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盡在掌握(1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422 字 2020-11-14

</br>紅河水浩浩盪盪奔流不息,宛如一條紅色的巨蟒奔騰向東,兩岸青山疊翠,優美如畫。

一艘剪首帆船劃開紅褐色的河水溯流而上,船頭一個青年卓然而立,河風鼓盪,一襲白袍烈烈飛舞,仿若天上神仙謫下凡塵,豐神俊朗氣度瀟灑。

在他身後,一個精壯漢子正苦笑相勸:「裴長史為何這般固執?再如何深入虎穴,那也得有個限度吧?此處距離古螺城不過數里之遙,叛軍隨時都能自岸上經過,說不得亦會有戰船運輸兵卒糧秣在河上經過,萬一被發現,那可就大大不妙。」

古螺城便在宋平縣之旁,大唐將交州總督府搬遷至宋平縣之前,此地一直作為交州的治所。

裴行儉負手傲立船頭,目光是不是的掠過岸邊農田里尚在勞作的農夫,不以為然道:「士元兄何必這般緊張?昔日孫曹大戰濡須口,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便曾親自坐大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下令射箭。結果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船上,船身向一邊傾斜眼見就將傾覆,孫權下令掉頭,使箭均船平,而後安然而退,氣得曹操破口大罵。孫權尚且敢在曹軍百萬陣中來去自如,今日某深入這安南之境,左右不過亂匪數千,何懼之有?萬萬不能讓古人專美於前。」

劉仁願搖頭苦笑,這些長安的世家子啊……各個都不是省心的東西。

身為副將,他不敢玩忽職守,只得再勸道:「可不僅僅是數千亂匪,那些萬春國的余孽固然不足懼,可是他們此刻揭竿而起聲勢浩大,本地土著的黎、劉等族勢必響應,力量不容忽視。」

安南一地漢人占據多數,且多是財力身後土地遼闊的大族,土著盡是些頭腦簡單好吃懶做的窮光蛋……可也正是因為這些土著皆是窮光蛋,平素不事生產,每到政局動盪只是便跳出來搞風搞雨投機取巧,且生性剽悍暴虐殘忍,幾乎每一次在反抗中原王朝的事件中,都有這些土著猴子的身影……

漢人豪族得到土著的配合,這股叛軍的力量不可小覷。

裴行儉卻一臉輕松,迎著河風曼聲吟道:「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二郎曾有一句話,『戰略上輕視對手,戰術上重視對手』,吾深以為然。身為主將,你我二人要堅信這些叛匪不過是土雞瓦狗,只待大軍一到,即刻灰飛煙滅,只有這樣,屬下的兒郎才能信心百倍士氣高昂,無往而不勝!」

也得虧這會兒沒扇子,不然這騷包的二世祖定然在船頭搖上那么幾下……話說你還嫌風小是咋滴?

劉仁願搖頭失笑,提起房二郎,他緊綳著的心緒也放松下來。

林邑、安南,南海之畔的這一片烽火,可都是在房二郎的設計之下有條不紊的進行,那廝閑坐長安運籌於帷幄之中,這邊天南烽煙決勝於千里之外,即便是羽扇綸巾的周公瑾,想來也不過如此……

受到裴行儉的感染,劉仁願也笑起來:「說的也是,那些萬春國的余孽,螢燭之火也敢與日月爭輝!這一次,水師調撥了兩支最強悍的部隊分別前往林邑何此地,這些賊兵匪寇,注定要用他們的鮮血見證吾水師之輝煌!」

「萬春國?」裴行儉嗤之以鼻:「不過是區區一個口號,南梁、前隋兩朝甚至都未將這個名字納入史冊予以記載,又怎能算得上一個國家呢?不過是一群鄉野村夫玩兒的庄稼把式,簡直貽笑大方!還有林邑那群土著猴子,居然人心不足蛇吞象,妄圖將吾大唐水師趕回大海收回峴港……劉總督的重裝步兵會教他們如何做人,或者做不得人,那就干脆做猴子!某這邊兩千具狀鐵騎,也會狠狠的見一回血,此戰之後,兩百年內再無內患之憂!」

劉仁願打了個哆嗦,心底泛起一股寒意……

從長安傳過來的那份房二郎的書信,他是看過的,通篇「削減人口」、「減丁滅戶」字眼,字里行間都透露著濃濃的殺氣,林邑國丁口減少五成,安南所有的萬春國余孽與土著猴子殺無赦……這是怎樣沖天的暴虐?

然而只要想想千百年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漢人屢次遭受土著猴子的屠殺,劉仁願心中那一點點憐憫便消失殆盡——縱然漢人也曾遭受自己人的殘酷統治,可正所謂自家的孩子自家打得,你們土著猴子憑什么打?

甚至在人口剪滅計劃之後將會從中原雇佣儒生前來開設書塾,所有人必須講漢話、寫漢字、著漢服、信儒教……

房二郎在呈遞給皇帝的奏折中便說道:「……欲消滅一個民族,重要的不是人口滅絕,因為那是做不到的,最聰明的做法便是消滅這個民族的自信、毀掉這個民族的信仰、滅絕這個民族的文化……」

太絕了!

即便是劉仁願這樣的武將,亦不禁對林邑國那些土著猴子抱以深深的同情……沒了信仰、沒了文化,甚至就連血統亦將被一代一代的稀釋掉,幾百年後,誰還能記得當年某某族、某某部落?

這數千里肥沃江山,唯有漢人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