和一條邊,求另一條邊的長度……相信只要學過相關知識的人都會做這道題。

但是……真正做起來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難點在於對目標的角度測量上……測量其實也不難,只需要把方向盤瞄准目標然後讀出讀數就可以了。

難點在於……必須要有兩個人,在ab兩點同時讀出同一個目標的角度……而且這ab兩點很有可能還是距離很遠的。

於是ab兩點首先就要能聯系,方式是對講機或是牽一根電話線。

然後a做為主觀……全稱是主觀測點,向側觀(側面觀測點)發出信息:「瞄准距離松樹左側十米左右敵暗堡……」

這句話聽起來是句很容易的一句話,但實際上側觀也許就愣了:松樹,那么多松樹是哪一棵啊?左側……在你那方向看起是左側,在我這方向看可能就是右側啊……

於是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主觀所指的那個暗堡,甚至還有可能找到錯誤的目標得到一個完全錯誤的坐標。

這時我才知道炮兵觀察員真不簡單,按伍登雄的話說……這需要炮兵觀察員長期的合作,主觀與側觀之間能夠心有靈犀,比夫妻之間還更有默契的那種……隨便幾個詞就能讓側觀了解到要捕捉的是哪個目標並迅速做是反應。

而這還不算什么,最歷害的還是所有的這些動作都要在十幾秒鍾內完成……主觀通過電話向側觀描述一個目標,主、側觀方向盤同時瞄准目標,側觀向主觀報出讀數,主觀根據自己的讀數加上側觀報上的讀數在助手拔計算盤的協助下算出需要的數據,再加上已知ab兩點的距離馬上算出目標的距離……

這怎么做到的?!!

對此我不由目瞪口呆……特別是最後一步,這前面的步驟還可以說是熟能生巧,這最後一步要用兩個角度和一條邊算出另一條邊的長度……也能在幾秒鍾內算出來?這現代計算機也要時間輸入數據也不是幾秒鍾能辦得到的吧!

注:這是70年代炮兵觀察員的方法,現代有激光測距儀可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