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政治宣言(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337 字 2022-11-27

軍機處的權力對於任何一個皇帝來說都有著無法抗拒的誘惑,既然眼下復立軍機處受阻,不妨暫且擱置,日後局勢變化,再有良機之時商議不遲。

一眾文武見到李承乾從諫如流,且能夠當眾自認「思慮不周」,松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深感這位陛下的確性子溫和、處事圓潤,實乃臣子之幸、天下之幸。

岑文本慨然道:「陛下虛懷若谷、胸納四海,實乃千古罕見之聖君,臣等有幸托庇於您羽翼之下,定將竭盡全力輔左您成就皇圖霸業,若非此誓,人神共滅!」

言罷,起身一揖及地,神情激盪,大禮參拜。

其余大臣也盡皆起身,紛紛參拜,齊聲道:「輔左聖主,死而後己!」

李承乾也站起身,面對眾臣的認可心情激動,連連擺手道:「朕雖九五至尊,卻不能以天下之福祉成就自身之功業,高祖皇帝晉陽起兵、匡扶亂世,結束隋末之烽煙一統河山,太宗皇帝金戈鐵馬、萬世聖皇,於廢墟之中創建貞觀之盛世!朕才具不足、德淺福薄,不敢自比先皇,惟願與諸君一道整頓李治、振興百業,使天下承平、民豐物阜,待到千百年後,後人緬懷朕與諸卿之時道一句『不負仁和之年號』,心願已足。」

他的確沒有李二陛下的雄才偉略,卻也有著清晰的認知。

所處之時代不同,施行之國策亦要有些區別,誰不艷羨秦皇漢武一統神州、遠逐匈奴的曠世偉業?但盲目追逐那些殊勛霸業,不顧當下之時局,結局只能如隋煬帝那般基業盡毀、暗然落幕,留下百世罵名。

貞觀一朝的確已彰顯盛世之像,整個國家從隋末的動亂廢墟當眾解脫出來,百業俱興、安居樂業。但這些年打的仗卻一點也不少,尤其是東征高句麗、關隴兵變這兩年重創了帝國基業,使得十余年來積攢之根基幾乎消耗殆盡,想要全面恢復,必須休養生息。

若是這個時候還想著開疆拓土、威服四夷,下場只能是窮兵黷武、禍國殃民。

接下來最少二三十年的時間,必然以內政為主、外戰為輔,趁著四夷臣服、外患斷絕的時間,開創一番煌煌盛世,積攢足夠的人力物力,去應對下一次不知何時而來的風雲際會。

這是李承乾當眾宣布他以後的執政國策,也是他向文武大臣表露心意——一切,以穩為主。

朕不會好高騖遠,更不會野心勃勃,將會以一種相對平和的執政理念,做一個溫和仁善的好皇帝。

這是新皇的政治宣言。

諸君,共勉。

……

夜半三更,星月無光,雨勢雖然小了一些,但淅淅瀝瀝仍未停歇,長安周邊的駐軍接到命令,連夜開拔,向著驪山、霸橋一帶移動,廣袤的關中平原上一支支軍隊冒著大雨全速前進,洪流一般匯聚於滻水、驪山、霸橋、龍首渠一線,金戈鐵馬、威武雄壯,嚴陣以待,等候叛軍到來。

屯駐於渭水北岸的薛萬徹也率領右武衛離開營地,向東運動,直至距離渭水與霸水的匯合處不足二十里方才重新扎營,馬不解鞍、衣不卸甲,以逸待勞。

十余萬軍隊在長安東線形成一個南北長達五十余里的防御陣線,將長安圍得固若金湯。

而與此同時,尉遲恭率領麾下精銳離開潼關擊潰東宮六率長驅直入直逼長安的消息也快速擴散,不僅長安城內人心惶惶,不少權貴、商賈人家開始收拾細軟出城前往各家的別苑、庄園避禍,整個觀眾都人心浮動起來。

任何年代,都不會缺少待價而沽、鑽營經略的之人,尤其是這個門閥林立的時候,原本見到李承乾穩穩當當登基,些許心思已經潛藏起來的一些人家,立即開始蠢蠢欲動。

雖然長安四門緊閉、斷絕進出,但是剛剛歷經關隴兵變、先帝駕崩、晉王兵變一連串重大事件的長安,各處衙門、軍隊成分復雜,很難完全執行軍令,這就使得長安內外不斷有各種消息進進出出,無數利益攸關之人、家族,秘密商議、謀劃,想法設法的在亂局之中攫取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