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搶灘登陸(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554 字 8个月前

且右驍衛中很多昭武九姓的青壯,各個驍勇善戰,面對死守陣地完全喪失了機動性的左武衛,定能戰而勝之。

只要此戰獲勝、進逼長安,等到晉王登基他就是第一功臣,誰又能不在意「封建一方」的誘惑呢?安氏一族乃是安息國王族,安息國覆滅多年,若能在他手中復國,這是多大的榮耀?

所以,他不允許劉懷琴、劉可滿之流分走他的功勛……

李懷勤後知後覺,現在也慢慢回過味兒來,明白了安元壽的心思,知道再怎么勸也沒用,只得無奈道:「既然涼國公執意如此,本王又豈能阻攔?無須右驍衛將士接受舟船,本王這就讓人鋪設浮橋、擺渡過河,願涼國公旗開得勝、馬到功成!」

「哈哈!借郡王吉言!」

安元壽躊躇滿志,豪氣干雲,只會軍隊抵達咸陽橋北,沿著河岸聚集,等待渡河。

李懷勤也不多言,既然你想要頭功那就給你,只要別崩了門牙就好,我這邊正好減少傷亡,何樂而不為呢?

當即下令部隊將沿途征調、搜集的舟船運過來,在咸陽橋的上游選擇一處渡口,開始搭設浮橋。先是將舟船在河中排列成連接南北兩岸的隊列,然後用繩索相連使其穩固不至於被湍急的河水沖散,且相對穩固,在讓人將木板、門板之類鋪設上去。

到了亥時左右,三座浮橋在渭水之上搭設完畢,安元壽頂盔摜甲、披著蓑衣,在大雨之中指揮軍隊沿著浮橋強渡渭水。

對岸的左武衛早有防備,幾乎所有弓弩都集結在渭水南岸,在浮橋的橋頭附近構築陣地,見到右驍衛強渡渭水,當即以弓弩遠距離迎頭痛擊。

一時間箭失如雨水一般密集,將渡河的右驍衛兵卒射的人仰馬翻,不少兵卒甚至未等踏足岸邊便被箭雨迎面射中,翻身倒在河水之中,很快層層疊疊的屍體便將岸邊的潛水填滿,鮮血染紅了河水,無以計數的右驍衛兵卒踩踏著袍澤的屍體蹚著血紅的河水沖上岸頭,向著敵人的陣地沖去。

左武衛早有防備,刀盾兵當即上前形成一道屏障,弓弩手後撤至安全距離,繼續以弓弩遠程拋射對敵軍予以壓制。

咸陽橋北,安元壽下馬聽著校尉回稟戰況,深陷的眼眶下一雙略微帶著澹藍色的眸子顯得有些深邃,神情並未因先鋒部隊在搶灘戰斗中的損失慘重而有所波動。

打手揮了揮,澹然道:「讓騎兵上去,襲擾敵軍兩翼,尋找薄弱處沖擊兩次,迫使其陣線向後移動。」

弓弩手的確可以遠距離殺傷,但本身的防御非常薄弱,必須配合刀盾兵使用,但刀盾兵在前、弓弩手在後的陣型又會使得兩翼防守薄弱,要么設置機動性強的騎兵護衛兩翼,要么在強襲一波之後迅速撤退。

只要迫使對方向後退卻,右驍衛就可以順利登陸南岸,展開正面強攻。

「喏!」

校尉前往傳令,早已在北岸集結的騎兵部隊踏上浮橋,向著南岸挺進,然後在淺水之處上岸,分兵兩處向著左武衛的陣地兩側迂回而去。

程咬金自然不會在戰斗剛一開始便將自家的騎兵放上去與敵人的騎兵決斗,所以在弓弩手取得重創敵人先鋒部隊並且挫其銳氣之後,便命令刀盾兵掩護著弓弩手緩緩後撤,直接將岸邊灘塗讓了出來。

不是他不想將敵軍堵截在河水浮橋之上,而是一旦那么做了,敵人完全可以在上下游任何地方再度搭設浮橋,只要分兵登陸就能直撲左武衛側翼,給己方陣地造成巨大隱患。

「半渡而擊」這種事的確能夠最限度消滅敵人,但危險同樣很大,稍有不慎便會遭受反噬……

得知左武衛已經向後撤退,自己的先鋒部隊也已登陸占據灘塗,安元壽對李懷勤道:「待末將親自上陣攻破敵陣,郡王可相機而動、確保支援。」

李懷勤連連點頭:「涼國公麾下果然精兵強將、戰無不勝,你且放心前去,本王隨後便至,定能確保右驍衛後陣穩固、兩翼不失。」

安元壽頷首,翻身上馬,在親兵簇擁之下踏上浮橋,與麾下右驍衛數萬將士冒著大雨浩浩盪盪沖向對岸。