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一百三十七章 屏藩於外(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362 字 2022-11-03

而屆時這個制度當真能夠實現屏藩於外之本意,替中樞擋住四夷之攻略,使得天下再現八百年之王朝,他們這些開創者也都將彪炳青史,流芳百世。

面對如此顯赫的身後名,誰能不動心呢……

……

忙碌一天的達官顯貴、宗室郡王、誥命內婦們盡皆散去,稍做修整,明日還要入宮參加登基大典。

禁軍與百騎司、京兆府攜手,將長安城里里外外嚴密控制,但有作奸犯科、鼓噪生事之輩,不問緣由、不分輕重、不限身份,一應緝拿入獄,且不予審理,關押至大典結束再做論斷。

房俊等人也不可能回家歇息,在宮中協助李承乾處置各項事務,其中最重要一項便是確定年號。

每一位皇帝即位之初,多多少少都是有些志向抱負的,故而會擇選年號,以表達自己的期望。

孔穎達率領數位當世大儒遴選多日,最終定下十余個字意上佳的年號,以供李承乾選擇。

李承乾最終選擇「仁和」二字,作為他登基之後的年號。

《禮記·儒行》:「溫良者,仁之本也……歌樂者,仁之和也。」

年號選定,一眾大臣便紛紛一揖及地,贊譽道:「殿下宅心仁厚,天下之福也。」

由此年號,便可見李承乾登基之後的政治意圖:寬仁相待,以和為貴……

身為臣子,再這樣一個皇權至高無上的年代,誰不希望遇到一個寬厚的仁主呢?

李承乾並未因即將登基便展露所謂的皇者霸氣,仍如以往那般謙遜和藹,見眾臣施禮,他也起身還禮,溫言道:「諸位皆乃先帝肱骨,更與孤一道歷經劫難、飽受磨礪,往後自當上下一心、精誠協作,繼貞觀之盛世,開創一番曠古爍今之功業,使我大唐威服四方,使我華夏邦寧永昌!」

「謹遵殿下御旨!」

殿上群臣齊聲回應,聲若雷鳴,震得大殿嗡嗡作響,齊心協力、士氣如虹。

翌日天明,李承乾換上全幅帝王冠冕,帶領文武群臣趕赴城南圜丘,祭祀昊天,登基即位。

昭告天下。

*****

《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

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一經建成,便成為捍衛關中的東大門,聞名天下,自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前隋之時,將關城由原址向南遷移十余里,另築新城,與漢朝關城南北夾峙,地勢愈發險要。

李治穿著一身錦袍,負手立於城關之上,遙望河水滔滔奔流如泄,耳畔轟鳴如雷,河風吹著衣袂飄飛,面色卻前所未有的凝重。

父皇已經入葬,今日太子也將登基為帝、昭告天下,於太極宮中接受臣子、萬民之擁戴,自此占盡名分大義。

山東私軍雖然陸續渡過黃河,尉遲恭更派遣麾下勐將沿河設阻,迫使水師船隊進展緩慢,但距離洛陽也已不遠,直抵潼關也是遲早之事。

任憑他心胸如海、氣量恢宏,此刻也不禁生出「窮途末路」之感,心情頹然沮喪,懷疑是否還能反敗為勝、逆而奪取……

「殿下,丘行恭回來了。」

身形干瘦句僂的王瘦石無聲無息的出現在李治身後,輕聲說道。

李治從沮喪的情緒之中脫離出來,迎著河風深深吸了一口氣,重新振奮精神,這才回身,隨著王瘦石下了城關,前往營房會見丘行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