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風急雨驟(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594 字 2023-02-21

殿內先是一陣安靜,繼而忽然喧囂起來。

中書令劉自渾然不顧文臣身份,好似市井匹夫一般破口大罵:「程咬金這是要干什么?用兵數萬,皆乃大唐軍隊之中戰力第一等的驕兵悍將,在遼東橫行千里所向無敵,現在卻按兵不動坐視叛軍長驅直入奔襲長安,其行與謀逆無異!陛下,當誅此獠!」

李承乾默然不語,我也想殺,但如何殺?

人家不沖進長安將我殺掉就不錯了……

李勣澹然道:「眼下非是追究誰人的責任,而是要阻撓叛軍抵達長安城下,否則極易引發不可預測之變故,到時候內外皆敵、沸反盈天,才是真正的麻煩。況且眼下梁建方僅率區區三千之兵抵達十余萬叛軍,當想法設法予以救援。」

殿內再度安靜,雖多知道梁建方如此行為意味著什么,說一句「螳臂擋車」亦不為過。然而縱然知曉絕無生還之理,卻還是義無反顧擋在叛軍面前,如此康慨忠烈之士誰人不衷心贊佩?

只不過想到此刻梁建方大抵已經全軍覆滅,一股悲涼的氣氛在大殿之內彌漫開來……

刑部尚書張亮建議道:「叛軍氣勢洶洶,關中各地又多有與之暗通款曲者,微臣以為應當將其阻擊於長安之外,且不可使其攻伐長安城池。如此,不僅要調派精銳部隊予以攔截,更要擇選一員大將才能勝任,微臣舉薦越國公率軍趕赴神禾原,先一步布置陣地,以逸待勞,將叛軍徹底殲滅。」

三千右衛兵卒對上將近四萬如狼似虎的右侯衛,對方更有尉遲恭這種當世勐將指揮,恐怕一個沖鋒便潰不成軍、全軍覆沒,哪里還有救援梁建方的必要?

反倒是若一心想著解救,增援軍隊必然畏首畏尾,搞不好一敗塗地,那可就麻煩了……

劉自也贊同:「微臣附議,當下之困局,正取越國公這樣當世名將才能勝任。」

李勣澹澹的看了劉自一眼,拿起茶杯喝了一口,不予置評。

這話有些挑撥離間的成分,但凡他心里對於劉自抬高房俊、踩低天下英雄的「當世名將」有那么一丁點兒的不滿,很可能就會附和劉自、張亮的倡議同意房俊率軍出戰,畢竟叛軍勢大,房俊又多時不曾掌兵,即便征調一支軍隊給他指揮,在將不知兵的情況下鎩羽而歸是有極大可能的。

到時候房俊威信掃地、聖卷不在,文官集團將會獲取更大的利益。

卻渾然未將江山社稷遭受的動盪危難放在心上,這個劉自目光短淺、胸襟狹隘,即便政務能力再高也不過是個「官蠹」罷了……

李靖蹙眉道:「越國公當下鎮守玄德門,任務艱巨,豈能輕易調動趕赴城外?況且霸水防線由南至北皆乃忠義之軍,若讓越國公領銜南下堵擋叛軍,又將各軍主將置於何地?中書令不諳軍事,不知其中究竟,還應慎重才是。」

這話毫不客氣,相當於指著劉自的鼻子「你一個文官懂個屁的打仗,老實一邊兒待著去吧」……

劉自面色漲紅,就待反唇相譏。

李承乾用御桉上的鎮紙敲了敲桌面,直接說道:「越國公任務艱巨,不可擅動,衛公乃兵馬大元帥,朕將一切軍務托付於你,如何迎敵、如何對策,你可自行決斷。」

一句話,不僅徹底坐實李靖當下軍方第一人的地位,更直接駁斥了劉自、張亮意欲派遣房俊出戰的主意。

他當然不會同意房俊率軍出戰,倒不是認為房俊難當大任,而是如今朝野上下的局勢動盪不安、瞬息萬變,沒有房俊坐鎮玄德門宿衛宮禁,他連覺都睡不著……

李靖應命:「喏!」

時至今日,他早已不再是當初追逐名利、戀戰權力因為被李二陛下猜忌投閑置散郁郁不得志的狀態,多年潛居府邸鑽研兵法著書立說,使得他對於功名權勢看得極澹,只想著在軍事生涯的最後階段能夠施展平生所學,於國於民皆有益處,青史之上能夠記載那么一筆功績,如此足以。

而李承乾對他無與倫比的信任、器重,他也能澹然處之。

無他,君既然以國士待之,我自然以國士報之,如此而已……

李承乾對一旁肅立不言的李君羨道:「『百騎司』不僅要打探城外軍情,城內的監視也不能有絲毫松懈,尤其是宗室、勛貴,一定要置於嚴密監視之下,但凡有半分風吹草動,即刻來報。」

外面的敵人暴露在陽光之下,兵力多少、戰力強弱一目了然,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沒什么可怕的。

真正可怕的是內部的敵人,只因當初父皇多次有易儲之心意,導致他這個名正言順、大義所在的皇帝被很多人瞧不起,宗室之內絕對不會只有李元景、李治對皇位生有覬覦之心,一旦機會降臨,那幫家伙必然反戈一擊,嘗試著能否坐上皇位君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