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裁決!(1 / 2)

今時今日,虛靜祠爆發的事情,經由大德密宗禪師懷海確認,七里宗姜胤就是背後妖禍的始作俑者證據確鑿,在有足夠資格接觸到這個消息的大梁高層面前,令各方都陷入到對局勢接下來走向的判斷和揣度之中。

姜胤是七里宗宗主狄端雲親傳首席,前途遠大,是七里宗的未來,這件事重要的不是如何處置,而是如何面對狄端雲的意志。

七里宗位列南蒼洲十大宗門,宗主狄端雲亦是太浩盟的十三盟首之一。

盟首是太浩盟至高的存在,每位盟首無不是山巔的大煉炁士,實力超卓於世,他們分別是十大宗門宗主,以及威望橫貫密宗,釋家,南華的三位上人。

十三盟首又組成盟首會,以共同決議太浩盟重大事宜。

這樣的狄端雲,是南蒼洲修士魁首,哪怕掌管南蒼洲七大國之一大梁王朝,站在君權之巔的梁皇,也不遑多讓。

世間王權統管百姓蒼生,根據人道默契慣例,要比修行宗門虛高半階,道理上王權仍然統御所轄宗門,然而實際上,十大大宗門宗主和君權巔峰的人間君主,大抵是平起平坐。

深宮之間的每一次交談後的沉默都會顯得漫長,那座此間君位上的人間君主每一步長考和思索,都要考量到背後的無數後果,數位朝堂頂級大員等候在寢宮之外,梁皇甚至沒有出宮入書房處理這件事務,而就在寢宮之中接納一切消息,可知情勢的嚴峻程度。

太師,國公,柱國大將軍輪流入寢宮覲見。

片刻之後,張國公手持文書而出,宣陛下口諭,「事件撲朔迷離,疑點重重,尚有待進一步調查,犯人姜胤交由七里宗,由七里宗調查事件緣由,查實勾結同黨,聚賢殿和梁都司衙盡協查之職!」

梁皇的諭令傳至虛靜祠,賈芸露出了驚喜之色,道,「殿下,陛下讓你主持協查,是否意味著他也信不過了「其他人」,這是我們的極好機會!」

正陽公主亦在消化這道諭令傳遞的訊息,看來父皇,乃至大梁,都給七里宗留足了顏面。此事讓七里宗帶人回去調查,倒不至於七里宗會指鹿為馬,但是其中涉及七里宗名望的一些相關事情,就可以做淡化處理,甚至可以把影響消弭到最小,而至於聚賢殿和王都司衙協查,只是程序上的一個協同罷了。

到時候面對七里宗出具的結果,難不成她聚賢殿還要不認?這不是父皇對於她比二皇子更信任。而是在這個事件上面,父皇要她擔起背後的罵名和對朝堂的攻訐!讓她去做讓一些人閉嘴的的事情,避免這件事被其他人從中利用,引發七里宗和大梁的裂痕。

七里宗這邊,以孫昭長老為首,都松了一口氣,他們何嘗不擔心和大梁撕破臉皮,眼下來自梁皇的諭令,證明了梁皇還是充分考量他們七里宗的面子和地位,姜胤帶回去,他們怎么關起門來調查和處罰,都是他們的事,諸位長老之間相互對視,輕輕點頭,彼此間交換過意見,對這個安排表示妥善。

「看來陛下的意思,是既然已經揪出了幕後最大的指使者,那就到此為止。」率領了六百山紋甲士,身為伏龍營第一旗旗長的朱永春舒展眉頭,這個結果對他們來說再好不過,作為夾在大梁和太浩盟之間的伏龍營,最希望雙方之間不要產生直接的沖突。

樞密院人士中的蔣承平院事開口,「姜胤就算有狄端雲親傳弟子這道免死金牌,但基本上大好的修行前景和門派中年輕傑出之首的地位,只怕也要易人了!」

白麓書院眾白衣之中,有士子嘆道,「姜胤這樣一位天縱奇才,七里宗未來的修行新星就此誤入歧途,未來必然封存黯淡,可悲可嘆!」

一名女子白衣斜晲一眼,道,「並不冤枉!既然七里宗來調查這個事,即便姜胤能保住性命,只受宗門重罰,甚至可能永遠關入禁地,再無出頭之日。但為了消弭這件事,平息那些死難者的影響和各方震怒,但凡和姜胤有點關系的人,都將受到波及,可以想象得到,這其中那些沒有半點背景來頭的普通人,只怕動輒就要落得滿門抄斬的凄慘下場……」

旁邊的書院學官低聲道,「慎言!」

於是這眾白衣士子又立即緘默下去。

……

就在圍住了虛靜祠的各方為事情的發展和影響波及面各種盤算考量之時。

祝青衫掙脫了修遠的攙扶,這個蜀山弟子輕一腳淺一腳,走上此時的廣場,在眾多目光的注視下,他去向此時地上躺著的,已經被所有人忽略的那個女子。

姜胤被砍下來的半截骨爪已經和她的身體藕連在了一起,方才姜胤抓住她之時,正展開法門,似乎就是用骨爪將其這個「半妖之體」作為妖丹吸收同化,妖法之荼毒已經深入膏肓。

祝青衫在她面前半跪下來,探出手來,在她充滿淚痕和痛苦的臉龐上輕輕劃過,似乎想用這種微不足道的方式,撫慰她的痛苦。

猶記得那場大雨,他在屋檐避雨,旁邊出現的生動而活潑的精靈般雙目,把他誤認成了大梁窮酸的書院落魄白衣,拍心口說出「要沒盤纏了的話,那以後就來給我洗碗吧!」的樣子。

略微蠻橫,配合她手叉起的小蠻腰,但那一刻鬼使神差,他沒有拒絕。

於是往後借著外出行走,便會來四方樓,四方樓是天然的情報地點,讓他完成了搜羅很多情報的任務,而更重要的,還是經常能出現在她的面前,看她翩翩起舞,看她是那樣鮮亮的出現在他從來沉悶無比的世界里。

