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印度紗(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民國之紡織霸主最新章節!

楊邵文挺汗顏的。說起來,他的楊氏布業公司如今也算是個涉足紡織的生產、流通與銷售的綜合企業,可自己這個總經理對行業的了解,還不如盧廣勝這個傳統土布批發商人來得寬泛。自己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啊。

「盧會長似乎對泰西的紡織工業也頗有研究啊,這倒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盧廣勝聽了有些不爽:「我如此急哄哄的封殺你引入機紗,排斥新技術。在你眼里,我就是一個食古不化的老古董,對吧?」

楊邵文有些不好意思,但也沒出言否認。

「我何嘗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有些螳臂當車,只是為了農民們的生計不得不如此作為罷了。也不是我風格有多高,而是自己就是從他們當中走出來的,深知農民生活的不易。我們佟家,靠著佟海奶奶他們那一輩人的辛苦勞作,利用紡出來的一點點紗線手中才算是有了一點積蓄。正是利用這點**的積蓄,我才能做起廣昌隆的事業。」

盧廣勝隨後又簡單提了提自己開廣昌隆的經歷。楊邵文自己也是個創業者,深知其中的艱苦與不易,因此也聽得非常有共鳴。

「佟海奶奶那一輩,每天紡紗織布雖然也很艱苦。但只要你肯吃苦肯鑽研手藝,圖個溫飽總是可以的。如果能夠省吃儉用,仔細過日子,還能省出點積蓄做起點小買賣。可以後幾年卻是越來越不行了,紗價布價連年下跌,農戶們辛苦一整年,還是吃不飽穿不暖,更別說有積蓄了。光緒十六年的時候,機紗流入本地,情勢更是危機,許多人連紡紗的營生都不能保證。這可怎么得了,我們這里人多地少,靠種地可養活不了自己,所以……」

那一次,盧廣勝雖然頂住了機紗的進攻,但也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從那時開始,他便經常留意有關西人紡織工業的訊息,以研究應對之策。他的研究也吸引了本地一些有識之士的興趣,其中富通錢庄的富弘毅就是其中一個,頗有洋務思維的閔靖遠有時候也會一起加入探討。

這時候的晚清朝廷搞洋務運動有了一段時間,這方面的信息雖然不多但也不是沒有。在開辟已有半個世紀的上海,許多報刊書籍上總歸還是有些提及泰西紡織工業訊息的。只是只言片語的介紹畢竟是隔靴搔癢,只能看個外表輪廓卻難及其里。自然,他們也沒找到什么有用的應對策略。

盧廣勝有些嘆息道:「我們這一輩人是老了,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原本是寄望自己兒子,想讓他去泰西考察留學,將人家的紡織工業看個明白。可這小子啊,就是不給我爭氣。我有時候還真是羨慕周恆源,兒子從曼徹斯特留學歸來,學到了真本事。雖然做事急躁了點,但好歹也能給家里幫忙了。」

富弘毅勸道:「廣勝,佟海現在挺好的,你就別再說他了!」

「好什么呀!他不孝是一定的。我讓他去學紡織,他要當海軍。我讓他當海軍吧,他給你打個大敗仗,灰溜溜的跑回來。跑回來也不讓你省心,整天就知道酗酒。然後呢,又去引機紗進來。你說,他干的那樣是中我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