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絕境死地(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507 字 8个月前

李治臉色極其難看,這一句「非戰之罪」恰好捅了他的心窩子,皇圖霸業不僅僅需要能力,更要有幾分「上蒼卷顧」,舉凡古往今來成就大業的無不是運氣逆天,往往絕境之時峰回路轉,愈發能夠證明天命所歸之重要。

但現在這句「非戰之罪」卻幾乎質疑他李治並沒有得到上蒼卷顧,所以即便看上去局勢對他有利,但卻難抵天意所屬,在最不可能失敗的地方遭遇不可思議的失敗……

一旁的褚遂良素來不會摻和這樣的會議,即便坐在旁邊也是眼觀鼻、鼻觀心置身事外,但現在見到場面凝重、氣氛壓抑,忍了忍還是沒忍住,出聲問道:「現在最要緊不是討論殷秦州究竟如何失敗、火炮究竟如何威力無窮,而是接下來要怎么辦?」

就算是「天命所歸」,難道什么也不做只等著天上掉餡餅就行了?

說到底,他雖然是被逼著上了晉王這艘船,卻也不希望晉王這艘船沉了,畢竟他當初可是寫下了一份「自白書」,一旦晉王覆滅,他想繼續仕途就得重回陛下那邊,那么「自白書」隨時可能被蕭瑀爆出來。

誰又願意頭頂上時時刻刻懸著一把刀子呢……

一言驚醒夢中人,李治精神一振,頷首道:「此言有理!現在局勢對吾等頗為不利,預想之中的援軍未必會來,咱們難道繼續困局此地?」

尉遲恭抓了抓胡子,一臉愁容:「坐困此地自是下下之策,但現在東宮六率按兵不動、程咬金立場不明,其身後還有薛、劉、鄭聯軍虎視眈眈,咱們一旦有所動作,誰也不知道會引發何等變故,實在是不敢動啊。」

連驍勇善戰的尉遲恭都如此說,可見局勢惡劣至何等地步。

李治一雙劍眉擰起,動不敢動,不動又不行,這可如何是好?

他現在已經後悔當時聽從尉遲恭等人之言直奔長安而來了,兵臨城下固然距離勝利更進一步,同時卻也喪失了機動性,導致陷入僵局,進退維谷。

如果沒有陷入這等死地,大不了重新返回潼關,與薛、劉、鄭聯軍打上一場未必沒有獲勝之機會……

迎著李治企盼的目光,蕭瑀沉吟著,知道自己已經成為李治的主心骨,且作為支持晉王起兵的「主謀」之一,他必須在這個時刻拿出主張,而不是倉皇無措、束手無策。

想了想,蕭瑀沉聲道:「如今之局勢,退是肯定退不得了,既然已經陷入死地,何妨置諸死地而後生?」

帳內諸人皆是一驚。

一直沒怎么說話的崔信問道:「宋國公此言何意?」

蕭瑀道:「現在玄武門以外已經被房俊徹底肅清,只要攻陷玄武門,便可以追著李道宗的後軍勐攻,但李道宗現在已經勐攻武德殿多時,到底是李道宗先一步攻破武德殿控制住陛下,還是房俊先行攻陷玄武門對李道宗形成夾擊?依我看來,都有可能。然而成大事者,本就要寄予幾分氣運,如果李道宗兵敗,太極宮安然無恙,殿下也只能亡命天涯;反之,如果李道宗先一步攻入武德殿呢?只要殿下能夠率軍及時攻陷明德門殺入長安城,縱兵沿著天街直抵承天門下,或許就可以抵定大局。」

李治沉吟不語,目光有些焦躁猶豫。

他明白蕭瑀的意思,只要自己能夠攻入長安城與李道宗會師,就算是立於不敗之地,即便皇帝逃出長安城,最多也就是帝國分裂,東西對峙。

若僥幸控制住皇帝,自然大獲全勝。

當然,這么做的風險是極大的,現在雖然身陷死地,但若是存心突圍,以麾下十萬軍隊的實力還是能突圍出去的,流亡天涯也好,逃回山東重整旗鼓也罷,總歸還會一分生機。可一旦攻入明德門,身陷長安城中,那就徹底無路可退。

不成功,便成仁。

絕無任何轉圜之余地……

要不要這么決絕自蹈絕地,向死而生?

尉遲恭長身而起,一撩戰袍衣擺,單膝跪地,聲如洪鍾:「末將願率領麾下精銳攻入長安,替殿下掃清道路,至承天門下恭迎殿下大駕!」

眾人一愣,一雙雙目光投注到康慨凜然的尉遲恭身上。

李治渾身一震,下意識便站起身走上前,雙手緊緊握住尉遲恭雙肩,感動得無以復加:「『疾風知勁草,板盪識忠臣』,鄂國公忠肝義膽,國士無雙,本王之肱骨也!」

尉遲恭這是要自履死地,讓李治守在城外,一旦事不可成,可伺機逃遁,保得一命,而他自己自是絕無生還之可能。

眾人盡皆感嘆,唯有蕭瑀面色漲紅,似遭受無盡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