偶爾在下雨生意不是太好的時候,他就和她一起在檐下看在雨霧中的朦朧市集。

一個只是隱秀峰出沒世間,只能偽裝書院落魄白衣的行者,一個是遠近聞名漂亮的女掌櫃。

兩個好似同為天涯的零落不歸人,因為相似的境遇而彼此關懷。

他不大愛說話,她便逗弄他,給他講自己的過去,童年,喜愛的桂花,門外的那家小酒鋪的香氣,蹲在牆角下翻開青石抓到的蟈蟈。

那是他沒有經歷過的生活。

那是他曾經不會正眼看一眼的凡俗。

可那之後,他竟然希望她小女孩的那個時候,她被小狗追著跑,她打翻了別人的攤位,她從牆上掉落下來頭上摔了個包的那些糗時,他也能在旁邊。

他是修行者,那個時候的她還是小女孩,而他就已經是這樣的青年模樣了。

凡俗歲月如梭,韶華易逝,亘古的冰川流淌,他再來仍然是當年的模樣,掬一捧水仍然是甘冽的滋味,但俗世繁華已經幾輪更替,而他不過才讀了幾櫃子的書。光陰箭去,再過幾十年,他還會是眼下的樣子,不會有太大的改變,而她就終將會明白,原來到頭來,她終究是過客,總會先行一步離開,而他仍然停留在歲月長河的原處。

王侍雲妖毒攻心,已然彌留。祝青衫一身鮮血,渾身是傷蹲在她身前,摟著她脖頸,見證她最後一程的他心想,也好,就在這里道別吧。

他以前在她的眼里是書院白衣,他說若他一輩子都考不上功名,不入官場,又如何?她說就更好了,什么功名利祿,她不在乎的,榮華富貴也如泡影破滅,到頭來會發現近在咫尺的幸福才值得追求。他不必執著考功名當大官,哪怕就只是一介秀士,以後攢夠了錢,也可以開一家小酒肆,他在後堂滌器,需要人招攬生意,他也可以問她願不願意為他當壚起舞?

小酒館,他操持內務,她招攬客人,淡閑時他讀書撫琴,她紅袖添香,兩個人總會把日子越過越好,總會掙下平凡人的一份溫醇的幸福。

他最近沒有來,她說沒有關系,肯定是他讀書忘了時辰,她不問,也不催,不打擾他。她只是默默綉了要送給他的佩囊荷包,那是兩朵雙子花,又名彼岸花。

傳聞地府冥界有條忘川河,是生靈和魂靈的分界,忘川河畔生長著因為生靈和魂靈的思念所形成的世間最美麗的花,不願失去一切回憶再渡輪回,彼此眷戀著的人們魂靈就會化成這兩支花束。但兩株花雖然是思念的同株,卻只能在忘川河兩畔分別生長,唯存那股思念,彼此守望,生生世世開放。

王侍雲滿頭青絲披散,雙目柔和看著他,然後用盡最後的力氣,道,「……我不等你了。」

祝青衫知道她曾經說過,他們不要做死後的雙子花,尚有呼吸的時候好好在一起就夠了,未來渡忘川河,他不要等她,她也不會等他,不要再做那可憐的彼岸花守望生生世世不得相見,大踏步向前,各自追尋來生。

她是那樣精靈可人的女孩,她說不會等他,不希望彼此過了這一生後還要守望等待,那多半她也不會等自己了。

王侍雲終於合眼,兩行清淚從眼瞼滑落,在他懷里香消玉殞。

祝青衫俯身,這個被評價為沉悶而毫無逸趣的師兄,將她頭顱懷抱胸前,緊緊摟住,而後涕淚滂沱,失聲痛哭。

廣場之上只有那男子摟著女子的背影,旁邊一片沉默。

片刻之後,懷海禪師一聲梵唱,長嘆,「塵世如苦海,奈何!」

正陽公主微微側目,身邊侍女賈芸業已感同身受,輕輕抹淚。

周邊人見著那名蜀山弟子,亦只能嘆息。

但這只是一個插曲。

李廷風目光收回,看向楊晟,高聲道,「陛下諭令,蜀山弟子交接人犯!」

楊晟,青荷,修遠,玄睿,似乎沒有聽到李廷風的聲音,只是看著那頭的祝青衫,楊晟眼睛微紅,像是有很多根刺在扎著眼球,忍不住的發酸。

他嘗到了嘴里的咸味,他的眼淚很咸,還有些微苦。

楊晟手持斧子,沒有放人的意思。楚桃葉長劍在握,依然橫劍在這人世之間,面對著整個大梁。

所有人都意識到,情況有些晦澀的不對勁。

李廷風猛然怒喝,「還不放人!你意欲何為!?你想違反陛下諭令嗎?你蜀山宗好大的氣魄吶!區區一個弟子,也敢不敬諭令?」

原本稍顯松弛的氣息,突然無形中緊綳了起來。

白麓書院的白衣秀士們看到周圍的伏龍營士卒,樞密院兵房人馬,哪怕是聚賢殿的修行者,都一派戒備起來面對那幾名孑然的蜀山弟子,但所有人目光中,都透露著不理解。

楊晟的聲音響了起來。

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