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官場動盪(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523 字 2023-02-11

劉祥道頓時激動了,拍著胸脯,再度起身,一揖及地,大聲道:「陛下仁厚,實乃普天之幸!臣願為陛下鷹犬,整肅吏治、嚴懲不法,為陛下樹立威望,奠定盛世宏圖之基石,縱肝腦塗地,亦不墜此志!」

他清楚李承乾的用以,不就是以自己執掌御史台,殺一殺朝堂上下「緬懷先帝」「犯顏直諫」的風氣么?

君以國士遇臣,則臣必以國士報之!

坐上御史中丞這個位置,享受高官厚祿、一步登天,自然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他不在乎是否會因此政敵遍及朝野,因為皇帝是個厚道人,斷然不會做出卸磨殺驢的事情。

只要皇帝能夠念著自己為他沖鋒陷陣披肝瀝膽的功勞,舉世皆敵又有何妨?

李承乾也感動了,他豈能不知劉祥道按照他的意願辦事,後果便是朝野皆敵,稍有閃失便沒個好下場?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如此忠肝義膽、威然無畏,自己定當厚待才是……

他站起身,上前伸出雙手握住劉祥道兩邊肩膀將其扶起,而後重重拍了拍:「朕初登大位,胸懷壯志欲對朝政之弊端予以革新,然朝政之根基在於吏治,愛卿執掌御史台,只要廉潔無私、一心為公,自可放心大膽去辦事,縱然有時雨急風驟,自有朕給你遮風擋雨!」

……

翌日,政事堂。

這兩日陰雨綿綿,堂內諸位宰輔以及參知政事的各部官員匯聚一堂,杯子里的茶水熱氣蒸騰、茶香氤氳,窗外房檐之下雨水潺潺,滴落在窗下的水缸里發出叮叮冬冬的輕響。

「陛下晨起之時身子有些不舒服,太醫診治之後說是偶染風寒,吃了葯已經歇下,今日不會前來觀政。」坐在主位的李勣喝了一口茶水,緩緩解釋了陛下遲遲不至的原因。

堂內其余諸人聞聽,頓時有一種一拳打在空氣上的感覺……

這兩日劉祥道入主御史台,發動御史清查檔桉,將以往數年之間對於朝廷官員舉報、檢舉、查訪、狀告之類的卷宗統統翻出來,分門別類、歸納總結,然後一封一封的公函從御史台遞出,雪片一般飛往三省六部九寺各處衙門,數十名官員接到公函,要求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主動交代問題。

朝野上下,沸反盈天。

利益之爭是永恆的旋律,所以代表著最高利益的官場斗爭最是殘酷,任何太平年月,朝堂上始終飄盪著看不見的硝煙。今日你告我,明日我告你,你抓住我的確鑿證據,我便捏造你的偽證……縱然不至於生死相見,但勝負之間卻也是險之又險。

但凡在官場之上混跡超過三年,誰不是真罪假罪無法分說?

以往或許是因為證據不足,或許是以穩定為大局,或許是勢力角逐攻守總是在逆轉之間,諸多彼此檢舉、狀告的證據、信函、公文滯留在御史台,久而久之,大家都將此事忘了。

如今劉祥道這個瘋子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居然不分真偽開始一件一件徹查……

這誰受得了?

大家也都隱隱明白劉祥道如今乃是陛下手中的刀,誰不聽話,不效忠皇帝,就要打倒在地踢出朝堂。劉祥道這邊舉著刀喊打喊殺,另一邊則不斷簡拔年青官員沖入中樞,看似職位不顯,實則皆是重要位置。

威逼利誘之下,許多人心生懼意,都求到劉自等人面前,希望能夠勸諫陛下止息干戈,放大家一馬,再不敢三心兩意朝秦暮楚……

本相約著今日在政事堂向陛下勸諫,孰料陛下好像有先見之明,居然避之不見。

這可如何是好?

劉自挑著眉毛看向正襟危坐的劉祥道:「劉南司,據本官所知,你這兩日命令御史下發諸多公函追究官員們往昔的檢舉桉件,然則那些桉件要么時日太久過並無追朔之必要,要么查無實據純屬誣告,這般大張旗鼓搞得人心惶惶,尤其是當下緊張局勢之下,弊大於利。」

御史台一直是他的根底所在,但現在劉祥道入主御史台不僅不聽他的話,反而大肆清洗排除異己,僅僅兩天時間已經有好幾位昔日下屬被打發到閑散職位,使得自己那些黨羽叫苦不迭。

甚至聽說劉祥道還要展開內部自查,愈發使得御史台內部談之色變,夜不能寐……

若是御史台被這劉祥道給徹底掌控,劉自如何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