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逆轉之機(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509 字 8个月前

蓋因李淵駕崩之時,李二陛下召集群臣、宗室商議擬定廟號,諸人皆認為李氏起於李虎之時,身為「北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創立了李氏的基業,方才有李氏如今之盛,就連國號「唐」亦是李虎去世之後至北周之時「武帝」宇文邕追封之「唐國公」,李氏一脈,興盛於此。

事實上,早在東晉十六國時期,李淵的七世祖李暠便建立「西涼」,自稱「西涼王」,沒過幾年又在西涼稱帝,是李氏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但由於年代過於久遠,且其後「西涼」覆滅李氏一蹶不振幾乎根基斷絕,所以並未影響後世子孫。

李唐一脈真正崛起,還是在李虎那一代……

李虎之子李昞,初仕西魏封汝陽縣開國伯,拜通直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迎娶大司馬獨孤信之女,襲封隴西郡公,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北周建立後,因宇文邕追封其父為「唐國公」,李昞也襲爵於此,授御正中大夫,出任柱國大將軍、少保、都督八州諸軍事、安州總管,權傾一時。

李昞有四個嫡子皆獨孤氏所出,只不過嫡長子李澄早夭,未曾誕下子嗣,次子李湛、三子李洪雖然成年且留有子嗣,卻也死在其父李昞在之前,至李昞去世之時,四個嫡子只余下四子李淵,故而李淵雖然非嫡非長,卻承襲爵位、繼承家業。

次子李湛之子隴西恭王李博義、渤海敬王李奉慈,三子李洪之子南陽惠王李懷勤……

李博義、李奉慈、李懷勤這三人不是李淵的子嗣,但是在宗室之內地位特殊,因為若非他們父親早逝,「唐國公」的爵位極有可能便是他們其中之一承襲,即便未必能與李淵一樣於隋末亂世之中開天辟地自立一國且一統天下,想來也能開創一番事業,傳諸於子孫。

……

斜水由南方的秦嶺發源,水勢浩浩盪盪一路奔流向北,在郿縣北側注入渭水,昨夜大雨,河水暴漲,無數樹木枝葉小獸屍體在渾濁的河水之中載浮載沉,河段較窄的地方甚至漫過河堤,一瀉汪洋。

李懷勤的中軍帳就設立在河岸不遠一處高地上,四面通風,又不虞河水侵襲,大帳周遭廣闊數十步,旌旗飄揚、裝飾華美,儼然一座行走的宮闕一般壯觀宏偉……

宇文士及由校尉引領進入大帳,便嗅到一股濃郁的香氣,兼且帳內燃著炭盆熱氣滾滾,愈發將那股香氣熏蒸得沁人肺腑,頭腦昏昏沉沉。

抬頭看去,只見一位中年袒著胸懷露出一撮胸毛,還算寬厚的軀體皮膚白皙贅肉叢生,一張方臉紅潤生光、酒氣盈面,雙臂伸展各摟著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廝,其中一人塗脂抹粉翹著蘭花指將一粒葡萄塞進中年人口中。

大唐軍紀森嚴,營中不得有女子隨軍,否則便是大罪,但若是弄兩個千嬌百媚身段窈窕但胸前平平的「兔爺」,卻是無甚緊要。

據說丹陽公主的駙馬、武安郡公薛萬徹就愛好此道……

宇文士及上前,一揖及地:「老臣見過郡王,郡王風采更勝往昔,可喜可賀。」

李懷勤依舊大馬金刀的坐著,醉醺醺的眼眸似睜似闔,目光若隱若現,將宇文士及晾在那里良久,就在一旁的校尉猶豫著是否上前提醒余下,這才吐出一口酒氣,緩緩道:「你這老東西無故登門,必然沒有好事,若是依著往常定要將你打出去,不過本王今日心情好,不與你一般見識,免禮,上座。」

「多謝郡王。」

宇文士及松了口氣,這位郡王性情乖戾、暴躁易怒,就連李二陛下那等雄主也頗為頭疼,將其委任為統兵大將鎮守郿縣,實則就是將其圈禁在此,以免橫生事端。

若是不給他這個郢國公、關隴領袖的面子,還真就沒轍……

但這位不僅手中握著兩萬精兵,身份更是不同凡響,若能將其爭取過來,必將震動整個關中,局勢與以往大不相同。

當然,此人性格桀驁,所思所想往往異於常人,著實不好控制,所以此前並未嘗試說服,現在自己走投無路,不得不迎難而上。

宇文士及踩著地上鮮紅的波斯地毯,走到一旁的桉幾跪坐下去,李懷勤拍拍懷中一個「兔爺」,努努嘴,那「兔爺」便起身,拿起桌桉上的金質酒壺,「蓮步輕移」「鳥鳥婷婷」的走到宇文士及近前,一股熏香撲鼻而來,宇文士及抽抽鼻子,強忍著沒有打出噴嚏。

「兔爺」執壺將一個大酒樽斟滿,「嬌聲」道:「大王賜酒,郢國公,請飲。」

宇文士及看著身邊桉幾上那個足足半斤酒的大酒樽,心里發苦,面上卻春風撲面:「謝郡王賜酒!」

端起酒樽,深吸一口氣,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