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節坦途?(1 / 2)

唐磚 孑與2 1602 字 2020-06-20

房玄齡看著李象歡喜的謝過皇恩就急匆匆的去接自己的母,心中酸澀的無以復加,原以為大唐至少會有百年的平安,現在看來都成了泡影。

他現在唯一想的就是李象的舉動不會影響到太子的地位,否則,禍亂就在眼前,艱難的邁動了腳步澀聲對皇帝請了安,還想再說別的就看見李二沖他招手,就隨著李二走進了萬民宮。

進了宮殿,君臣站在大殿里誰都沒了說話的心思,過了許久李二慘然一笑對房玄齡說:「以前就聽人說,一個人不能太強勢,否則會占盡子孫的靈氣,朕以為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朕的身上,朕算得上雄才偉略,承乾也算是得到了天地的鍾愛,青雀更不必說,李恪,李治的才智都是一時之選,就連李黯,李佑以前非常混賬的孩子,現在也變得處事得體,雖然不堪大用,但是作為王爺撫佑一方還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你看看我的孫兒,怎么就成了這個樣子?凡是聰明人的正確意見他沒有聽進去一件,反而認為是在敷衍他,把一個老朽的腐儒的話當成好主意在聽,並且決然毅然的施行了下去,這樣的人,這樣的智慧如果真的成了帝王,可怎么得了喲。」

李二說完就盤膝坐在地毯上,神情沮喪之極。

杜如晦也盤腿坐了下來道:「陛下不必憂傷,衡山王的智慧確實不適宜繼承大統,如果是別的宰相斷然不會說出這句話,但是今日這一幕鐵一般真實的事實告訴微臣,衡山王確實不合適,陛下和微臣都想得太樂觀了,原以為我大唐至少三代之內不會出現內亂,現在看起來,蕭牆之禍的危機依然存在啊。」

兩個人互相說著自己的頹廢和失望,長孫面色蒼白的端進來一壺茶放在他們君臣的中間·自己也跪坐了下來,她看的出來,帝國的君王和首相真的已經對李象心灰意懶了,為了避免倆人傷感·極力的試圖把話題往別的方向引。

「這是朕的錯,原本就該把李象早早的送進玉山讀書,而不是找了一些飽學的儒生教誨他,圈在皇宮里在他的腦子里建立了一座空中樓閣,不接地氣不說,連靈智都被徹底的蒙蔽了,皇後·將宮里的孩子明日全部送進玉山,宮中不在聘請教習,以後皇子必須入玉山讀書·著為永例吧,朕明日就向李綱先生認輸賠罪,並且自認失敗。」

能讓一向剛強自負的皇帝說出這樣心灰意冷的話,房玄齡閉目不言,長孫暗自垂淚。

李二哈哈干笑兩聲說:「世上的事不如意者十之**,我們策劃過,准備過,向這個方向努力過,既然失敗了夫復何言·放心,朕不會消沉的,我們打下了如此一個龐大的帝國·小小的一點波瀾總會出現

現在朕的將軍正在外面浴血奮戰,朕的臣民正在發憤圖強,此為千萬年未有之盛世·朕獨步古今,就不相信到了垂暮之年還不能解決大統的延續這個死結。

皇後,玄齡,不必難過,舉世攻唐這種事情我們都應付下來了,並且正在取得勝利,這點小麻煩算不得什么·朕之所以難過,主要是皇家從未出現過這種波瀾·一時有點不適應而已,打起精神來,這不算是什么事…···」

一連半月李象開心極了,自己的母親回到了家里,東宮立刻變得秩序井然,雖然母親依然愁眉不展,有時候還會暗暗落淚,這也是歡喜所致。

成大庸獲得了李象的豐厚的賞賜,雲壽也接到了李象一篇譏諷氣十足的信箋,通篇都是對所謂聰明人的挖苦。

對雲壽李象還算是客氣,對於李義府,李象通過自己的權利差點讓李義府去養馬,雖然聽管家回報說李義府一點都不擔心,甚至做好了去養馬的准備,李象還是不打算放過李義府,養馬簡直太便宜他了,他一封彈劾李義府的奏折進了尚書省之後,卻沒有等到李義府被罷官的消息,那個家伙反而升了官,從七品的官身變成了正七品,正式主持內府的對外事宜。

雖然失望了一點,李象還是想去看看雲壽慚愧的樣子,到了雲家,發現雲壽准備了很多的禮物給他,東西很多,衣食住行無所不包

「阿壽,你這是何苦,我們是兄弟,就算你料錯了一件事,也不必如此的愧疚,你要是實在覺得內疚,就送我點值錢的東西,這些東西算什么?」

雲壽還是不說話,從自己的懷里掏出一張匯票,認真的對李象說:「這是我從小到大攢下的壓歲錢,總共一百二十個金幣,原本准備煙容的,現在你比較急需,全部給你了。」!

李象尷尬的說:「我雖然窮了一些,還沒到這個份上吧?」

雲壽硬是把匯票塞進李象的懷里不容他有半點的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