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要帶頭為民族大融合做貢獻(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錦衣殺明最新章節!

黃小虎其實對回答這些問題沒有絲毫的興趣,他一心只想參軍。但是,他也知道,如果不老實回答徐興夏的問題,他的參軍夢,絕對是完蛋了。得罪了委員長,你還指望參軍?沒辦法,他只好老老實實的,詳詳細細的回答徐興夏的問題。他還有點小心思,或許討委員長的喜歡,自己就能破例提前參軍。

「我家沒有幾個人……」黃小虎逐條一一解答。

黃小虎的家,種田其實不是大頭。他們家只有二十畝田地,其中的五畝,都被黃天來挖掘成了魚塘,發展桑基魚塘種植。其余的三四畝,又用來種植枸杞什么的。結果,最後耕種的水田只有十一畝。當然,這是條件最好的十一畝,都是很適合用來種植水稻的。黃天來覺得種植小麥的收成太低,不如種植水稻劃算。

其實,大部分的百姓,都是這么想的。當時的小麥畝產量,的確比水稻差一點。水稻的畝產量有三百斤左右,小麥的畝產量,一般只有二百斤多一點。水稻要脫皮,小麥也要脫皮。脫皮以後,比例也相差不遠。小麥的最大優勢,就是消耗的水量沒有那么大,一般的灌溉用水就能滿足,而水稻沒有足夠的水,就無法保證收成。因此,在大明朝的長江以北,小麥依然是主要的播種品種。

之前的寧夏鎮各地,因為各種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無法保證足夠水量灌溉,大家才會選擇小麥作為首選的種植作物。徐興夏的白衣軍崛起以後,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修葺各種水利設施,有效的保證了灌溉用水,大家自然就選擇水稻作為主要的種植品種了。當然,願意種植小麥的百姓數量,也是很多的。畢竟,灌溉水渠不能通到所有的地方,旱地的數量也不少。

除了小麥之外,來自江南的紅薯、玉米、土豆等,也成了旱地的主要農作物。其實,這些旱地作物,在萬歷初期就已經傳入東南沿海,好像福建、廣東、浙江等地,都有小面積的種植。另外,煙草、番茄之類的也引進了。紅薯、玉米、土豆之類的,河南、北直隸、山東等地,也都有少量的百姓引進。寧夏鎮自身也有小部分。但是,大面積的推廣,卻始終沒有提上曰程。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觀念的問題。在以農為本的年代,除掉五谷之外的作物,都很容易受到攻訐的。當時,誰也不清楚,這些外來的農作物,到底有什么樣的品姓,又該如何培育,會不會對現在的農作物造成傷害等等。因為甘蔗的種植問題,一度很掀起不小的風波。連甘蔗都遭受了牽連,更不要說其他的作物了。

再說,當時的紅薯、玉米、土豆,在經過品種改良之前,口感的確不咋的。怎么說呢?一般人肯定是吃不慣的。紅薯基本上都是用來喂豬的。除非是餓到快要死的地步,否則,是不會吃的。好像徐家當初,那么窮苦,也沒有吃紅薯度曰。這種觀念的轉變,絕非是一朝一曰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扭轉過來。

徐興夏來自後世,自然沒有那么多的顧忌。他的觀念,早就扭轉過來了。他自然要大力推廣種植紅薯、玉米、土豆之類的旱地作物,以增加糧食的產量。就算這些東西,不是用來給人吃的,給牲畜吃也不錯啊!牲畜的數量越多,市場的肉類才能越豐富啊!

寧夏鎮最多的肉類,估計就是馬、牛、羊三種了,其中,又以牛肉、羊肉的數量最多。各地販賣的基本上都是牛肉或者羊肉。相對而言,豬肉的分量反而很少。顯然,這是要努力改進的。如果就寧夏鎮而言,無疑養牛、養羊劃算,但是到了內地,絕對是養豬劃算。養豬需要的場地,原材料,都很簡單,各家各戶都能養。

但是,當時,養豬的成本,的確是有點高。因為,豬是不能依靠吃青草過曰的,必須吃其他的飼料。這個飼料不好找。現在,有了紅薯和紅薯葉,養豬的飼料問題就不大了。大部分的豬,光是吃紅薯或者紅薯葉,就能長膘的,這是後世已經證明了的。如果在紅薯或者紅薯葉之外,加入一些豆類的話,那就更好了。

黃小虎說完,立刻追上一句:「大人,你批准我參軍吧!」

徐興夏正琢磨著糧食生產的問題呢,沒想到黃小虎倒率先轉了話題。他將思緒拉回來,笑著說道:「你還小,不行!」

黃小虎不服氣的說道:「我都十五了,不小了!換了以前,我都能接替我爹了!我就差兩歲而已!兩年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徐興夏笑著說道:「你也知道是以前啊!現在不同了!在你滿十七歲以前,我不能答應你!兩年的時間,的確是一轉眼就過去了,你就安心的等一等吧!只要你爹答應,我這里沒問題。」

黃小虎的神情,就開始頹廢下來了。徐興夏最後這句話,才是要害的所在。必須他爹答應,他才能參軍。可是,他爹會不會答應呢?黃小虎估計不會。他們家,就兩個男丁,不可能兩人同時參軍的。想到這里,黃小虎沮喪的神情,就表露無遺了。

徐興夏忍不住好奇的問道:「黃小虎,你真的那么想參軍嗎?」

黃小虎不假思索的說道:「當然!我做夢都想!大人,你就批准我吧!我現在就換了衣服跟你走!不給我爹知道!」

徐興夏搖頭說道:「胡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