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殺心漸起(1 / 2)

唐磚 孑與2 1790 字 2020-06-20

蘇芸靜由於前生所造下的業債,已經是徹底地還清,加之她一心修持佛法,在後世就得到一個十分好的去處,這里就暫時不多敘了。

蘇員外請教和尚說道:「就是我家的經歷,為何如此坎坷,按理修佛之家不該有這么多的不幸遭遇。」

蘇員外一聽和尚馬上要走,慌忙合十,說道:「您這執意要走,我們也不便阻攔,今有一事相問,請您開示。」

還好,這個瘋道士除了食物需要蘇員外家供應之外,別的都不用他家操心,更不對他們的修佛之事干預。這個瘋道士每日在他的屋內打坐修行,有時會拿出他的笛子吹一通,那笛聲,真是凡塵所沒有的美妙:

蘇員外於是爽朗的笑道:「如果是那位瘋道士的朋友,那就教小女笛子好了!」就這樣,和尚開始教蘇小姐吹笛子。

害得夫婦兩個各抱一個娃子,四處求醫問葯,過了五年,兩個孩子都先後無葯可治的死去了,命運真的是充滿著苦難和波折。

其實在塵世上,人與人之間的因緣果報是非常復雜的,還有一個就是「不是不報,而是時辰未到」的道理。罪業的不斷累積,人的未來就要在地獄中受苦承還,還會走進無生之門,徹底沒有了未來,那才是最可悲的。

所以在此奉勸還些迷在現代魔性文明中的人們,為了自己生命的永遠,擺拖邪惡思想的束縛,為自己選擇一個美好的未來!不要忘記,神是慈悲的!更是充滿無限威嚴的!

說此話的人,現在是不在少數,在李青蓮看來真的是可憐又可笑。一般的人總是看重眼前這點利益,根本不為自己的後半生,甚至自己生命的永遠著想。

蘇員外道:「在下一家是學佛之人,如果道長在我家住,也許會互相干擾修行的。」

當時國家正處於「安史之亂」後的很多年了,揚州也不太平,時常有盜賊四起,鬧的百姓不得安生。再加上有好幾年糧食歉收,百姓的日子都過的緊緊吧吧的,但蘇家並沒有缺過糧食,這也算是善報的一種吧。

更是為了在此次結緣之後,能在末法時期,主佛開始在人間界洪傳**的時候,二人(「唐代宗」和「蘇芸靜」)能再從新走在一起,共同的完成當初他們從上界下走時的本願——「助師正法,救度世人!」

獨孤皇後從表面上雖然不表現出來,但是她處處留心蘇貴妃的缺點,以便「對症下葯」,想要陷害蘇貴妃。

在以下的章節中,會說一下這個李青蓮的現世故事,敬請期待!

和現在的人們,談起這個「善惡有報」的天理時,往往會受到他們的譏諷和嘲弄,人們會說道:「你看那些貪官,貪污了那么多的老百姓的血汗錢,早該判刑或處死了,可是他(她)們現在不是活的好好的嗎?

一個生命無論在世上做了什么,都是對自己在做,就是都會有報應的,有的是善報,有的是惡報,這個理決不會因為別人的相信與否而改變的。

痛苦恩怨九霄拋,自在逍遙看古今!

蘇員外一看無法,只得讓他進屋……就這樣,瘋道士在蘇員外家住下了,這一住就是半年。

半年過去後的一天傍晚,瘋道士找到蘇員外夫婦,笑道:「你們真不愧是修煉有素的學佛之人,在一般的情況下,你能忍得下,對於修煉的干擾,你也能做的這么好,在下實在是佩服。

「哈哈,員外終於問此問題了,這說明,你雖然在心性上做到了學佛者的要求,但是在道理上還不明白。」和尚笑著回答道。

還不等蘇員外夫婦說什么,這個瘋道士便騰空而去,原來是個修道的高人。說來也怪,當瘋道士走之後,每逢平時他吹笛子的時間,笛聲都由遠而近的傳來。

清音飄渺出吾心,凡塵惡世顯真金。

在皇宮中,由於蘇貴妃(芸靜)笛音出眾,深得唐代宗的寵愛,但是逐漸的那個獨孤皇後就開始妒忌,這個就是因緣果報。

蘇員外有些失望,但望著女兒長的越來越漂亮,這方面的不足,也就不那么掛在心上了。

皇後就派人暗地將玉佩取出,放在蘇貴妃的鞋子里。等到再見到蘇貴妃和皇上時,她就假裝著要試試蘇貴妃的鞋子,然後故作驚訝的說道:「鞋里怎么有塊玉佩!」

過了不久,蘇員外的家里來了一個個瘋瘋顛顛的道士,腰間別著一把短笛,硬要在他家住下。

好在您此生修佛行善,過去的一切都將會得到善解,您的女兒也將入宮了結她自己的一段恩怨。你們此生雖修不出正果,但是由於業債幾乎都已還凈,也會得到一個好的去處。善哉!善哉!」說完,和尚就蹤跡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